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可以 我想做一名贪生怕死的医生

2018-12-17 骨科医生娄英男 健康界

《中国医生职业状况白皮书》中的数据显示:66%的医师经历过不同程度的医患冲突,每所医院平均每年都要发生27起暴力伤医事件。暴力伤医,再次发生!北大医生刚刚被打不到三个月,再次爆出浙江绍兴市中心医院的儿科医生被患者殴打。2018年12月3日,下午1:20分左右,一对夫妻带着孩子来医院儿科就诊,常医生接诊后考虑孩子是皮疹症状,怀疑是猩红热,需要依照规定填写的“传染病报告卡”,向有关部门登记上报,而

《中国医生职业状况白皮书》中的数据显示:66%的医师经历过不同程度的医患冲突,每所医院平均每年都要发生27起暴力伤医事件。

暴力伤医,再次发生!

北大医生刚刚被打不到三个月,再次爆出浙江绍兴市中心医院的儿科医生被患者殴打。

2018年12月3日,下午1:20分左右,一对夫妻带着孩子来医院儿科就诊,常医生接诊后考虑孩子是皮疹症状,怀疑是猩红热,需要依照规定填写的“传染病报告卡”,向有关部门登记上报,而家属不肯让医生填写,就起了冲突。最为恶质的事,夫妻两人不知谁竟然抄其一支玻璃瓶子狠狠地砸向常医生的头部,导致其额头受伤,鲜血染红了白大褂,,常医生的左边额头上被划了个两三公分长、有些深的口子,后来缝了四针。

12月3日晚上,公安机关做出了处罚结果,殴打常医生的夫妻中的“丈夫”被公安机构处以拘留7天,罚款两百元处罚。 讲到罚款两百元时,绍兴市中心医院宣传科马主任无奈的笑了笑。

而这件事情的根源是是否应该将猩红热报卡,指的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根据我国《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2015年版)》中对“传染病信息报告”的规定,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为责任报告单位,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和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均为责任疫情报告人。在需要报告病种中,猩红热被归类在乙类传染病范围内。

《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2015年版)》中要求:首诊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发现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病原携带者后应按照要求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或通过电子病历、电子健康档案自动抽取符合交换文档标准的电子传染病报告卡。

医生按照国家规定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是合理有效采集传染病信息,是能够提前了解疫情,有效控制疫情的必要举措。

讲真的,你们还不如一个孩子,孩子还知道自己去拉扯父母进行劝阻。你们打的医生也许就是和你儿子女儿差不多大的孩子的父亲,也是某个颤颤巍巍老人的儿子,也是一堆人的朋友,更是一名治病救人的医生。

你要知道,暴力伤医,真的是会天下无医的!

那时候生病,要怎么办?

生而为人,医生也需要自己的尊严。

现如今,医患关系是紧张的,但是医疗却不是万能的。

当患者或家属对医疗行为产生质疑或是对医疗结果不满意时,就会出现医患冲突,甚至上升到暴力事件。

医务人员作为情绪的发泄口,被“打两下”撒撒气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甚至在打完人之后还会嚷嚷着:活该,谁让你不好好看的。不是你自己的家人,你就活该被打。

那些我经历过得暴力

作为一名曾经在急诊科呆了一年多的医生来说,我遇到过很多很多奇葩的患者。

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某直辖市的政协委员酒后带着一名女子半夜来做镜,女子病情持续一月,没有任何加重的迹象。当时建议患者输液治疗,明天一早门诊做镜。该委员依仗自己身份,辱骂我父母,说我草菅人命,然后将自己的一红一蓝两本证件甩在我的脸上,要求立刻住院做胃镜,问其原因:该委员说我就不要看门诊,门诊需要排队,急诊我想来就来!

医院是救死扶伤的神圣之地,并不是刻意随意辱没生命光辉的监狱和墓场。 同样,中国的医院是最没有阶级固化的场所,任何一个阶层的患者都会接受同样的医疗服务。就连收费标准都是一样的,国家制定不允许更改。并不会因为任何人的特殊而有其他任何不同的对待。

如果说,唯一有一点不同的话,就是对医生的尊重。

人啊,终究会在对同一件事情的看法上展现出天壤之别。

医疗暴力,早已见怪不怪!

