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M ?医生比常人早死13年?

2019-02-26 瘦龙 瘦龙健康

救死扶伤的前提是,自己有一个健康的体魄。

医生是救死扶伤的天使,医生会给我们很多健康的建议,但是,越来越多的研究数据发现:

很多医生自己的身体,却一点都不健康。

最近,印度医生协会(IMA)搞了一个研究,研究发现,医生的平均寿命59岁,远远低于普通人的寿命72岁,差距有13年之久。

While an average person lives up to 72 years, a doctor is expected to live up to 59 years

大部分医生的死因是恶性肿瘤和血管疾病,45-65岁之间的医生,身体是最脆弱的,非常容易出现问题。



过了65岁以后,医生的死亡率反而会下降,可能因为他们退休了,生活变得更加健康。

研究者推测,医生早逝的主要原因,是医生的工作性质决定的:长期睡眠不足,饮食不规律,不健康,运动量不够。

Inadequate sleep, irregular eating timings, unhealthy diet and lack of exercise are the main culprits that contribute to the phenomenon. 

当然,这个有关医生寿命的研究,是国外的数据,没有参考性,中国,目前还没有医生寿命相关的研究。

但是,中国的医生健康状况也不太好,这些年,一些医生健康状况调查的研究,让我们不得不深思,为什么医生反而更加不健康?

中国医生健康状况堪忧 



→医生心脏病患病率高于常人

2013年《中国血管病报告》,现在有1/4的医师患有心血管疾病,医生的患病比率,比1/5的全国总人群患病比率还要高25%.

1/2的医生患有高血压,40岁以上男性医师患病率是普通群体的2倍。

医师队伍中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脂肪肝等发病率逐年增高,体检中发现的恶性肿瘤数量,也在逐步上升。

→中国医生吸烟率超高

2015年的数据调查发现,医生的吸烟率竟然高达46%,而美国医生只有9%,新西兰5%,澳洲3%。

医生吸烟率为什么那么高,答案竟然是社交需求,中国真的是一个人情社会,就连医生这样的崇尚科学的团体,也无法免俗。

58.95%的医生表示吸烟是出于社交需要,几乎所有医生都曾经有过被敬烟的经历,递烟、敬烟的社会习俗,即使是医生也不能免俗。

我一个同学,是心血管科的医生,前几年见他的时候,发现他抽烟抽得特别凶,我想,他比谁都知道,抽烟对心血管健康的危害。

→60%的医生健康状况不合格

2016年,《中国医生健康指数调查报告》,近6成的医生健康水平不及格,处于亚健康状态,35岁以下的年轻医生,健康状况尤为悲惨。

急诊科医生健康水平最差,长期处于高压,熬夜的状态,真的在一点点扼杀医生的健康。

首都医科大学的副院长周玉杰说:医生就像水手,与死亡往往只隔一层甲板,即便他们会游泳,也时时面临死亡风险。

有人统计了2016年医生猝死的案例:



触目惊心的数字,医生真的变成了高危行业。

为什么中国医生这么不健康 

→繁重的工作

这是中国医生最致命的杀手,中国人多,大型医院总是人满为患。

2016年的医生健康调查发现,77.8%的受访者表示每天工作8~12小时,有16.4%的受访者表示每天连续工作12个小时以上,高达67%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曾连续工作过36个小时,医生猝死现象已屡见不鲜。

2012年11月到2014年4月,在这短短的一年半的时间内,全国共发生了七起麻醉科医生猝死事件,而且,死者的年龄都在三十岁左右。

→各种压力非常大

据调查,91%的医生至少对值班、晋升、科研、考核、医患矛盾中的一项感到焦虑,心理状态总体处于亚健康。

患者的压力,社会的压力,医闹的压力,学术论文,职称的压力,等等。

一些医生工作本身压力就非常大,特别是外科手术医生,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一名肝胆外科医生卢景宁,在家午睡后再也没能醒来,去世时年仅37岁。

根据医学杂志《中国循环杂志》统计,猝死的医生,多在三甲医院工作,麻醉、外科,这类科室的猝死率较高,因为手术工作强度高,压力大。

→医生上夜班非常多

夜班的危害,简直太多太多了,我专门写过文章,上夜班会增加肥胖,糖尿病,癌症,心脏病的风险,也可能导致皮肤衰老,皮肤越来越差,急诊科医生健康状况往往是最差的。

→医生饮食不健康,运动量低

大医院的医生经常性一忙就是一天,有时候上厕所的时间,吃饭的时间都没有,饮食非常不规律。

据调查,饮食不及格的医生占比高达78.2%,普遍存在饮水量不足、饮食不规律等问题。

参与调查的医生每周平均运动时间不足3小时,焦虑情绪尤为突出,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

