未来或可用微芯片技术检测癌细胞

2013-12-04 CMT 医学论坛网

癌变细胞的变形能力要比正常细胞大得多。研究人员利用癌变细胞的这一特征开发出一种有多个小孔的微芯片,从胸水提取的细胞进入这些小孔后会撞上芯片的“墙壁”弹回而发生变形,变形程度会被高速成像设备记录下来,以每秒100个细胞的速度分析,从而判断是否存在癌细胞。 领导研究的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饶建宇对记者说,他们利用微芯片检测了100多个样本,结果100%地找出了癌变样本。而现有的癌症

癌变细胞的变形能力要比正常细胞大得多。研究人员利用癌变细胞的这一特征开发出一种有多个小孔的微芯片,从胸水提取的细胞进入这些小孔后会撞上芯片的“墙壁”弹回而发生变形,变形程度会被高速成像设备记录下来,以每秒100个细胞的速度分析,从而判断是否存在癌细胞

领导研究的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饶建宇对记者说,他们利用微芯片检测了100多个样本,结果100%地找出了癌变样本。而现有的癌症检查方法通常只能检测出80%到90%。下一步,他们将开展更大规模的临床试验。

饶建宇说,目前的癌症检查往往是间接地判断癌变细胞的一些行为特征,如浸润性和转移能力、对药物的敏感性等,一般要先对细胞进行固定处理再染色,或提取DNA及蛋白成分等进行分析,程序多而复杂,但所得结果往往是片面和间接的。

而微芯片技术则是直接判断癌变细胞的物理及行为特征,无需对细胞处理或染色,因此简单而快速,也更加精确。饶建宇说:“这就好像判断一个人的角斗能力,光看高矮胖瘦或家庭背景等也许有一些帮助但不够,而直接的比赛是最管用的。”

他说:“人们谈癌色变往往是由于癌细胞具有浸润和转移的共性,同时又有千变万化的个性,因此以直接的方法来判断癌细胞的物理及行为特征尤为重要,这使得我们对癌细胞的认识更直接、全面和准确,对癌症的诊断由此上了一个新平台。”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2)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251960, encodeId=4a411251960fd,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3efee1519b2'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癌细胞#</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36,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71519, encryptionId=3efee1519b2, topicName=癌细胞)],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4cea26, createdName=yxch36, createdTime=Fri Dec 06 01:53:00 CST 2013, time=2013-12-06, status=1, ipAttribution=),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458895, encodeId=b524145889529,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53cc8691532'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芯片#</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34,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86915, encryptionId=53cc8691532, topicName=芯片)],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8bf76117088, createdName=lixiaol, createdTime=Fri Dec 06 01:53:00 CST 2013, time=2013-12-06, status=1, ipAttribution=)]
    2013-12-06 yxch36
  2.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251960, encodeId=4a411251960fd,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3efee1519b2'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癌细胞#</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36,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71519, encryptionId=3efee1519b2, topicName=癌细胞)],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4cea26, createdName=yxch36, createdTime=Fri Dec 06 01:53:00 CST 2013, time=2013-12-06, status=1, ipAttribution=),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458895, encodeId=b524145889529,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53cc8691532'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芯片#</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34,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86915, encryptionId=53cc8691532, topicName=芯片)],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8bf76117088, createdName=lixiaol, createdTime=Fri Dec 06 01:53:00 CST 2013, time=2013-12-06, status=1, ipAttribution=)]
    2013-12-06 lixiaol

相关资讯

疯狂的癌细胞:所有的癌症都有“无限复制的潜力”

据科学美国人网站报道,所有的癌症都有“无限复制的潜力”。 我们的细胞本身携带有抑制其复制的自动程序,即使是面对扰乱其存活的信号时也是如此。如果肿瘤上一个癌细胞要生长,这种程序就必须要打断。 细胞时钟 正常的细胞都具有记录它们分裂和生长次数的功能,大部分细胞的分裂次数是有限的,这叫做“海弗利克极限”。在分裂40-60次之后,细胞的生长速度会下降直至终止,这时

STM:迫使癌细胞自我消化

当癌细胞不再自我降解的时候,癌症就产生了。瑞士伯尔尼科学家以皮肤癌为模型,发现了一个在癌细胞降解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蛋白质。通过治疗性的重新激活该降解过程,就能迫使癌细胞自我吞噬。 细胞能够降解破坏的分子也能够该通过自噬过程降解整个细胞器,降解的分子还能够当做原料产生新的分子或细胞器。该细胞自我消化过程称之为自噬,可以认为是一种细胞自我修复的过程。 自噬产生的能量对细胞在缺少养料,氧气或生

美国研制出能迫使癌细胞自我毁灭的抗癌药物

据俄罗斯《共青团真理报》网站报道, 美国弗吉尼亚大学梅西癌症中心研制出新的抗癌药物,这种药物可以使癌细胞自我毁灭。 由最近开发的一些抗癌药物组成的新的抗癌药物制剂在实验中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根据《美国科学家》杂志的消息,这种抗癌药物制剂可以杀死结肠、肺、肝、肾、乳腺和脑器官中的肿瘤细胞,并且对健康的细胞几乎没有影响。现在打算将这一抗癌药物制剂在一部分癌症患者身上进行测试。 肿瘤学家安德鲁

Cell:癌细胞的“复制灾难”

来自哥本哈根大学的研究人员揭示了一种新生物复杂机制,用以解释DNA在基因组复制过程中为何会受到损伤。而且这一研究小组的成员也研发出了一种新的分析工具,能用来评估细胞对化疗的反应,这对于未来癌症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11月21日的Cell杂志上。 这一国际研究小组由哥本哈根大学蛋白质研究中心Jiri Lukas教授领导,他们发现了一个可以解释DNA在基因组复制过程中由于缺乏一

Nat Cell Biol:骨髓TGFβ2调控癌细胞在转移灶休眠

肿瘤学家们长期对于这一事实感到困惑不解:在癌症治疗后,分散于全身的癌细胞——即所谓的散播癌细胞(disseminated tumor cell)在某些器官中可以迅速地生成形成转移灶,而在另一些器官中它们的转移则较为缓慢,有时候甚至在几十年后才发生转移。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细胞就是这种情况,当它们定位在骨髓时处于休眠状态,而当它们进入到肺部时则可迅速地形成肿瘤。

CIR:LPA可能是肿瘤细胞免疫逃避的“隐身衣”

来自国家犹太健康中心(National Jewish Health,NJH)的研究人员发现,癌肿瘤通过分泌一种脂质,阻止了免疫系统启动对抗它的免疫反应的机制。当溶血磷脂酸(LPA)与杀伤T细胞结合时,它就像一件“隐身衣”,阻止了T细胞识别和攻击新生肿瘤。这一研究论文发表在10月的Cancer Immunology Research杂志上。【原文下载】 论文的资深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