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医:靠公卫养活不了自己!

2017-10-16 呼延雨 基层医师公社

如果仅靠公卫资金,村医能养活自己?

最近,在一次针对基层医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会上,有一位三甲医院的科室主任说:医改以来,国家对基层投入大量的公共卫生资金。虽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了,药品零加成销售了,但是基层的乡村医生只靠公共卫生资金就能养活自己了。与会的不少专家、领导也纷纷表示赞同该主任的看法。

而在座的、作为被教育的对象—基层医生却表达了截然不同的看法:绝大多数的基层乡村医生依靠公共卫生工作绝对难以维持生计的!为什么不少专家、领导的看法与基层的看法有这么大的差距呢?我们还是听听乡村医生的说法吧:

公卫资金到手有限,不足以养活村医

村医们说,国家投入到基层的公共卫生资金确实是不少,但是绝大部分是用在新农合体系建设、扶持乡镇卫生院等方面。在村卫生室和乡村医生上的投入并不多。

有些人所说的做好公共卫生工作,村医就能养活自己的现象也许有,但是绝对不是普遍现象!大多数的乡村医生如果只是依靠公共卫生资金绝对不能维持下去的!为了让大家便于理解,就举一个例子来看看,村医仅靠公共卫生资金能否养活自己。

例如:一个中等大小的村委会,户籍人口2000人,按照国家标准每人每年国家拨付的公共卫生资金50元,也就是说这个村的卫生室一年公卫资金理论上有10万元人民币。但是这10万元是到不了这个村卫生室的账户上的,这笔资金一般是以整个行政单位----乡(镇、街道)为对象拨付到卫生院(或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账户上的。

由卫生院(或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考核后再行下发。由于公共卫生工作涵盖:预防接种、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传染病防控、健康教育、卫生监督协管、精神病防控、慢性病管理等等,有相当大一部分工作是由卫生院承担的,所以,大部分经费是落实到卫生院的。

村卫生室承担的慢性病随访、传染病的管理、健康教育发动、健康体检配合等一些工作,村医实际上能拿到的公卫资金并不多!就这一点引发了许多村医的不满。

有关部门也注意到这一点,2013年2月20日国务院医改办印发的《关于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的意见》中,明确了村卫生室和乡镇卫生院公卫任务分工和资金分配比例,原则上将40%左右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交由村卫生室承担,但这与事实存在较大差距。

那么,就上面的例子来看看,40%的比例村医可以拿到4万。这还是书面上、理论上的数字,具体还要与当地的考核办法、分配机制、卫生院的管理等诸多因素有关,最后数字肯定会比4万少。如果卫生室2人或者更多的人,村医到手的金额又要分摊开来。

一年忙到头就这点钱,村医们常常吐槽说,随便去打打工也不止这个数!当然这里面还得有个非常重要的前提条件:当地财政有能力及时支付公共卫生资金的。如果当地财政能力不行,拖个一年半载也很常见。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发现,村医们到手的公共卫生资金有限,仅凭此来维生基本不太靠谱!

村医也是普通人,也要生存

就算是平均每个村医一年3万多,也不足以维持大多数村医的比较体面的生活(少数经济欠发达地区除外)。

你想想,村医也是普通人,维持生存花销不小:一类是家庭日常的生活开支、赡养老人、抚育小孩、社会上的一些人情往来;

还有一个是各类保险费用:为了应对年老不能工作时自行支付的养老保险费用、新农合参保费用、开展村卫生室的医疗安全保险费用;另外是于维持卫生室也要开支不少:每年的乡村医生管理费用(有些地区是会员费之类的名称)、药品从业人员体检费用、医疗垃圾处理费用、上级指定摊派的杂志订阅,至于不知什么时候被上级某一执法部门检查发现问题时的不小的罚款。

如果仅靠公卫资金,显然村医不能养活自己!

怎么办?要么完全开放基层医疗市场,让村医在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村医也无话好说,凭本事吃饭。挣不到钱说明自己技不如人;要么有关部门把村医纳入公益性医疗体系,给村医相关保障。从现有改革思路和举措来看,有关部门显然是在走后一种路子!

村医做好公卫工作,也要保障村医利益

医改前,村卫生室的村医基本上不需要政府来养活自己。因为过去村医可以通过销售药品获得一定的利润。过去村医靠卖药养活自己,药品加成占总收入的80%多。

实行基本药物制度以后,药品零差率销售给老百姓,村医收入问题显得非常突出。怎么办?要维护老百姓的健康,这支村医队伍不能散、不能垮!

