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C Cardiovasc Disord:急性冠脉综合征后糖尿病患者血脂目标达标率

2023-07-07 从医路漫漫 MedSci原创 发表于上海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在心血管疾病患者中发病率较高。

背景:心血管疾病(CVD)是世界范围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其中很大一部分患者患有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和稳定性冠状动脉疾病。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在心血管疾病患者中发病率较高。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环境中,糖尿病是冠脉反复缺血的强有力的独立预测因子,因此即使在接受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后患者的预后较差。建议改变生活方式和早期强化降脂治疗(LLT)以减少ACS患者的复发。

根据欧洲心脏病学会和欧洲动脉粥样硬化学会的最新指南以及中国急诊医师学会的共识,对于属于极高风险人群的既往糖尿病患者,需要非常严格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管理,以达到1.4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目标。然而,关于中国糖尿病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C目标达标率的真实数据不足。

全国范围内的血脂异常国际研究中国(DYSIS-中国)研究招募了25,697名接受LLT的患者,结果显示,达到目标的高危和极高危患者的百分比仅为39.7%。基于全球DYSIS II研究的进一步分析表明,在因急性冠脉综合征而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只有11.3%的患者在入院时达到了<1.4mmoL/L的低密度脂蛋白目标,而在4个月的随访中,这一达标率提高到了22.5%。

对于中国患者,DYSIS II-中国研究旨在评估急性冠脉综合征后患者(包括占总人口28.6%的糖尿病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目标达标率。

目的:在目前对DYSIS II-中国研究的分析中,我们试图具体研究糖尿病患者在基线和急性冠脉综合征后6个月的LLT模式和<1.4mmoL/L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目标达标率。

方法:从中国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目标达标率评估的观察性血脂异常国际研究II-中国研究中筛选出糖尿病患者。比较LLT组和无LLT前组的基线特征。分析患者在入院时和6个月时达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目标的比例、与目标的差异以及LLT方案的模式。

结果:符合入选条件的患者252例,入院时服用LLT者占28.6%。LLT组的患者年龄较大,心肌梗死百分比较低,基线时与无LLT组相比,低密度脂蛋白-C和总胆固醇水平降低。总的低密度脂蛋白目标达标率在入院时为7.5%,6个月时增加到30.2%。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实际值与目标值的平均差值由基线的1.27mmol.L降至6个月时的0.80mmol.L。在6个月时,91.4%的患者接受了他汀类药物的单一治疗,只有6.9%的患者接受了他汀类药物和依折麦布的联合治疗。在研究期间,相当于阿托伐他汀的每日剂量适中。

表1入院时和随访6个月时的血脂水平

表2 6个月随访时LDL-C < 1.4 mmol/L的预测因素

图1  (A)基线和6个月随访时LDL-C目标(< 1.4 mmol/L)达到率。(B)基线和随访6个月时实际LDL-C水平与目标值的差异

图2 降脂疗法(LLT)。(A)所有DM患者入院、出院、随访6个月三个时间点的LLT治疗模式;(B)所有DM患者在入院、出院和随访6个月三个时间点的他汀类药物类别;(C)所有患者、LLT组和无LLT前组在四个时间点的阿托伐他汀当量每日他汀类药物剂量。阿托伐他汀等效剂量计算:阿托伐他汀(5mg) =辛伐他汀(10mg)、氟伐他汀(40mg)、洛伐他汀(20mg)、普伐他汀(20mg)、匹伐他汀(1mg);阿托伐他汀(10毫克)=辛伐他汀(20毫克)、氟伐他汀(80毫克)、洛伐他汀(40毫克)、普伐他汀(40毫克)、匹伐他汀(2-4毫克)、瑞舒伐他汀(5毫克);阿托伐他汀(20mg) =辛伐他汀(40mg)、洛伐他汀(80mg)、普伐他汀(80mg)、瑞舒伐他汀(10mg);阿托伐他汀40mg =辛伐他汀(80mg),瑞舒伐他汀(20mg);阿托伐他汀(80mg) =瑞舒伐他汀(40mg)

结论:观察到的低血脂达标率与DYSIS-中国的其他研究结果一致。

原文出处:

 Guo T,  Chu C,  Wang Y, et al.Lipid goal attainment in diabetes mellitus patients after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 subanalysis of Dyslipidemia International Study II-China.BMC Cardiovasc Disord 2023 Jul 01;23(1)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Nature Communications:母亲维生素 D 缺乏会增加后代终生糖尿病的风险

一项研究发现维生素D缺乏从表观上抑制了Jarid2的表达,并激活了造血干细胞中的Mef2/PGC1a途径,这在受体骨髓中持续存在,导致脂肪巨噬细胞浸润。

1.5亿人离发病仅一步!2023糖尿病前期指南:符合中国人的诊断标准、风险人群分层管理

本文我们对糖尿病前期的定义和诊断标准、流行病学、糖尿病前期的危害、糖尿病前期的防治方面的推荐意见进行了整理。

同期2篇《柳叶刀》,糖尿病或将突破13亿,肥胖是主要原因,药物研发加速

目前全球约有5.3亿人患有糖尿病,到2050年,这一数字将增加超过一倍,达到约13亿人,发病率接近10%,远超目前6%的发病率。其中,肥胖是主要危险因素,占2型糖尿病相关因素的一半以上。

BMC Oral Health:牙周和口腔卫生状况与血清HbA1c水平的关系及比较

糖尿病和牙周炎有关,持续的高血糖已被证明会对口腔健康产生负面影响,严重的牙周炎会对血糖控制和糖尿病并发症产生负面影响。

Front Cardiovasc Med:生长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减轻糖尿病db/db小鼠血管钙化

血管钙化(VC)是一种病理状态,其特征是钙磷在血管系统中异常沉积。本研究探讨了MR409对糖尿病db/db小鼠VC的治疗作用。

J INTERN MED:糖尿病、糖尿病前期与房颤的关系

调整潜在混杂因素后,血糖状态和房颤之间的关联消失。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似乎不是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