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真菌惹的祸,赶紧用G试验来检测!

2018-04-13 SR 检验医学网

真菌侵入人体组织,血液,在其中繁殖会导致组织损害,器官功能障碍和炎症反应等一系列问题。随着广谱抗生素、各类免疫抑制剂、移植插管等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真菌感染尤其是深部真菌感染出现明显的上升趋势。面对不断惹祸的真菌,且看G试验。


真菌侵入人体组织,血液,在其中繁殖会导致组织损害,器官功能障碍和炎症反应等一系列问题。随着广谱抗生素、各类免疫抑制剂、移植插管等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真菌感染尤其是深部真菌感染出现明显的上升趋势。面对不断惹祸的真菌,且看G试验。

一 何为G试验

G试验检测的是真菌的细胞壁成分---1,3-β-D-葡聚糖(BG),而1-3-β-D-葡聚糖可特异性激活鲎(Limulus)变形细胞裂解物中的G因子,引起裂解物凝固,故称G试验。

当人体的吞噬细胞吞噬真菌后,能持续释放1-3-β-D-葡聚糖,使血液中含量增高。

二 G试验的标本采集

1. 使用去热源的采血器和采血管采集静脉血。

2. 标本采集过程要求严格无菌操作。

3.  早上用药前空腹采血,在制备血清或血浆过程中要避免样本发生溶血,溶血标本对检测有影响,不能使用。

三 G试验与其他真菌检测的方法对比

四 G试验的干扰因素

1.假阳性:

(1)使用纤维素膜进行血透,标本或患者暴露于纱布或其他含有葡聚糖的材料

(2)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白蛋白、凝血因子或血液制品

(3)链球菌血症

(4)高免疫球蛋白(多发性骨髓瘤患者)

(5)食用菌类,如蘑菇等食物可以导致假阳性

(6)操作者处理标本时存在污染。另外,使用多糖类抗癌药物、放化疗造成的粘膜损伤导致食物中的葡聚糖或定植的念珠菌经胃肠道进入血液等也可能造成假阳性

2.假阴性:

(1)接合菌(毛曲酶,根曲酶等)细胞壁不含1-3-β-D-葡聚糖

(2)隐球菌,具有厚壁胞膜,在免疫缺陷患者体内生长缓慢,导致试验呈假阴性。

(3)定值菌不会使1-3-β-D-葡聚糖升高,故G试验阴性。

五 G试验的临床意义

1. 区分细菌感染和真菌感染

2. 区分真菌定值与感染(定值真菌不引起1-3-β-D-葡聚糖升高,即使严重定值)

3. 辅助诊断侵袭性真菌病(IFD)和真菌血症(G试验阳性是国际接受的IFD诊断的微生物学标志之一。)

4. IFD的疗效评价。

总结

虽说G试验检测一般先于临床症状平均4天,平均早于发热5天,是早期检测的重要手段。但并不是所有真菌细胞壁都含有1-3-β-D-葡聚糖,且其影响因素较多,因此,实验室需与临床密切联系。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353741, encodeId=56681353e41d4,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dddce266537'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真菌#</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39,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72665, encryptionId=dddce266537, topicName=真菌)],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4c37265, createdName=zhaojie88, createdTime=Sun Apr 15 08:03:00 CST 2018, time=2018-04-15, status=1, ipAttribution=)]
    2018-04-15 zhaojie88

相关资讯

Cell Rep:研究揭示抑制真菌感染和骨损伤的新机制!

疼痛神经元扩大了接触性皮炎和牛皮癣等症状的炎症。尽管它在过敏性和自身免疫性炎症中具有重要性,但是迄今为止尚不知道疼痛神经元是否调节病原体诱导的炎症。免疫学前沿研究中心(IFReC)的科学家发现,Nav1.8离子通道表达的疼痛神经元抑制真菌炎症和骨破坏。

真菌感染诊断(G试验、GM试验),你需要知道这些!

侵袭性肺真菌病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被基础疾病所掩盖,确诊通常需要侵入性的组织标本,而侵入性的操作过程常因患者的病情所限难以实施。因此有较高的漏诊率。目前国内大多数医院都在开展非侵袭性实验室技术如G试验和GM试验,成为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之一,以提高真菌感染的阳性率。但G试验、GM试验在诊断真菌感染中究竟有多大意义?两者有何区别?本文做一阐述。

Gut:慢性肝衰竭急性发作患者细菌和真菌感染的患病率、特点及预后分析!

由此可见,ACLF患者发生细菌感染非常频繁。细菌感染较为严重,并伴有强烈的全身炎症反应,临床病程较差,死亡率较高。ACLF患者很容易在短时间内发生细菌感染,并可从预防策略中获益。

未确定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断和治疗: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解读

中国侵袭性真菌感染工作组结合国际学术界指南的更新、中国大样本流行病学研究等最新进展,相应制定、更新了我国“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后文简称IFD 指南)。现对我国新修订版指南中关于未确定IFD 的概念、影像学诊断和诊断驱动治疗策略的内在逻辑和临床意义进行解读。

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第五次修订版)

侵袭性真菌病(invasive fungal disease,IFD)系指真菌侵入人体,在组织、器官或血液中生长、繁殖,并导致炎症反应及组织损伤的感染性疾病。中国侵袭性真菌感染工作组经反复讨论,参照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感染性疾病协作组(EORTC-IDG)和美国真菌病研究组(MSG)标准、美国感染性疾病学会(IDSA)指南 及欧洲白血病抗感染委员会(ECIL)等指南 ,对我国2013 年版侵袭

PNAS:抗真菌感染新策略:首次发现雷帕霉素靶蛋白TOR感知磷酸

编者按:雷帕霉素靶蛋白TOR(Target of Rapamycin),是一种从酵母到哺乳动物高度保守的蛋白激酶。TOR是细胞感应外界营养水平进而调节生长和衰老的中心调控子。TOR被发现可以调控核糖体发生、翻译起始、代谢、应激反应、自噬等等信号通路。从酵母中的TOR到哺乳动物中的mTOR,之前的研究大都集中于氨基酸和葡萄糖对TOR活性的调控作用。5月31日,来自哈佛医学院 Julia R. 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