一个医生朋友告诉我,每天累得要死,上班各种压抑,回家什么都不想干,就想躺着看轻松的电视。

→接触病人,感染机率大大提升

医院什么病人都会有,有一些容易传染的病人,会在医院这个大环境里面来回走动,众所周知,医院是传染病毒最多的地方。

虽然经常性消毒,但是,长期呆在医院,感染病毒的几率也会提升。

每一次有大型传染病来的时候,总有医生牺牲在工作岗位上。

总之,医生的工作压力,环境,生活习惯,导致医生的健康水平非常低,甚至低于常人。

多说一点 

人这一生,最怕的就是什么都懂,还过不好这一生。

人性,是非常复杂的,医生每天亲眼看到生老病死,可能会变得麻木,也不再关注,珍惜自己的健康。

写这篇,我只希望各位医生,能更加善待自己的健康,救死扶伤的前提是,自己有一个健康的体魄。

也希望有关部门,能更加重视医生的健康,和医生的安全。

在中国,医生除了要面对很大的工作压力,还要面临社会压力,医闹事件经常会危及医生的生命。

2018年7月12日,赵医生出门诊是被陌生歹徒刺杀,经战友全力抢救后,最终无力回天,她还很年轻,才40多岁。

刺杀赵医生的歹毒行凶之后,竟然说:“认错人了,算她倒霉”,这些胆大包天,为非作歹的歹徒,真的让人恨之入骨,。

很多医生说:在中国当医生,并不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作为一个职业,医生已经被沦为高危行业,中国的医生和国外的医生相比:

工资水平不高,却又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心理压力,有的甚至冒着生命危险。

这是非常不公平的。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361577, encodeId=4ed83615e7ae, content=感同身受,人在江湖,身不有己,各自珍重吧!,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45,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http://cdnapi.center.medsci.cn/medsci/head/2019/02/26/d2fa6b0e9fd12f08cdb5fc7ab3294201.jpg, createdBy=52032552461, createdName=12545953m58暂无昵称, createdTime=Tue Feb 26 22:02:39 CST 2019, time=2019-02-26, status=1, ipAttribution=)]
    2019-02-26 12545953m58暂无昵称

    感同身受,人在江湖,身不有己,各自珍重吧!

    0

相关资讯

斯坦福大学:患者治疗效果真的是医生“一句话”的事!

俗话说,好话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这便是语言的作用。普通人之间尚如此,医生和患者之间更是如此,当然啦,此“好话”和“恶语”都带双引号。有人说,若医生拿捏地好,他们对患者说的话就是良药。医生的“良言”会减轻患者的症状医生很简单的“所作所为所说”都会影响患者的治疗结果,即使是一句简单的保证的话。斯坦福大学心理学系最近进行了一项研究,研究小组招募了76名参与者接受皮肤点刺试验。皮肤点刺试验是常

进修医笔记:从山西到北京,感受不一样的医学

2018年8月,我被医院推荐来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进修半年,学习关节置换技术。 行李是沉重的,想努力多学些本领的心情更是异常迫切。

全国首例医生告警察对伤医不作为案二审维持原判

在一起发生在医院的冲突中,湖南湘雅三医院老年科医生江凤林遭病人家属推搡拉扯,经鉴定损伤程度评定为轻微伤。后病人家属被警方处以200元罚款。在申请行政复议仍然不服后,江凤林将长沙市公安局岳麓分局和长沙市政府起诉到法院,法院一审驳回江凤林的诉求,江凤林不服上诉。2月18日,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对此案二审宣判,长沙中院在判决中指出,因优质公共医疗资源紧张引发的“入院难”等问题已愈显突出,患者如能保持理性克

学动手术就像打游戏一样 这个医生用VR推动手术训练往前一步

虚拟实境(VR)除了玩游戏、看 AV 视频之外,还可以做什么?其实还推动医学手术的训练往前走了一步,一位美国的外科医师 Justin Barad 创立了 Osso VR,打造虚拟现实手术训练平台,让医学院学生跟外科医师通过 VR 来学习如何动手术,目前锁定在骨科及脊柱疗法领域。Justin Barad 年轻时因为爱打电玩,自学编程,成为业余游戏开发者,在他高中时,一位家人生了重病,给了他一记警醒,

会“看”病历会“思考”,“人工智能医生”能否取代人类医生

新华社广州2月19日消息,能“读图”识别影像,还能“认字”读懂病历,甚至像医生一样“思考”,出具诊断报告,给出治疗建议……这不是科幻,人工智能医疗正从前沿技术转变为现实应用,“人工智能医生”离患者越来越近。机构预测,中国医疗人工智能的市场需求已达数百亿元。专家认为,“人工智能医生”的应用,有利于缓解社会老龄化带来的医疗资源供需失衡以及地域分配不均等问题。那么,“人工智能医生”何时能真正上岗?人工智

会看病历会思考,“人工智能医生”即将上岗?

能“读图”识别影像,还能“认字”读懂病历,甚至像医生一样“思考”,出具诊断报告,给出治疗建议……这不是科幻,人工智能医疗正从前沿技术转变为现实应用,“人工智能医生”离患者越来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