网上有个段子:“5年本科+3年硕士+3年博士+3年规范化培训+主治考试+论文基金=14年的小主治 +5年+几篇SCI论文+省厅级别课题至少2项+考试通过=19年的副主任医师 +5年+国家自然+3分以上SCI论文几篇+考试顺利=24年的牛逼的主任医师 +患者咣咣两锤子=死了

下面我来给大家罗列下近几年的暴力伤医事件:

25年前患者尾随砍伤医生

2016年5月5日,广东省人民医院口腔科刚退休的主任陈仲伟回家时遇袭,被砍了30多刀。两天后,陈仲伟因抢救无效去世。根据媒体公开报道,行凶的刘某自称是陈仲伟25年前的烤瓷牙病人,因牙变色要求索赔。索赔未果遂挥刀行凶。经调查,伤人者有精神病史记录。

儿科医生被逼下跪

深圳市龙岗区平湖人民医院,一名儿科医生被患儿家属从住院部拖至医院大厅下跪烧纸钱。经调查,患者王某杰(男,10月龄)因胸肺感染于2016年3月11日送往该院儿科救治,后因病情严重转院至市儿童医院治疗,并于3月13日凌晨死亡。3月14日下午,王某杰家属组织十余人在平湖人民医院大厅内举横幅,推搡殴打包括主治医生在内的多名医护人员,并强迫医生下跪烧纸钱。

温岭杀医案

2013年10月25日,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3名门诊医生被患者连恩青捅伤,其中耳鼻喉科主任医师王云杰因抢救无效死亡。据报道,连恩青认为自己鼻窦炎手术失败,曾多次到台州、杭州、上海等地多家医院就诊,未见异常。连恩青不能接受,认为是医院联合造假。事发后连恩青在节目中表示,遇难的医生王云杰是“咎由自取”,至死无悔意。

嫌拔针慢殴打怀孕护士

2018年8月11日,四川南充一名儿科护士在为患儿进行输液操作时,被陪同的女性家属殴打,面临早产风险。事发当天,患儿家属认为护士扯胶布的动作太大,让孩子疼哭了,应该用剪刀剪。护士则认为孩子输液的位置在脚部,孩子又很抗拒输液操作,如果用剪刀剪会使孩子受伤,而且医院使用的纸胶布撕扯起来也很方便。最终家属因护士没用剪刀大为恼火,并用晾衣叉、输液瓶击打护士。

高龄产妇因手术方式问题殴打医生

2018年9月22日,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待产的高龄二胎产妇孙某因已超预产期,就能否剖宫产的问题,产妇丈夫郑某宇在诊室外走廊处拦住当日值班的赫医生要求解决,沟通过程中郑某宇情绪激动,突然挥拳殴打赫医生。

副主任医生门诊被刺致死

2018年7月12日上午,天津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赵军艳在门诊被3名歹徒刺伤,之后抢救无效死亡,歹徒只是随机报复医生,并非赵主任收治患者。

如果可以重新高考,你还会选择学医吗?

尽管已经实现了零容忍制度,但“拘留七日,罚款两百”如此低廉的犯罪成本,还是未能从根本上扼制暴力伤医的发生。这种现状让很多医务人员感到无力,也浇熄了年轻人学医的热情。

根据医库调研2018年针对「如果可以重新高考,你还会选择学医吗?」的调查,在 1520 份有效投票中,有 41.4% 的医生选择了「不会」。

2002~2014年, 始终有一半以上的医生不愿意子女从医。

尽管仍有一半以上的医生愿意继续从医,但当涉及子女时,医生们的考虑慎重了许多。

2014 年,只有 15.69% 的医生表示,愿意让自己的子女从医。而不希望和绝不希望子女从医的占大多数(64.48%)。

「你幸福吗?」

这个问题几年前很流行,根据以上的数据来看,中国医生很可能会给出否定的回答。

当医生这一职业不再理想

医生不再是年轻人的理想职业,如果可以,我真的想不做医生。

我也是父母的儿子,我不希望每次患者不满意就会辱骂我的父母。他们生我、养我,不容易。又支持我学医,是希望我能够帮助更多的人解除病魔的痛苦,而不是在患者身体难受时受人职责的。

每年60万医学毕业生,最后穿上白大褂的仅有10万人。

当我真的做了医生之后才发现,医生活多、钱少、回不了家,人身安全还没有保障。一个不幸砸下来,毁容倒是小事,关键是十几年的努力可能转瞬都成空。

这种想法在现实中最直接的反应就是儿科医生。停诊、限诊、通宵排队……大量的儿科医疗需求,直逼医院承受极限。

如同“打仗”般的忙碌,不停地叫病人,不停地写字,不断地说话,但却不喝水,甚至不吃饭,这也几乎成为了当下中国儿科医生的真实写照。

那些暴力的环境,我们可能已经忍无可忍了!

