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中国学者发现线粒体“超氧炫”可预测寿命

2014-04-07 MedSci MedSci原创

    寿命是可以预测的吗?     日前,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程和平课题组与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董梦秋课题组在《自然》(Nature)报告称,3日龄秀丽线虫中线粒体“超氧炫(Mitoflash frequency)”频率可以预测其寿命长短。       3日龄秀丽线虫中线粒体“超

    寿命是可以预测的吗?

    日前,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程和平课题组与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董梦秋课题组在《自然》(Nature)报告称,3日龄秀丽线虫中线粒体“超氧炫(Mitoflash frequency)”频率可以预测其寿命长短。
 

Nature:中国学者发现线粒体“超氧炫”可预测寿命


    3日龄秀丽线虫中线粒体“超氧炫”

    线粒体是动植物细胞中广泛存在的一种细胞器,掌管能量代谢、应激与细胞凋亡,同时也是细胞活性氧自由基生成的主要场所。早在1972年,Harman就猜 想线粒体是驱动衰老生物钟的核心部件,提出了“线粒体衰老学说”,即细胞线粒体自由基损伤的累积导致机体的衰老。然而,这个学说却一直苦于没有合适手段来 进行实验验证。
 

Nature:中国学者发现线粒体“超氧炫”可预测寿命


    线粒体超氧炫“数字钟”与衰老生物钟的关系模型

    2008年,程和平课题组采用新颖的线粒体定位的超氧探针cp-YFP,观察到单个线粒体内超氧阴离子自发性爆发现象,称之为线粒体“超氧炫”。细胞内超 氧炫在时间和空间上随机发生,与线粒体呼吸、ATP合成、钙信号、基础活性氧水平等紧密相关。可以说,超氧炫是反映线粒体功能状态的“数字钟”。

    超氧炫数字钟与衰老生物钟是否偶联在一起呢?为了研究这个问题,作者选取了线虫作为实验对象。线虫平均寿命仅为21天,是衰老研究的常用模型;且其个体 小、通体透明,适于从生到老全程活体观测。作者构建了表达超氧探针的转基因线虫,实验发现,线虫咽部肌肉的线粒体超氧炫在成虫第3天和第9天出现两个明显 峰值,前者对应于线虫生命周期中繁殖力最活跃、生理机能最旺盛时期,而后者则对应于线虫衰老死亡的起始点。

    不同的基因背景可影响线虫的平均寿命长短,如daf-2(胰岛素受体)突变线虫平均寿命为39天,而hsf-1(热休克蛋白转录因子)突变线虫仅为15 天。通过在29个不同遗传背景中进行系统研究,作者揭示了3日龄超氧炫频率与平均寿命呈负相关,非线性回归分析得出59%寿命变化可以用超氧炫来预测。除 了遗传背景差异,寿命也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在26种不同环境条件下(如限食,热休克,高糖饲喂等),超氧炫的频率可以预测70%的寿命变化。即使对于同 一遗传背景、同一环境条件中的群体,它们的个体寿命受随机因素影响而变化,3日龄超氧炫频率依然保持与个体寿命负相关的规律。而9日龄超氧炫频率与个体寿 命则没有相关性。进一步实验还解释了在daf-2突变虫株中,通过线粒体超氧炫指征的线粒体功能状态反映其寿命长短的机制。

    超氧炫作为线粒体机能状态参量可以预测寿命长短变化,尤其是生命早期、机体功能最旺盛时的线粒体机能状态与寿命呈负相关,这是一个出人意料的发现。从生命 早期超氧炫数字钟的节拍就能推测其衰老生物钟快慢的实验结果,支持了广义的线粒体衰老学说,即线粒体是遗传、环境和随机因素调控衰老的一个共同节点。与此 同时,该发现还为程序化衰老学说(programmed theories of aging)提供了迄今为止最有说服力的实验证据。

    用超氧炫数字钟来一窥衰老的奥秘有望开启新的研究方向。目前,线虫上得到的结论是否可以推广到高等动物,以及如何阐释相关性规律背后的生物学机制等,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原始出处:

