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16人感染李斯特菌,1人死亡,1名孕妇流产

2022-11-10 网络 网络

据ABC11月10日报道,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宣布,通过对6个报告有李斯特菌疫情的州展开调查,发现该疫情已导致16人感染,至少13人住院,1名孕妇因感染李斯特菌流产。

据ABC11月10日报道,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宣布,通过对6个报告有李斯特菌疫情的州展开调查,发现该疫情已导致16人感染,至少13人住院,1名孕妇因感染李斯特菌流产。此外,根据当地时间11月9日发布的消息,马里兰州报告了1人死亡。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报告称,被感染者大多是在近日进食了熟食柜台里的肉类或奶酪,目前该中心正努力确定可能受到污染的特定产品。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还报告说,16例病例中,有11例是东欧后裔。目前,加州、伊利诺伊州、马里兰州、马萨诸塞州、新泽西州和纽约州都报告了病例。

据了解,李斯特菌为李斯特菌病的病原体,感染一般发生在食用被污染的食物后。每年,大约有1600人感染李斯特菌患病,260人死亡。其中,孕妇、65岁以上老年人以及免疫功能低下者感染风险最大。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提醒,为避免感染,人们应该清洗曾接触过熟食店肉类或奶酪的冰箱及相关容器,同时避免食用熟食店柜台的肉类和奶酪。

李斯特菌是一种能引起动物和人类流产、败血症和脑膜炎等疾病的食源性病原体。新生儿、老年人、孕妇及免疫缺陷病人是李斯特菌感染的高危人群。在发达国家临床李斯特菌病的发病率大约为2/10万~15/10万,死亡率为13%~34%。在美国每年大约有2 500例李斯特菌病病例,其中500例死亡。因此尽管李斯特菌病的病例不如其他食源性疾病来的常见,它仍然成为了仅次于沙门氏菌感染的第二号致命的食源性感染性疾病。李斯特菌能使人畜致病,感染后主要表现为败血症、脑膜炎和单核细胞增多,死亡率达20%~30%。它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人们食用的肉奶蛋、水产品和蔬菜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污染,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单增李斯特菌食物中毒的报告中指出,4%~8%的水产品,5%~10%的奶及奶制品,30%以上的肉制品,15%以上的家禽均被该菌污染。食品中存在的单增李斯特菌对人类的安全具有较大威胁,该菌在4℃的环境中仍可生长繁殖,是冷藏食品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病原菌之一。

研究显示,约一成的人类消化系统内滋长有李斯特菌。然而,兽医才是碰上以李斯特菌为祸首之临床病例的大宗,而病例中又以反刍动物感染脑膜脑炎的情况最为显见。

李斯特菌具有相当的致病性,能经由妇女的阴部感染腹中胎儿、引发脑膜炎,因此怀孕妇女通常不建议食用未经低温杀菌的软质乳酪,如:布利乳酪、卡门培尔芝士、菲达芝士、克索布兰可乳酪等。除了李斯特菌,这些藏在食物中的微生物会引起食物中毒!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099659, encodeId=8bcd20996594a,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fda6614189d'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李斯特菌#</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61,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61418, encryptionId=fda6614189d, topicName=李斯特菌)],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414e6477789, createdName=MS南菜园, createdTime=Thu Nov 10 14:21:07 CST 2022, time=2022-11-10, status=1, ipAttribution=)]

相关资讯

Stroke:女性不孕、流产、死产与卒中风险的关系

流产和死产与女性卒中风险增加相关,它们可以作为一个危险因素来帮助识别卒中风险较高的女性。

Sci Adv:1,6-二磷酸果糖可能成为自然流产的治疗药物

自然流产的人群发病率高达10-15%。尽管已知自然流产的各种病因(如染色体、子宫解剖异常、内分泌异常和免疫因素等),然而其潜在机制仍不清楚,临床上仍有较大比例的自然流产的病因仍无法解释。

A&R:抗磷脂抗体通过Toll样受体4、活性氧和p38 MAPK信号传导增加子宫内膜基质细胞蜕膜、衰老和炎症

抗磷脂抗体增加了人类子宫内膜基质细胞蜕膜、衰老和炎症,为抗磷脂自身抗体阳性女性妊娠并发症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线索,并强调了肝素在预防这一高危人群流产方面的益处。

NEJM:米非司酮的使用对流产的发生率、安全性、有效性的影响

米非司酮作为正常处方使用后,流产率保持相对稳定,药物流产比例快速上升

A&R:怀孕期间服用羟氯喹的女性的分娩结果: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

在这项研究中,没有证据表明在怀孕期间接受羟氯喹治疗的妇女发生结构性出生缺陷或其他不良后果的风险增加,婴儿出生时的头围除外。

数以千计的人在流产后出现PTSD症状

英国每年有数以万计的女性在流产后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 (PTSD) 的症状。受影响的人数每年可能达到45000人,但是大多数人都没有得到及时的心理疏导,提前预防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