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研究:面动脉在口周区域的变异

2024-02-03 肉毒毒素btxa 肉毒毒素btxa 发表于陕西省

本研究的目的是展示口周动脉及其与解剖标志的关系。

Hey guys,真皮填充剂被广泛用于面部美容、修复和整形,嘴唇是面部丰容手术最常见的部位。然而,处理不当会导致口周血管并发症,包括唇和鼻翼边缘坏死、栓塞,严重时会导致失明。已经提出了各种面部动脉穿支皮瓣的概念,以提供更大的灵活性来重建由唇裂、癌症或外伤引起的口周缺损。供应口周区的主要动脉是上唇动脉和下唇动脉(ILA)。确保充足的血液供应对这些皮瓣手术的成功至关重要。

SLA源于面动脉FA,沿上唇的朱唇边缘延伸。面动脉通过ILA为下唇提供血液供应。最近的解剖学研究确定了ILA遵循的两种不同模式。第一种模式在嘴唇(嘴角或口腔接合处)与前唇分开,并与下唇的红唇边缘平行。相比之下,第二种模式位于唇线下方,沿着唇颏折痕延伸,与典型的ILA有所区别。该分支也被称为水平唇颏动脉(hLMA)。垂直唇颏动脉或由颏下动脉形成,唇颏动脉的几个垂直分支与遵循第一种模式的ILA吻合。大多数已发表的FA数据缺乏口周区域解剖变异的详细信息。

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展示口周动脉及其与解剖标志的关系。

图片

方法

在越南胡志明市医药大学解剖系对52具经防腐处理和甲醛固定的越南成人尸体进行解剖。

总共解剖了52具尸体的102个半脸,没有一个显示颅面异常。按照中概述的程序,在× 2.5倍放大镜下进行解剖。做一个中线切口,仔细地反映颈部和面部每一侧颈动脉三角上的皮肤、颈阔肌和浅筋膜。在深颈筋膜反射后,胸锁乳突肌和肩胛舌骨肌的上腹缘被描绘出来。在确定二腹肌和茎突舌骨肌的后腹面边缘后,活动颌下腺。然后在颈动脉三角内打开颈动脉鞘,允许识别颈外动脉及其分支。FA是颈部颈外动脉的第三个分支,从起点到终点进行了识别和追踪。FA的分支模式,特别是其在口周动脉的终止,及其与解剖标志的关系被记录下来。SLA的原点(表示为点S)是相对于通过嘴角(点O)的两个轴定义的平面确定的:横轴Ox(从左唇线到右唇线)和纵轴Oy(平行于矢状中线)。

图片

结果

从52具成年越南尸体中,解剖了102具FAs(平均死亡年龄:74.31岁;年龄范围:32-100岁;17名女性和35名男性)。从50具尸体的左侧和右侧解剖FAs,而在两具尸体中,由于组织损伤,仅在一侧(左侧和右侧各一个)进行解剖。

33例(32.4%)FA终止于角动脉或额支,33例(32.4%)终止于鼻外侧动脉(LNA),7例(6.9%)终止于鼻翼下动脉,4.9%(5/102)终止于SLA和ILA。17.6%(18/102)的FAs中发现了双链体。在一个病例(1%)中,FA的病程较短,终止于下唇区。AA可分为三种类型:沿鼻外侧走行的典型AA(21例,20.6%);沿眼轮匝肌下缘走行的眼轮匝肌(10例,9.8%);F组2例,占2%(图1)。

图片

图1:在作者的研究中,根据102条面部动脉的终止分支模式。

SLA是102个FAs中最常见的分支,占89例(87.25%)。其次是ILA有80个(78.43%),LNA有67个(65.69%),下鼻翼动脉IAA有59个(57.84%),典型角动脉(AA)有21个(20.59%),AA-OOc有10个(9.8%),前额支有2个(1.96%),以及双联有18个(17.65%)。在一个例子中(0.98%),FA在唇颏区有一个短暂的轨迹。

在89个案例中可以看到SLA。在7例(7.87%)中,SLA仅在右侧可见,而在6例(6.74%)中,SLA仅在左侧可见。76例(85.39%)双侧SLA均可见。在13例SLA缺失的病例中,上唇由对侧SLA动脉(11例)和同侧FA横支(2例)供血。

91.01%的病例(81/89)的SLA起源于唇上方。7例(7.87%)起源于唇裂,1例(1.12%)起源于唇裂下方。在89例病例中,73例(82.02%)的SLA起源于唇外侧,而在89例病例中,16例(17.98%)的SLA起源于唇内侧。从SLA起始点到前唇的平均距离分别为上方8.83毫米、外侧8.39毫米和内侧8.13毫米。78.65%的病例(70/89)在两侧各1.5厘米的正方形内发现了SLA的起点(称为S点),位于唇的上外侧(图2)。

图片

图2:作者研究中上唇动脉的起源(S点:红点)

SLA遵循蜿蜒的路径,与上唇中部的对侧动脉吻合。中线的SLA更浅。在同一具尸体的左右两侧,SLA明显不同且不对称。SLA穿过口腔粘膜和粘膜下层OOc之间、肌肉内(肌内)或肌肉和皮肤之间(皮下)的情况分别为78.65%、17.98%和3.37%。值得注意的是,SLA在其过程中更换了平面:15.69%更换了一次,2.94%更换了两次。