Shen EZ, Song CQ, Lin Y, Zhang WH, Su PF, Liu WY, Zhang P, Xu J, Lin N, Zhan C, Wang X, Shyr Y, Cheng H, Dong MQ.Mitoflash frequency in early adulthood predicts lifespan in Caenorhabditis elegans.Nature. 2014 Apr 3;508(7494):128-32.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880007, encodeId=3ef9188000e2a,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3b2112532d8'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Nat#</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27,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12532, encryptionId=3b2112532d8, topicName=Nat)],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2e6f107, createdName=liye789132251, createdTime=Tue Aug 05 09:10:00 CST 2014, time=2014-08-05, status=1, ipAttribution=)]
    2014-08-05 liye789132251

相关资讯

Nature:德国科学家成功提取40万年前人类的线粒体DNA

本周《自然》杂志报道了一项出乎意料的人类进化学研究。据报道描述,科学家分析了人类已知最古老遗传物质,而分析结果将为人类进化史写下新的一页。   德国马普进化人类学研究所Matthias Meyer教授与其科研团队在西班牙北部阿塔普埃卡的“白骨之坑”(La Sima de los Huesos)中发现了一副距今约40万年的人类股骨,并从中提取出线粒体DNA(mitochondr

JBC:HD的发病及进程机制

来自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揭示了线粒体钙信号失调、氧化应激与亨廷顿氏舞蹈病(HD)基因组DNA损伤之间的因果关系,这一发现对于了解HD的发病及进程机制,以及开发出有效的治疗策略具有重要意义。相关研究发表在《生物化学杂志》(JBC)上。 领导这一研究的是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的唐铁山(Tie-Shan Tang)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神经细胞在生理和病理状态下钙信号的功能调控。近年来所

新型血液测试可预测败血症患者是否死亡

据一项新的研究报告,一种血液测试可以预测败血症患者是否可能会死亡。这种测试所根据的是一种分子特征,即血液中一组特征性的生物化学变化。 败血症是当身体试图对一种感染做出反应时所出现的一种并发症,它是美国排名前10位的致死原因。然而,对这种并发症——它可以影响到任何人——还没有一种标准的治疗,而且没有方法知道这种疾病会变得多么严重。如果医疗护理者能够预测哪些病人可能会死于败血症,那些病人便可立刻由医

JNCI:线粒体缺失或会导致溃疡性结肠炎进展为肿瘤

研究要点: 目前还无法阐明线粒体在肿瘤的形成及进展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 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线粒体缺失会导致不典型增生病变的发展。 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线粒体缺失或可用于检测和预测肿瘤的发生情况。 线粒体在肿瘤的形成及进展过程中究竟起到怎样的作用,目前对于上述问题的理解我们还知之甚少。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炎症性肠病,会促进结直肠癌的发病,同时其也是研究肿瘤进展的最佳的模型。因此,来自

ARD:维生素D可通过增强线粒体功效使肌肉充满能量

Akash Sinha博士目前所从事的一项研究表明补充维生素D可以增强线粒体的活性,从而达到增强肌肉功能的效果. 人的皮肤在太阳光能的作用下可产生维生素D,当也有一部分食物中存在该物质,这类包括鱼、鱼肝油、鸡蛋黄和一些强化谷物食品等,但通过服用维生素D补充剂是最有效的方式. 在英国大约有60%的人患有维生素D缺乏症,这些人群中有5岁以下的孩子,肌肤黝黑暗黄人群,身体容易受到损害的老年人等.维生

Nat Med:mitoTALENs技术能消除线粒体内DNA突变

   美国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方法来清除线粒体内的突变DNA,从而有望治疗多种线粒体病。据介绍,这也是TALENs技术首次用于线粒体基因的编辑。这项研究成果于8月4日在线发表在Nature Medicine上。     日前,迈阿密大学米勒医学院(University of Miami Miller School of Medic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