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两个基因与前列腺癌耐药性相关

2017-01-06 MEI bio360

转移性前列腺癌或已经扩散到其他器官的前列腺癌是不可治愈的。 1 月 6 日,罗斯韦尔帕克癌症研究所的科学家发表在《Science》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已经确定了两个关键基因促进前列腺癌的发展并使其抗拒治疗。 他们的工作说明了谱系可塑性的机制和前列腺癌适应治疗的能力,并点亮了破坏甚至逆转这一致命过程的机会。使用临床前模型,科学家证明称为Rb1的肿瘤抑制基因的丧失诱导了谱系可塑性和

转移性前列腺癌或已经扩散到其他器官的前列腺癌是不可治愈的。 1 月 6 日,罗斯韦尔帕克癌症研究所的科学家发表在《Science》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已经确定了两个关键基因促进前列腺癌的发展并使其抗拒治疗。 他们的工作说明了谱系可塑性的机制和前列腺癌适应治疗的能力,并点亮了破坏甚至逆转这一致命过程的机会。


使用临床前模型,科学家证明称为Rb1的肿瘤抑制基因的丧失诱导了谱系可塑性和前列腺癌的转移进展。 他们还表明,另一个基因Ezh2表达的增加与谱系可塑性相关并且可以被开发用于治疗。 耐药肿瘤的治疗,用抑制EZH2基因的药物治疗耐药肿瘤可能再度敏化雄激素剥夺疗法治疗前列腺癌。 该团队期望在Roswell Park的临床研究中进一步追踪这些发现。

“雄激素剥夺治疗通常用于治疗前列腺癌已经扩散到前列腺以外的患者,虽然这种疗法在大多数人身上最初的效果不错,但 12~18   个月后肿瘤多出现耐药现象,并且更具攻击性与致死性。我们已经发现导致这种前列腺癌侵略性的机制,为预防或治疗致死形式的前列腺癌提供了新的机会,“共同资深作者,Roswell Park的药理学和治疗学系肿瘤学教授David Goodrich博士说。

“重要的是,这些发现提供了对前列腺癌谱系可塑性的新认识,这涉及到它涉及到依赖于特定的治疗靶点的肿瘤细胞转化为对靶功能不敏感的癌细胞“共同资深作者,药理学和治疗学系的肿瘤学助理教授Leigh Ellis博士说, “这一发现提供了逆转或延迟谱系可塑性的可能性,从而延长目前使用的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如雄激素剥夺疗法。这种新的理解有可能适用于其他类型的癌症。”

原始出处:David W. Goodrich.Rb1 and Trp53 cooperate to suppress prostate cancer lineage plasticity, metastasis, and antiandrogen resistance,Science  06 Jan 2017;DOI: 10.1126/science.aah4199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375447, encodeId=751a13e5447b1,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2949159989d'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SCIE#</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35,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15998, encryptionId=2949159989d, topicName=SCIE)],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17a3387, createdName=jichang, createdTime=Sun Jan 08 05:06:00 CST 2017, time=2017-01-08, status=1, ipAttribution=)]
    2017-01-08 jichang

相关资讯

从活体电脑到纳米机器人:DNA不仅仅是基因

DNA是自然界里最让人惊叹的分子了,它的微观结构可以携带构造地球上几乎所有生命形式所需指令。如今科学家们正在寻找将DNA应用于更广阔领域的方法,不仅要用它来储存信息,还要用它来制造大量生物机械中的组件。脱氧核糖核苷酸(Deoxyribonucleic acid)或者说“DNA”,携带着我们人类乃至所有生命有机体实现功能的基因信息。它通常以著名的双螺旋结构出现,由两个单股DNA分子折叠而成。每一个D

沙特基因“侦探”捕杀罕见病

Fowzan Alkuraya在为一个患有癫痫和发育迟缓的6岁男孩作检查。图片来源:Thamer Al-Hassan 在沙特阿拉伯首都一家医院的会议室里,一位沙特陆军上校在讲述着一个因遗传而导致死亡的故事。2004年,他和妻子迎来了第一个孩子,最初这个孩子看上去很健康,但6个月大时,这个女婴不能坐立,也几乎不能哭。当时他们生活在法国,而当地医生找不到原因。这位父亲说,当时他们

基因测癌:科学家在大数据中酝酿“中国突破”

研制鼻咽癌疫苗,引进国际先进的基因检测平台……我国科学家表示,如果加大对临床试验的数据采集和共享,有望通过基因测序技术让更多癌症患者受益。 中医提倡“治未病”,西医也在研究通过基因提前治病。一批国际知名的生命科学学者和临床医学专家,近日共同交流基因测序的最新研究成果,并探讨如何在临床转化上取得“中国突破”。 定位突变基因,关掉癌症“发动机”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医院院长曾益

重磅:5万人基因组+电子病历数据揭示基因与疾病重大关联,科学算命不远矣

2012年,基因产业界暗流涌动,制药巨头安进(Amgen)斥资4.15亿美元全资收购deCODE genetics,这个拥有「世界上最有价值基因组数据库之一」的公司,坐落在冰岛,拥有近40万人的基因组数据。同样在那一年,业界很多人开始意识到,产业界的发展趋势要变了,以后合作的大门有可能逐一关闭。一大批药企和医院纷纷启动自己的基因组测序计划,希望拥有自己的数据宝藏,深度挖掘基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Hepatology:调控肝脏脂肪化新基因Nogo-B被发现

安徽省合肥工业大学科研团队最近发现的调控肝脏脂肪化基因有助于认识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机理,有望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提供新的药物靶点。该成果刊登在肝脏研究领域国际期刊《肝脏学》上。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指与饮酒、肝炎病毒等无关的因素所引起的肝脏中甘油三酯与脂肪酸的过度堆积,在我国普通人群中发病率超过20%。其发病率在肥胖、糖尿病等胰岛素抵抗人群中更是高达75%,且可由单纯性肝脏脂肪变性与脂肪性肝炎发展到肝纤维化和硬化,甚至肝癌,严重威胁国人的健康。目前,临床上认为,肥胖、糖尿病、长期使用激素、不当的饮食与生活方式以及锻炼不足等均是其致病原因,但对其发病具体机制仍

JAMA Oncol:肿瘤基因检测技术在相同患者机体中或会出现不同结果

图片来源:medicalxpress.com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JAMA Oncology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初步研究,对在相同癌症患者中进行的两项新一代遗传测序试验进行对比,结果发现两项测试结果可能存在明显的不同。 每年遗传检测用于对数千名癌症患者进行测试;对癌症相关的遗传改变进行临床测试目前正处于不断发展之中,因为研究者需要更好地将患者同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