惋惜?双靶点免疫治疗药M7824三期临床试验未能胜过单靶点PD-1抑制剂

2023-08-29 癌度 癌度 发表于上海

在双靶点免疫药物里面,M7824也算是备受瞩目。在进行的二线治疗的一期临床试验中,M7824表现出比较好的安全性和有前景的治疗前景。

非小细胞肺癌约占所有肺癌的85%,这种肺癌亚型也是全球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对于驱动基因阴性无靶向药治疗机会的患者,PD-1抑制剂免疫治疗是唯一长生存的机会。PD-1抑制剂中比较典型的药物属于帕博利珠单抗(K药)和纳武利尤单抗(O药)。如果患者PD-L1指标过量表达,则患者一线治疗的时候可以使用单药PD-1。当然我们癌度前一段时间编译的一篇文献表明PD-L1需要大于80%,患者单药PD-1抑制剂才能明显获益,否则只能是与化疗和放疗配合。

为了增强免疫治疗的效果,改善患者的生存期。研究者不断钻研新的治疗理念,同时靶向双靶点的M7824(Bintrafuspalfa)就是这样一款药,这是同时针对TGF-β和PD-L1的双靶点免疫疗法,TGF-β也就是转化生长因子β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表达,与肿瘤进展和转移相关,对抗癌治疗的耐药也有相关性。另外如果TGF-β表达过高,则免疫T细胞浸润肿瘤就受到了限制,因此通过药物阻断TGF-β就是一个很好的思路。

图片

M 7824的结构,同时具有两个靶点

在双靶点免疫药物里面,M7824也算是备受瞩目。在进行的二线治疗的一期临床试验中,M7824表现出比较好的安全性和有前景的治疗前景。对于PD-L1表达大于等于80%的患者,M7824的治疗应答率达到了85.7%,中位无进展生存期达到了15.2个月,如果PD-L1表达大于1%,则M7824的治疗应答率达到了37%,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9.5个月。这个治疗数据可以说太过于亮眼,大家也都深深地记住了M7824这款药。下面是M7824的一项三期临床试验,结果没有达到预期,我们一起看看对我们大家的启发。

一、M7824一线治疗不优于PD-1的K药

这是一项全球性的三期临床试验,招募的是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但没做任何系统治疗的患者。主要评估M7824和帕博利珠单抗一线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主要终点是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

这项研究共计入组了304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这些患者的PD-L1被验证为高表达(PD-L1表达大于80%)。患者被等比例分配分别用药M7824和帕博利珠单抗。每两周静脉注射1200毫克的M7824,或者每三周注射200毫克的帕博利珠单抗。两个治疗组的患者中位随访的时间是14个月。

图片

两个药物的治疗应答率

如上图所示,在治疗应答率数据上,M7824和帕博利珠单抗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不管是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还是病情稳定的患者数据比例,没有显示双靶点的M7824比帕博利珠单抗更好。在关键指标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上,两组患者也没显示出差异。M7824的中位总生存期是21.1个月,而帕博利珠单抗的中位总生存期是22.1个月。另一个指标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上也没有显著差异。我们看下面的图示,可以看出生存曲线几乎是完全没有分开。

图片

M7824和帕博利珠单抗的PFS和OS数据

在不良反应方面,M7824是远比帕博利珠单抗高,双靶点的M7824发生三级以上不良反应的概率是42.4%,而帕博利珠单抗发生三级以上不良反应的概率是13.2%。这个研究被提前终止,因为这是不大可能达到主要终点。

二、讨论和启示

从上面的治疗数据来看,这个包含几百人的三期临床试验是失败的,与之前的临床试验数据严重不符。当然这也没有可比性,因为之前的研究入组的患者数量较少,第二点是患者在经过了一线标准治疗之后才开始用药。也许标准的化疗等影响的肿瘤的免疫环境。

图片

而且癌度比较奇怪的一点是,如果说要挑选M7824的优势患者人群。M7824含有的是TGF-β和PD-L1靶点,而帕博利珠单抗针对的是PD-1靶点。那么临床试验选择的PD-L1大于80%的肺癌患者,这应该是属于帕博利珠单抗的优势患者,这并不一定是M7824的优势患者,因为PD-L1是在肿瘤细胞上,而PD-1是在免疫T细胞上。所以按说应该选择PD-1高表达的患者群才是啊,或者压根就都不选,直接纳入双盲一起用药比结果。

此外与免疫治疗双子星CTLA-4抑制剂、PD-1抑制剂使用的问题一样,那就是不良反应很大。所以都是CTLA-4抑制剂使用低剂量一两个疗程就撤,达到效果就好。所以双靶点的M7824也许不一定要一直用,或者是用几个疗程,后面单药一个PD-1抑制剂患者是能达到最好的获益。

以上结论只是猜想,但这也给我们了一些启发。也就是我们可能对双靶点的免疫治疗药物不能过于乐观,或者可能疗效不一定强很多,但是不良反应很严重。几乎所有的抗癌新药治疗数据我们癌度都关注和为大家介绍,但是有一些国产免疫药物没见什么治疗数据刊登在权威杂志,都着急忙慌地给患者用上了,最重要的是这些打着双靶点的免疫药物可能还很贵。希望这篇文章可以给到大家一些启发,一定要注意并不是双靶点的就一定好,要关键看这个药物做了什么相关研究证实了它真有那个效果,它配得上那个价位。

参考文献:

Cho BC, et al., Bintrafusp alfa versus pembrolizumab in patients with treatment-naive, PD-L1–high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a randomized, open-label, phase 3 trial, Journal of Thoracic Oncology (2023).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JCO:吡咯替尼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 HER2 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该研究旨在评估吡咯替尼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 HER2 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显示吡咯替尼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在HER2突变的NSCLC患者中表现出有希望的抗肿瘤活性和可控的安全性。

重磅出炉!CameL研究四年随访数据亮相JTO杂志,卡瑞利珠单抗助力肺癌患者更长生存

本报特邀CameL研究的牵头专家周彩存教授,解读此次更新数据的亮点,以下整理访谈精粹,让读者先睹为快。

CSCO 2023:周彩存教授:聚焦非小细胞肺癌最新指南,助力基层诊疗规范化

梅斯肿瘤新前沿在非小细胞肺癌专场结束的第一时间邀请到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的周彩存教授接受采访,为我们带来本次《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非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2023)》更新要点的解读。

J Thorac Oncol:帕博利珠单抗 vs 必特芙普α治疗初治PD-L1高表达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该研究旨在评估帕博利珠单抗与必特芙普α治疗初治PD-L1高表达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必特芙普α一线治疗PD-L1高表达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并不优越。

免疫当道 曙光显现 卡瑞利珠单抗为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带来福音

很荣幸邀请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陈丽昆教授就此项研究结果亮点,NSCLC脑转移患者的治疗等话题展开阐述。以下整理访谈精粹,让读者先睹为快。

JCO:阿替利珠单抗联合卡铂和培美曲塞治疗未经治疗晚期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的II期临床试验

该研究旨在评估阿替利珠单抗联合卡铂和培美曲塞治疗未经治疗晚期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结果显示该方案在临床试验中表现出活性且具有可控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