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易笑教授团队在Science Advances发表关于宫颈癌类器官相关的研究成果

2024-05-19 BioMed科技 BioMed科技 发表于上海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易笑教授团队、王沂峰教授团队联合粤港澳大湾区精准医学研究院林鑫华教授团队自主研发新型宫颈癌类器官模型,更接近人体病理生理状态,能很好地反映肿瘤异质性,为宫颈癌研究提供了新手段。

近日,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易笑教授团队王沂峰教授团队联合粤港澳大湾区精准医学研究院林鑫华教授团队自主研发新型宫颈癌类器官模型,更接近人体病理生理状态,能很好地反映肿瘤异质性,为宫颈癌研究提供了新手段。其研究成果Cervical Extracellular Matrix Hydrogel Optimizes Tumor Heterogeneity of Cervic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rganoids在国际权威杂志Science Advances以研究长文(Research  Article)形式在线发表。易笑教授为本文末位通讯作者,宋浩南博士为第一作者,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为第一单位。该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粤港澳大湾区精准医学研究院创新合作项目、广州市科学技术局重点研发计划等基金的资助。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也是致死率最高的肿瘤之一,特别是在发展指数较低的国家。全世界都在努力通过接种HPV疫苗和尽早筛查根除这种疾病,但每年仍有大量患者被确诊。类器官(Organoids)是具有类似真实器官结构的三维微器官,可部分模拟来源组织的生理/病理特征,为肿瘤相关研究提供了强大的病理模型。然而目前关于宫颈癌类器官的报道极少,且其培养依赖于EHS 小鼠骨肉瘤来源的基质胶 Matrigel,在准确反映人体病理特征方面存在较大局限性,缺乏宫颈组织的细胞外基质特异性微环境。

易笑团队在前期“仿生体系分子组装,适配不同组织来源类器官培养“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在宫颈癌组织仿生材料界面适配以及组装调控方面深入开展研究,明确介导关键细胞进程重塑肿瘤微环境稳态的作用机理以及与肿瘤异质性的构效关系;并应用所取得的创新设计理念与构建技术研发出“新型细胞外基质材料”,优化了宫颈癌类器官培育体系,使其在组织结构、代谢、细胞信号通路等方面更加接近真实人体肿瘤。该研究将人体子宫颈组织特异性细胞外基质微环境与宫颈鳞状细胞癌类器官进行分子组装,在反映肿瘤病理特征的同时,保留了子宫颈组织特异性细胞外基质微环境。这种宫颈癌类器官病理模型更接近于患者体内真实的病理生理状态,有利于反映患者的肿瘤异质性,在体外作为病理模型的研究和应用价值更高。该项工作获得了 Science Advances 4 位审稿人的一致好评,认为“This manuscript is great piece of work, presents a new and valuable technology for improving organoid microenvironment”。

图片

图片

本文要点

1)收集宫颈鳞状细胞癌(CSCC)患者的癌旁子宫颈组织,制备子宫颈细胞外基质水凝胶(UCEM)。

2)UCEM的蛋白质组学分析鉴定出多种子宫颈组织特异性信号通路,包括HPV, PI3K-AKT和细胞外基质-受体相互作用等。

3)UCEM中FLNA、MYH9、HSPA8和EEF1A1等分泌蛋白的存在表明UCEM能够保留子宫颈组织相关蛋白,为CSCC类器官的培养提供了子宫颈组织特异性微环境。

4)CSCC类器官培养实验表明,UCEM能够支持CSCC类器官的形成和生长并且保留体内致瘤能力。

5)转录组测序结果显示,UCEM-organoids与原生CSCC组织具有更大的相似性,含有多种CSCC相关的信号通路,包括病毒蛋白-细胞因子相互作用、NF-κB、TNF和致癌基因EGR1、FPR1和IFI6,反映了肿瘤的异质性。

6)UCEM-organoids表现出对化疗药物潜在的抵抗性。综上所述,这项工作通过仿生构建ECM组织特异微环境,优化了宫颈癌类器官培养体系,有望为宫颈癌治疗和疾病研究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策略。

原文链接: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adv.adl3511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05549, encodeId=246a220554925,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146246308d1'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宫颈癌#</a> <a href='/topic/show?id=aa15e612333'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类器官#</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8,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46308, encryptionId=146246308d1, topicName=宫颈癌), TopicDto(id=76123, encryptionId=aa15e612333, topicName=类器官)],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Sun May 19 20:11:21 CST 2024, time=2024-05-19,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2024-05-19 梅斯管理员 来自上海

相关资讯

Lancet:Pembrolizumab联合化放疗治疗新诊断的局部晚期宫颈癌可显著改善无进展生存期

Pembrolizumab联合放化疗能显著改善新诊断的高危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

宫颈癌治疗新选择:图像引导自适应近距离放射治疗你了解吗?

宫颈癌是一种可以预防的疾病,如早发现、早诊断,并及时接受治疗,是可以治愈的。

国内首款靶向Nectin-4的ADC新药9MW2821治疗宫颈癌,疾病控制率92%!获美FDA授予快速通道认定!

以Nectin-4为治疗靶点可能成为治疗Nectin-4高表达癌症的有效策略。

【专家述评】| 2023年度妇科恶性肿瘤治疗进展及展望

本文现针对2023年妇科恶性肿瘤治疗进展进行综述,以期更好地指导妇科恶性肿瘤个体化精准治疗。

SGO 2024:吴玉梅教授团队报道宫颈癌手术及一线治疗新方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科肿瘤科吴玉梅教授团队全程关注SGO 2024年会上有关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等妇科肿瘤方面的最新进展,精心筛选出会议上重要的研究进展,形成系列报道,与广大读者分享。

病例分析:宫颈癌手术发现肺结节,随访一年半确诊肺癌!有许多可思考的问题

患者2022年10月发现宫颈癌,并进行了手术,病理宫颈浸润性腺癌。术后放化疗。当时在本院检查时就发现右下结节,考虑肿瘤可能性大。但PET未示代谢增高。病灶随访持续存在。

论文解读|Wulin Yang教授团队揭示HMGB3是宫颈早期病变筛查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研究通过分析不同宫颈病变等级与正常组织的差异表达基因,发现HMGB3能有效标记不同宫颈病变阶段的病理细胞,尤其是早期CIN。

Adv Sci:中山大学张春宇/姚书忠/王伟发现脂肪酸氧化通过乙酰辅酶A介导的细胞干性宫颈癌淋巴结转移

该研究发现淋巴转移性CCa细胞对葡萄糖和糖酵解的依赖性降低,但脂肪酸氧化(FAO)增加。抑制肉碱棕榈酰转移酶1A(CPT1A)显著损害棕榈酸酯诱导的细胞干性。

曹新平教授组稿|倪镌:ADC药物治疗宫颈癌的进展

目前,TV,RC-48, T-Dxd等在复发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研究中均取得了不俗的疗效。随着ADC药物成为宫颈癌领域的研究热点,对ADC药物背后机制理解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也逐渐凸显,

吕晓娟:晚期或复发转移宫颈癌药物治疗的历史进程

药物治疗从最开始的单药化学治疗,发展到联合药物化学治疗,再到靶向治疗以及目前免疫治疗的加入,经历的巨大的历史演变,患者的治疗疗效逐渐得到提升,生存时间也显著获得了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