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入门:胆囊癌的影像学表现

2022-08-19 放射沙龙 放射沙龙

胆囊癌的影像学表现

发生于胆囊底、体、颈部及胆囊管的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Gallbladder Carcinoma);发病率占胆道肿瘤的2/3。

临床表现

  • 早期多无特殊症状;

  • 中、晚期可有腹部隐痛、纳差等慢性胆囊炎症状,亦可有饱胀不适、胆绞痛、发热等急性胆囊炎症状;

  • 晚期可有进行性加重的黄疸、尿色及大便颜色变化、体质量减轻、明显皮肤瘙痒及腹部包块。

 人口统计学

1、年龄:好发于中老年人,平均发病年龄为65岁

2、性别:男:女=1:3

3、流行病学

  • 常在胆石症和胆道感染基础上发生;

  •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第6位,胆道系统恶性肿瘤第1位。

诊断

1、影像学检查;

2、胆红素和碱性磷酸酶升高;

3、CEA和CA19-9升高,特异性和敏感性不高。

治疗及预后

1、治疗

  • 早期以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方法;

  • 晚期行支架置入以减轻胆管梗阻及全身化疗。

2、预后:5年生存率为5%

 影像表现

1、X线表现

X线片:一般不用于诊断胆囊癌

ERCP:

  • 价值有限,胆囊通常不显影

  • 可见肝总管及肝内胆管扩张

 2、CT表现  

CT平扫:20%呈胆囊腔内肿块,20%呈胆囊壁的局灶性或弥漫性增厚,60%呈肿块取代整个胆囊。

  • 多数呈低密度或等密度;

  • 可见高密度影,可以是胆囊结石或陶瓷样胆囊,也可以是肿瘤内的钙化灶。

CT增强:

  • 40%的肿瘤呈血管样显著强化(高于自身正常肝实质的强化);

  • 动脉期强化显著,门脉期持续性强化或强化减退;(门脉期的强化程度与病灶所含纤维组织的比例有关。)

  •  病灶较大时,病灶的周边部分在动脉早期呈明显不均性强化;

  • 病灶常常累及邻居肝实质或肝门区结构。

 3、MR表现  

T1WI:胆囊腔内的低信号或等信号。

T2WI:以稍高信号为主。

T1WI 增强:

  • 与CT增强表现类似;

  • 动脉期明显强化,呈不均匀稍高信号;

  • 门静脉期或延迟期持续性强化;

  • 较CT更加敏感地显示肿瘤对邻居肝脏有无侵犯。

 

MR功能成像:

  • 肿瘤扩散受限,DWI常表现为高信号;

  • MRCP显示胆胰管解剖关系,对浸润胆道的胆囊癌较为灵敏。

 鉴别诊断

1、慢性胆囊炎

  • 胆囊腔缩小,胆囊壁增厚;

  • 常常合并胆囊结石;

  • 可合并胆囊周围脓肿;

  • 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

  • 少见,常合并胆结石;

  • 胆囊壁的局灶性或广泛性增厚,其内见多个低密度区;

  • 增强扫描增厚的胆囊壁呈“三明治征”或“夹心饼干征”;

  • 无恶性肿瘤影像征象,如淋巴结肿大、肝脏转移。

 2、胆囊转移瘤

  • 最常见为黑色素瘤,表现为胆囊黏膜小息肉状或局灶性增厚;

  • HCC和其它肝脏恶性肿瘤为第二常见转移瘤来源。

 3、胆囊息肉

  • 大多数息肉长径小于1cm;

  • 息肉恶变的几率与其大小有直接相关性,长径小于1cm的息肉恶变罕见;

  • 胆囊腺肌瘤病;

  • 一种原因不明性良性增生性疾病;

  • 超声具有相对特异性,表现为局灶性或弥漫性增厚的胆囊壁并彗星尾征;

  • CT和MRI主要表现为胆囊壁增厚及伸入其内的多个小壁内憩室,它们与胆囊腔相通。

典型病例

Case 1

 Case 2 

Case 3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315190, encodeId=4abf131519059,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11788344565'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胆囊癌#</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64,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83445, encryptionId=11788344565, topicName=胆囊癌)],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62e4433, createdName=zz12341234, createdTime=Wed Nov 10 00:56:06 CST 2021, time=2021-11-10, status=1, ipAttribution=)]

相关资讯

NEJM:气肿性胆囊炎-病例报道

手术后患者康复,并接受10天的抗生素治疗。在出院后4周的一次随访中,他表现良好并且没有腹痛。

IBD: 胆囊切除术对克罗恩病患者长期疾病结局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胆囊切除术(CCY)是最常进行的腹部手术之一。但是,CCY在改变胃肠道生理和解剖结构(例如克罗恩病(CD))的影响尚未得到充分表征。

JGH Open: 在极老的患者中是否始终需要彻底清除结石以治疗胆总管结石

内窥镜下结石切除有一些并发症。尽管全世界范围内老年患者的预期寿命已显着增加,但是对于极度老年患者完全内镜下结石的必要性的信息很少。这项研究旨在评估在极度老年患者中完全内窥镜清除结石的安全性

Helicobacter:胆结石&胆囊炎的又一危险因素,快来看看!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胆囊癌、胆管癌、胆结石、胆囊炎等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其中胆囊癌和胆管癌作为一种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此外,胆结石作为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在亚洲的发病率逐渐上升,从3.1%上升到10.7%。胆囊癌、胆管癌等胆囊恶性疾病目前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感染、胆结石等密切相关;

盘点:胆石症近期重要研究一览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胆囊癌、胆管癌、胆结石、胆囊炎等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其中胆囊癌和胆管癌作为一种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此外,胆结石作为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在亚洲的发病率逐渐上升,从3.1%上升到10.7%。胆结石作为一种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同肥胖、血脂异常、糖尿病等有关,异常胆囊收缩、肝肠循环均可导致胆结石形成;此外,胆囊炎的发生可能同胆结石、感染关系密切。

2018 日本指南:急性胆管炎和胆囊炎的抗生素治疗

2018年1月,日本肝胆胰腺外科学会(JSHBPS)更新发布了急性胆管炎和胆囊炎的抗生素治疗指南,抗生素治疗是急性胆管炎和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主要治疗措施,本文主要针对社区获得性和医院获得性感染合理应用抗生素治疗提供指导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