解决思路一是把村医全部纳入编制内

不少村医们也对此充满了希望。让村医们吃皇粮,肯定不切合实际!因为国家政策导向是吃财政饭的人员只减不增。

全国一百多万乡村医生,政府全部承担显然不可能!这一思路在部分发达地区财力许可的前提下,有可能解决一些村医问题。绝大部分省份难以实施!

解决问题思路二是想办法增加村医收入

办法之一是强调村医们通过提供公共卫生服务获得报酬。但是通过上文我们可以知道,仅仅提供公共卫生服务获得的收入有限。既然村医依靠公卫不能维持生计,只能想想有没有办法来解决村医待遇下降问题;办法二是要加大推行医疗服务收费。

大医院药品零加成后,已经开始收取医疗服务费了。村医在提供基本医疗服务时,也应该收取一定的服务费。就是原来所谓的挂号费,现在改称为一般诊疗费(或者药事服务费),这些费用医保可以报销绝大部分,病人承担少部分。浙江、江苏等地已经开展好些年头,村医也能够增加一些收入;

办法三是希望政府针对村医安排财政补助

这项工作大连的做法是,村医每诊疗服务一个病人财政拨付10元;宁波不少地区的做法是村医每诊疗服务一个病人财政拨付8元,其他不少地区也逐步在开展这一块工作。这样一来,通过提供基本医疗服务,村医也能获得一定的收入,有效缓解了仅凭有限的公卫收入的不利局面。

公共卫生工作是重要,但是基本医疗是开展公共卫生工作的基础,没有基本医疗服务能力的公共卫生工作不可能持续下去的!否则的话,还要村医干什么,找一些妇女主任和村干部去兼职做做所谓的公共卫生工作好了!

村卫生室是三级网络的网底,村医是基层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的执行者。村医的稳定关乎基层卫生网底的安危,村医们一定要继续做好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工作。但是有关部门也要对村医的合法权益予以保障。尤其是村医们的收入问题、社会保障问题。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53522, encodeId=f45725352213, content=说出心声呀,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56,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4a0c2153832, createdName=1372019685m, createdTime=Mon Oct 16 22:36:06 CST 2017, time=2017-10-16, status=1, ipAttribution=)]
    2017-10-16 1372019685m

    说出心声呀

    0

相关资讯

村医两年一考核,不合格将被辞退!

在“保基本,强基层”的大改革方针下,基层医疗也逐渐受到重视,而最近各地都纷纷的开始制定关于加强乡村医生队伍的建设方案。前几天江苏省宿迁市的做法是给钱、给保险,让大家看到欢呼跳跃。而近日,山东省济宁市也对乡村医疗改革有动静了,让我们一起看看。

每年500万给基层,村医将有这些变化!

近日,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贵州省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助力脱贫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17—2019年)》(以下简称《方案》),明确规定省财政每年安排500万元引才奖励基金支持各地引进急需人才,并且对基层待遇、职称晋升、硬件建设、中医药服务能力等多方面进行了完善和调整,贵州基层面貌将迎来崭新变化。

村医不输液,获奖励7.6万!

输液有罚款的,出了事故砸锅卖铁的,这我们知道,可是不输液居然有奖励,这还真是头一次听说。具体咋回事?我们来看看。

向卫生院转诊,村医有话说!

“叶医生,你这个月的上转病人只有2个。从一月份到八月份你总共才上转了21个人,离考核目标还有不小的差距!要注意,否则年终考核要扣分的!”卫生院的一位领导在辖区内的村医工作会议上说。

江苏宿迁村医获“真金白银”

“听说工资待遇马上又要涨了,我们干劲更足了。”日前,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仰化镇同义村卫生室村医卜启早激动地对记者说,“2012年,我们村医工资才2000元一个月,这几年上级不断给我们涨工资,现在拿到手每月已经超过3000元了。家里还有地,平时吃的菜和粮食基本不用花钱买。在家门口上班,还能照顾到家里,老婆孩子都高兴。”

村医说┃乡村医联体,不仅要“连”,更要“通”!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开展医联体建设,是深化医改的重要步骤和制度创新,有利于调整优化医疗资源结构布局,促进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和资源下沉,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有利于医疗资源上下贯通,提升医疗服务体系整体效能;有利于更好地实施分级诊疗和满足群众健康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