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TT:信迪利单抗+西达本胺治疗复发/难治ENKTL的I/II期SCENT研究

2024-05-20 聊聊血液 聊聊血液 发表于上海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黄慧强教授牵头一项1b/2期研究,评估了信迪利单抗联合西达本胺治疗38例RR-ENKTL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探索性进行了生物标志物分析。

ENKTL

复发或难治性结外NK/T细胞淋巴瘤(RR-ENKTL)的预后较差,5年生存率不足30%。抗PD-1单抗在RR-ENKTL中可产生较高缓解率,但完全缓解率(CR)和反应持续时间(DOR)均有待提高,需要探索新的治疗方法与免疫疗法的结合。表观遗传药物与PD-1单抗具有协同作用,因此结合表观遗传学药物可能是一种潜在的治疗策略,以提高免疫治疗对RR-ENKTL的疗效。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黄慧强教授牵头一项1b/2期研究,评估了信迪利单抗联合西达本胺治疗38例RR-ENKTL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探索性进行了生物标志物分析。研究结果近日发表于《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

图片

研究方法&结果

研究方法

该研究为多中心、单臂、开放标签1b/2期研究,纳入18-75岁、组织学证实、天冬酰胺酶为基础方案或放化疗后复发或难治的ENKTL(WHO分类)。

治疗期包括两个阶段,1b期和2期扩展期。剂量递增阶段采用标准3+3设计,确定第一周期西达本胺的最大耐受剂量(MTD)、剂量限制性毒性(DLT)和确定推荐的II期剂量(RP2D)。在1b期,患者接受每周2次递增剂量的口服西达本胺(20、25和30mg),同时每21天静脉注射一次固定剂量的200mg信迪利单抗。

在2期部分,患者每21天接受固定剂量的200mg 信迪利单抗+西达本胺(RP2D)。CR或PR患者继续联合治疗,直到疾病进展、死亡、无法耐受的毒性或撤回同意,最长12个月(18个总周期);12个月后可选择维持治疗、停止治疗或移植。2期分为1个阶段,第1阶段入组7例患者,如果有4例患者缓解,则第2阶段继续入组21例患者,共28例。

预期联合治疗的客观缓解率(ORR)为80%。

患者特征

共入组38例患者(治疗人群)并接受至少1剂治疗(图1)。

图片

所有38例患者均纳入安全性分析,意向治疗人群(n=37)包括31例疗效可评估、接受推荐的2期剂量(RP2D)治疗的患者。基线特征见表1。总体而言,中位年龄为43岁,25例(65.8%)筛查时为III-IV期,22例(57.9%) PINK-E评分≥3,17例(44.7%)既往接受过≥2线全身治疗。从末次治疗到本研究的中位时间为6.5个月。14例(36.8%)患者从末次治疗到入组的中位间隔时间小于3个月。

图片

疗效

1b期共9例患者,西达本胺20、25和30mg剂量组各3例,同时联合信迪利单抗固定剂量200 mg。未发生DLT,因此MTD为30mg,西达本胺的RP2D为30mg每周两次。2期部分有29例患者,接受西达本胺的RP2D联合信迪利单抗200mg。共32例患者接受西达本胺30mg治疗。

在1b期,9例患者中有6例缓解(ORR:66.7%),5例(55.6%)获得CR。在2期第一阶段入组8例患者,7例患者的疗效可评估;ORR为85.7%(6/7),5例患者(71.4%)达到CR,超过了预定的第二阶段入组疗效边界。在2期所有28例2期患者中,16例获得缓解,ORR为57.1% (16/28),CR率为46.4%(13/28)。在意向治疗人群(n=37)中,22例患者(59.5%)达到客观缓解,其中18例(48.6%)CR(表2)。10例患者接受过检查点抑制剂(ICI)(6例)或西达本胺(4例)治疗,信迪利单抗联合西达本胺治疗后,分别有6例(60.0%,6/10)和4例(40.0%,4/10)患者获得ORR和CR。

图片

中位随访38.7个月。在22例缓解患者中,中位至缓解时间(TTR)为1.5个月,中位DOR为25.3个月。接受治疗人群的中位PFS为23.2个月,中位OS为32.9个月 (图2a, b),36个月 OS和PFS率分别为47.4% 和38.8%。获得CR或部分缓解(PR)的患者的生存率明显优于疾病稳定(SD)或进展性疾病(PD)的患者(图2c, d)。

图片

多因素分析显示,ECOG评分为2分(p=0.008)、骨髓受累(p=0.032)与较差的OS相关,ECOG评分为2 (p=0.018)、远处淋巴结受累(p=0.044)与PFS较差相关。2例(5.2%)患者接受信利迪单抗联合西达本胺作为维持治疗,没有患者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图3)。接受治疗的人群和缓解持续超过1年人群的中位周期分别为6和25。3例(7.8%)患者出现超进展(HPD),HPD的中位OS为1.3个月。