医生对于执业环境的不满意,极易影响他们对于职业成就感的评价。根据 2011 年医师执业状况调研报告,只有 19.02% 的医生满意自己的工作环境, 高达 39.57% 的医生认为工作环境较差, 24.04% 则认为极为恶劣。

数据来源:2009 年医师执业状况调研报告

在大多数医生(71.76%)看来,对执业环境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医患关系」。74.9% 的医务人员认为当前我国的医患关系紧张,仅有极少数(3.6%)感到医患关系和谐。

至于医患暴力对个人的影响,59.79% 的医务人员表示他们曾遭受过语言暴力,13.07% 遭受过身体上的伤害,仅有 27.14% 未遭遇过暴力事件。

此外,73.33% 的医生要求在《执业医师法》修改时,加强对医生权益的保护,尤其是加班!

儿科领域的矛盾是你无法想象的尖锐!

随着医患关系从仁慈的家长式主义,向着以合同消费主义为特征的显着转变,全世界的医疗纠纷在最近几十年间出现激增。

儿科领域是医患矛盾极其尖锐的场所。过去总认为,母亲应该是这个世界上最温柔和美丽的存在;然而,在现实的中国社会,多数母亲自从有了孩子,心里也便只能够装得下自己的孩子,朋友、家庭、自己的父母也只能围着孩子转。孩子成了重中之重,他的一举一动甚至牵动着一家三代人的幸福和快乐。

过多的关注,也使得多数母亲变得情绪易动,随时做好为孩子牺牲一切、挑战一切的准备,甚至因为孩子因医疗带来的必不可少的疼痛而痛打医护。生病苦,而治疗过程中的每一次介入操作都要比生病更加痛苦,可是大多数人却误以为来到医院便是消费,便是享受,花钱了就能消除一切病痛。事实上消除病痛不假,但那仅是治疗结束后其中最美好的结局之一。

整个社会对医疗错误无包容和对医疗错误没有辩证的认识。医疗,有太多的不可预知性和差异性,整个社会的态度在这一领域得到了无限的加剧升华。尤其是儿科,儿童表达能力差,儿科医生处理病情困难,可能出现的失误也越多,因此儿科属于医患矛盾的重灾区。

曾记得一位医者说过, 普通人的生活是平衡的,至少不用担心无意中犯下的错会导致一个人终生残疾。 尤其对于儿科医生,面对刚刚起步的生命,这份沉重才是我们每次值班时最深层的压力。而如今在中国,儿科医生心口的重压上还要另加上恐惧。

天下无医已经初显端倪!

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2016年年初公布的数字显示,我国共有儿童医院99所,设置儿科的医疗机构共有35950个。医疗机构儿科执业(助理)医师数为11.8万人,每千名0岁至14岁儿童儿科执业(助理)医师数为0.53人,而美国的这一数字为1.46人。

2017年5月发布的《中国儿科资源现状白皮书(基础数据)》数据显示,当前中国儿科医生总数约为10万人,却要服务2.6亿0岁至14岁儿童,平均每2000名儿童才能拥有1名儿科医生,儿科医生缺口已经超过20万。

儿科医生数量少,工作重,却又没有任何协调手段,势必导致儿科医生离职增多、进入减少,医生分担的工作量自然进一步加重,如此只能够恶性循环下去。

最关键的是儿科疾病,最显着的特点就是病情发展迅速。这也是与成人疾病相比最大的不同,甚至容不得思考,半小时、十分钟,甚至是一两分钟,便已经走到了无可挽回的地步。另外,儿科疾病的复杂程度也并不亚于成人,各类先天性、遗传性、代谢性疾病导致不少儿童年少夭折。

暴力伤医,你还要继续吗?

每一名患者, 当你躺在手术台上的时候: 你爱人未必希望你活下来, 你子女未必希望你活下来, 你父母未必希望你活下来, 你兄弟姐妹未必希望你活下来, 你公公婆婆岳父岳母未必希望你活下来! 但是—— 给你麻醉的医生、主刀的医生、护士…… 绝对的、确定无疑的、百分百的 强烈希望你能活下来!

民众过高的期望标准,要求医生所具备的素质不仅包含技术魅力、人格魅力,还要随时准备好温暖陪伴、灵魂安慰。诚然,这些要求和期许也是我们医生愿意做到的。试问,哪名医者不愿成为名医大家,不愿得到肯定与赞扬?