每例SLA均至少提供一个鼻中隔支至鼻中隔。在102例FAs中,20例SLA没有IAA或下鼻翼支。102个中有6个产生了IAAs,如中图3所示。一个IAA直接源自FA,没有SLA。4例IAAs起源于SLAs对侧,2例起源于LNA对侧,1例起源于眶下动脉。102个IAAs里有13个并非直接来自于面动脉FA。

图片

图3:尸体上唇动脉(红色箭头)和鼻翼下动脉(黄色箭头)

在80例病例中可见ILA。在22例病例中,它只在右侧可见,而在18例(22.5%)中,它在左侧可见。双侧可见40例(50%)。在40个单侧ILA中,38个向整个嘴唇供血。在两种情况下,下唇的动脉供应并非来源于FA:一种情况涉及颏动脉,另一种情况则涉及颏下动脉(图4,,5) .5).ILA的分支在下颌骨下缘和嘴角之间变化:80例中有73例(91.25%)主要位于口角下方,80例中的6例(7.5%)位于口角水平,1例(1.25%)位于口角上方。8.82%的病例(9/102)表现出第一种典型的ILA模式,第二种模式称为hLMA,有69.91%的病例(71/102)(图6)。37.25%的病例(38/102)存在hLMA。ILA也遵循蛇形模式,并与对侧动脉吻合。ILA位于粘膜下、肌内或皮下的病例分别为81.25%、16.25%和2.5%。

图片

图4:下唇的动脉来源。红线:下唇动脉+来自面动脉的水平唇颏动脉,黄线:颏动脉,紫线:来自颏下动脉的颏升支。

图片

图5:一具尸体下唇不寻常的动脉来源。颏下动脉的颏上支(箭头)。颏动脉(箭头)。

图片

图6:尸体的下唇动脉(ILA)。典型的ILA(箭头)。(B)水平唇颏动脉模式的ILA(箭头)。

在其起点,SLA和ILA的平均外径分别为1.28±0.64毫米(0.31–2.55毫米)和1.29±0.07毫米(0.31–2.54毫米)。当按侧面和性别进行比较时,作者观察到这些外径具有统计学显著差异(p< 0.05)。然而,年龄范围或FA终止点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讨论

在作者的研究中,作者观察到7例(7.87%)右侧、6例(6.74%)左侧和76例(85.39%)双侧SLA。Park等人发现,90%的病例双侧出现SLA,引起浅间隔支和深间隔支。Magden等人报告了71%的病例为双侧存在,29%的病例为单侧存在。相比之下,Furukawa等人发现30.3%的病例仅在右侧可见SLA,10.6%的病例在左侧可见SLA,53%的病例在两侧可见SLA。因此,SLA可以出现在一系列单边和双边位置。

91.01%的病例SLA起源于口腔连合以上。各种研究总结了与口腔连合相关的SLA的起源,如表1所示。作者的发现与Pinar等人在2005年的发现一致,但与Loukas等人在2003年的研究结果不同。在78.65%(70/89)的病例中,S点(SLA的起点)位于唇上方1.5 cm的正方形内。Lee等人在85%的病例中报告了类似的发现。根据作者的研究,唇裂可以作为定位S点的软组织标志,S点通常位于其上方8-9毫米处,并位于其外侧或内侧。FA穿支似乎最常见于唇外侧1-2cm的区域。

图片

表1

ILA主要起源于口连合以下(91.25%)。这一发现与其他作者报道的结果不一致。根据各种研究报告,ILA的起源与口腔接合处有关,总结如下表2。

图片

表2

各种研究中总结了SLA的深度,如表3所示,ILA的相应结果显示在表4中。这些动脉位于粘膜下层,SLA为78.65%,ILA为81.25%。这一发现与其他作者的结果一致,包括Cotofana、Loukas、Pinar、Ahmadi和Lee。

图片

表3:文献中描述的SLA深度摘要

图片

表4:文献中描述的ILA深度概述

唇动脉的行程、外观和位置在不同个体之间甚至在同一个体的不同侧之间表现出显著的差异。不仅对于真皮填充剂注射,而且对于其他针对上唇区域的注射治疗或皮瓣来说,认识到动脉位置的这些解剖变化都是至关重要的。人类唇部血管系统内的动脉高度可变,并呈现出低程度的对称性。在手术前提供详细的解剖描述、建议标志和进行血管造影可以帮助医生将血管并发症(如坏死和永久性失明)的风险降至最低,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口周动脉瓣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Nguyen VH, Cheng-Kuan L, Nguyen TA, Cai THNT. Facial artery:anatomical variations in the perioral region in cadavers. Arch Craniofac Surg. 2023 Dec;24(6):266-272. doi:10.7181/acfs.2023.00493. Epub 2023 Dec 20. PMID:38176760; PMCID:PMC10766500.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185721, encodeId=4f562185e212d,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88111108e112'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面动脉#</a> <a href='/topic/show?id=a5181104e6d2'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口周#</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25,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110476, encryptionId=a5181104e6d2, topicName=口周), TopicDto(id=110871, encryptionId=88111108e112, topicName=面动脉)],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Sat Feb 03 22:13:18 CST 2024, time=2024-02-03, status=1, ipAttribution=陕西省)]
    2024-02-03 梅斯管理员 来自陕西省

相关资讯

不同部位脑出血的表现

颈总动脉(common carotid artery)颈总动脉是头颈部的主要动脉干,左侧发自主动脉弓,右侧起自头臂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