图片

探索性生物标志物评估

在28例可获得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组织标本和外周血的患者中,有12例(42.8%)PD-L1表达超过50%,采用预测ORR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截止值。综合阳性评分(CPS)中位值为50,截止值为32.5。中位肿瘤突变负荷(TMB)为5.6 mut/Mb,临界值为6.5 mut/Mb。治疗前外周血中常见(>10%)突变包括STAT3 (n=9)、BCOR (n=7)、DNMT3A (n=5)、ARID1A (n=4)、DDX3X (n=4)、KMT2D (n=4)、TP53 (n=4)、CHEK2 (n=3)和FAT1 (n=3),见图4。

图片

单因素分析发现,PD-L1表达≥25%、CPS≥32.5、TMB <6.5Mb的患者ORR高于其他患者, TMB <6.5Mb与预后良好相关。对28例患者167份血浆样本进行动态循环肿瘤DNA (ctDNA)分析和定量,中位检测数为5。信迪利单抗联合西达本胺治疗未缓解的患者中ctDNA持续呈阳性。

还评估了1年内动态血浆EB病毒(EBV)-DNA变化的作用,发现EBV-DNA在缓解患者中下降得更明显,直到检测不到,而未缓解的患者中EBV-DNA持续升高或保持不变。动态血浆ctDNA结合EBV-DNA比单独ctDNA或EBV-DNA可以更好地预测预后(图5a-f)。

图片

单因素分析显示,与OS显著相关的基因有STAT3 (p=0.014)、BOCR (p=0.001)、FAT1 (p=0.001)、EP300 (p=0.02)、KRAS (p=0.02)、CREBBP (p=0.01)、NSD1 (p=0.002),与PFS显著相关的基因有STAT3 (p=0.006)、BCOR (p < 0.001)、PPM1D (p=0.02)、KRAS (p=0.02)、CREBBP (p=0.04)、NSD1 (p=0.003)、GNAS (p=0.05)。在多因素分析中,STAT3是OS和PFS的独立预后因素

收集了27例患者的治疗前基线血清T细胞淋巴细胞亚群和Th1/Th2细胞因子,发现下列患者从信迪利单抗联合西达本胺治疗中获益更多:CD4+/CD8+比值较高(>0.71)、CD19+较高 (>7.8)、CD3+CD8+较低(≤34)、血浆IL-6水平较低(≤2.5 pg/mL)、IL-10水平较低(≤8.5 pg/mL)。

安全性

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见表3。38例(100%)患者报告TRAE。最常见的TRAE(≥20%)包括中性粒细胞减少症(65.8%)、血小板减少症(44.7%)、贫血(44.7%)、甲状腺功能减退症(47.4%)、APTT缩短(39.5%)、低蛋白血症(36.8%)、转氨酶水平升高(26.3%)、恶心和呕吐(26.2%)、肌酸激酶升高(26.3%)、血浆纤维蛋白原升高(23.7%)和羟基丁酸脱氢酶升高(23.7%)。最常见的≥3级TRAE(≥10%)为中性粒细胞减少症(28.9%)和血小板减少症(10.5%)18例(47.4%)患者报告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rAE),包括1例4级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和1例间质性肺炎。最常见的irAE为1级甲状腺功能减退和皮疹。研究不推荐预防性药物治疗,也没有进行预防性药物治疗。联合治疗中未发现既往治疗的毒性明显增加。2例(5.3%)患者发生导致永久性停药的TRAE。没有死亡与研究药物有关。

图片

总结

该1b/2期研究中,预期联合治疗的客观缓解率(ORR)为80%。患者接受递增剂量的西达本胺,与固定剂量信迪利单抗联合用药,周期21天,最长可达12个月。未观察到剂量限制性毒性,西达本胺的RP2D为30mg每周2次。2期研究部分共纳入29例患者。在意向治疗人群(n=37)中,ORR为59.5%,CR率为48.6%。中位DOR、PFS和OS分别为25.3个月、23.2个月和32.9个月。最常见的≥3级TRAE为中性粒细胞减少症(28.9%)和血小板减少症(10.5%),18例(47.3%)患者报告与免疫相关AE。探索性生物标志物评估表明,动态血浆ctDNA结合EBV-DNA在预后中起着重要作用。此外STAT3突变预后不良。

虽然没有达到预期的ORR,但信迪利单抗联合西达本胺具有可控的安全性,并且首次在RR-ENKTL中产生较高的CR率和DOR。对于这一人群来说,信迪利单抗联合西达本胺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治疗选择,表观遗传调节剂与抗pd -1单抗协同作用可显著增强RR-ENKTL治疗的抗肿瘤效果。此外动态血浆ctDNA联合EBV-DNA可发挥重要的预后作用。