还是那句话,把患者的病越治越差,对于医生没有任何好处。即便是医生只为钱财,也断不希望把患者治坏。每次我每天面对为数众多的患者和每名患者身后众多的亲友团,我恨不得自己变成一个三头六臂、自带扩音器和复读机的怪物。

而如今,层出不断的暴力伤医事件直接打消了我们想做一名医生的信心和决心。生而为人,我们也是别人的孩子、父亲、朋友和家人。我们渴望着被尊重。也同样,贪生怕死啊。

而不断暴力伤医的背后,是中国医生资源的枯竭,是没有勇气继续救死扶伤的怯懦。

参考资料:

1、《中国医生职业状况白皮书》

2、《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2015年版)》

3、医库调研 2018 年针对「如果可以重新高考,你还会选择学医吗?」

4、于莺 《 暴力伤医事件频发,伤人者都如何了?》

5、刘昱《我不是累了,是燃烬了 | 中国医生职业耗竭现状》

6、王媛媛《为什么儿科医生越来越少?》

7、田栋梁《快去喊保安,医生被家长打了.....》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又一医生无故被砍重伤 防暴力伤医绕不开这四点

12月14日上午10点左右,曾因拍摄大型纪实纪录片《生门》而感动无数观众、广受社会好评的武汉大学中南医院1号楼4楼外科门诊诊室中,一名男性,49岁,身高一米八的外科张医生倒在血泊中……..据院内内目击者透露:被伤者被砍多处,颈部、头部各被砍一刀,肝被捅破裂、肠被刺穿,颅骨骨折,伤势惨不忍睹,病情极为凶险,据@一个有点理想的记者新浪微博称:并未脱离危险,只是手术完成,术中多次发生室颤,目前已经上了E

美禁止科学家获取胎儿组织 科学家备受打击

据报道,美国政府已下令国立卫生研究院(NIH)雇佣的科学家停止获取新的人类胎儿组织用于实验。去年9月,美国政府就暂停了所有由联邦政府资助的胎儿组织研究。NIH官员说,禁令影响到该机构管理的两个实验室,其中一项关于艾滋病病毒最初如何在人体组织中定植的研究被中断。“我们做好了出发的准备,然后炸弹就落下了。”加州旧金山格莱斯顿艾滋病病毒治疗研究中心主任Warner Greene说。他正与接到命令的NIH

麻醉医生妖娆舞姿走红 背后的故事鲜为人知

近日,一位身穿绿色手术服的小哥因在医院走廊跳舞自嗨成为网红,可谓颠覆了大家对医生形象的认识。这位新晋网红就是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麻醉科医生李勇。他跳舞背后的故事鲜为人知。12月9日,李勇刚开始值夜班。他说“精力还比较充沛,下午也睡了觉,心情也比较好,就嗨了一下。”上夜班前一时兴起的自嗨。李勇介绍,医院日均手术量一百多台,而麻醉科就那么几位医生,每天上十台八台手术,是家常便饭。不管是小手术还是大手术,

国宝级医生退休后扎根地方 只因这是个干活的地方

82岁的“国宝级”教授、全国著名手外科专家杨克非,曾在国内骨科最强的北京积水潭医院手外科从实习一直干到退休。但退休后不久,这位老教授就来到了广东省佛山市,一干就是16年!至于原因,他说:“这是个干活的地方,我待在这儿能救很多人、教很多学生,活着有价值。”翻看杨克非的人生履历,令人咂舌:出身医药世家,生于北京、长于北京、成名于全国。1960年他毕业于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毕业后被分配到北京

速看!这项新政要求党委书记对医院工作负总责

日前,湖北省委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全省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实施意见》提出,全省公立医院要切实加强党对公立医院的领导,推动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推进健康湖北建设。《实施意见》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党章为遵循,就加强公立医院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作出全面部署和安排。《实施意见》共分10个部分、30项内容。第一部分是充分发挥公立医院党委的领导作用。第二部分是推动

李青短评:我们是治疗疾病 还是治疗病人

前一段时间,我曾接诊过一个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患者,男,57岁,半年前发现右股骨肉瘤(俗称骨癌),在某医院行手术治疗,术前PET-CT检查没有发现肿瘤转移。术后1个半月开始化疗,按计划共6个疗程。术后4个月再行PET-CT检查,也没有发现肿瘤全身转移。术后5个多月,也就是半个月前,常规检查发现血肌酐升高,低蛋白,白细胞、血小板明显下降等情况,当时考虑是化疗药导致的急性肾损伤,骨髓抑制,急性肾衰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