参考文献

Gao, Y., He, H., Li, X. et al. Sintilimab (anti-PD-1 antibody) plus chidamide (histone deacetylase inhibitor) in relapsed or refractory extranodal natural killer T-cell lymphoma (SCENT): a phase Ib/II study. Sig Transduct Target Ther 9, 121 (2024). https://doi.org/10.1038/s41392-024-01825-0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05701, encodeId=5f212205e01cb,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634d90542d9'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西达本胺#</a> <a href='/topic/show?id=81bae855273'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结外NK/T细胞淋巴瘤#</a> <a href='/topic/show?id=329c2e376fa'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信迪利单抗#</a> <a href='/topic/show?id=87771146e18e'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ENKTL#</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8,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114671, encryptionId=87771146e18e, topicName=ENKTL), TopicDto(id=27376, encryptionId=329c2e376fa, topicName=信迪利单抗), TopicDto(id=78552, encryptionId=81bae855273, topicName=结外NK/T细胞淋巴瘤), TopicDto(id=90542, encryptionId=634d90542d9, topicName=西达本胺)],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Mon May 20 15:47:25 CST 2024, time=2024-05-20,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相关资讯

耿翠芝教授专访:西达本胺携诸多优势开创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新方向 潜力无限

西达本胺是最早获批上市的中国原创抗肿瘤药物之一。在最先获批淋巴瘤治疗适应证后,潜心研究,ACE研究结果的公布有如平地春雷,开创了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新方向,中国NMPA也迅速批准其用于HR阳性/HER2

Cell Death Dis:西达本胺通过表观遗传修饰抑制细胞自噬发挥抗骨髓瘤活性

细胞自噬过程会导致异常的细胞质组分出现自噬小体依赖性的溶酶体降解反应,其涉及了一系列以如LC3B1-3在内的自噬相关(ATG)蛋白为核心组成的细胞膜动态重塑过程。

张清媛教授专访:从淋巴瘤到乳腺癌,HDAC抑制剂西达本胺在实体肿瘤迎来突破

西达本胺是第一个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表观遗传调控药物,5年前获批治疗淋巴瘤,曾引起业界轰动。而基于ACE研究,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再次批准西达本胺联合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晚期乳腺癌,2020

【Chin Med J】西达本胺联合PCT治疗复发难治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II期研究结果

近日发表一项单臂 II 期研究,探索了西达本胺联合泼尼松、环磷酰胺和沙利度胺的全口服方案对因多种原因无法耐受标准化疗的 R/R PTCL 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王晓稼教授:可及性更高,西达本胺为乳腺癌患者带来更多治疗选择

2020年4月10日,2020版《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乳腺癌诊疗指南》通过“云端”远程视频会议的全新方式重磅发布。在本次更新中,基于ACE研究在内分泌耐药乳腺癌表观遗传

读书报告 | PD1抗体联合HADC抑制剂和VEGF抑制剂治疗pMMR/MSS晚期结直肠癌的II期临床研究

PD-1抗体信迪利单抗与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西达本胺联合贝伐珠单抗后线治疗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MSS/pMMR 结直肠癌患者优于双药疗法,三药疗法可能是MSS/pMMR晚期结直肠癌的治疗新选择

Chin Med J:西达本胺-BEAC预处理ASCT治疗高危NHL的II期研究结果

ASCT 前 Chi-BEAC 预处理方案对于高危或复发 NHL 患者耐受良好且有效,因此在 ASCT 预处理方案中加入 HDACi 可能是一种重要的治疗选择,特别是对于 T 细胞淋巴瘤患者。

Cell Death Dis:新型HDAC抑制剂西达本胺可与利妥昔单抗协同抑制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CD20缺失是复发性/难治愈性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采用利妥昔单抗相关方案再治疗的主要障碍。组蛋白去乙酰化会导致基因沉默,抑制CD20的表达。西达本胺(Chidamide)是组蛋白脱乙酰基酶(HDACs)的一种新型抑制剂。研究人员预测西达本胺可以预防利妥昔单抗介导的CD20表达下调并促进利妥昔单抗诱导的杀伤作用。本研究主要是通过构建内外源模型来研究西达本胺与利妥昔单抗在DLBCL中的

王树森教授:西达本胺为HR+/HER2-乳腺癌带来治疗革新,中国原创新药助力乳腺癌长期生存

最新公布的2020版《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乳腺癌诊疗指南》基于ACE研究在内分泌耐药乳腺癌表观遗传调控治疗方面的重大进展,将西达本胺联合方案列为TAM治疗失败以及非甾体类AI治疗失败患者的Ⅰ级

Int Immunopharmacol:LBCL CAR-T后西达本胺和PD1维持治疗可改善预后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学者开展一项回顾性研究,在对CAR-T高风险治疗失败的难治性/复发性侵袭性LBCL患者中,评估了西达本胺联合PD-1抑制剂增强CAR19/22 T疗效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