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林大副教授首聘期考核不合格后自杀离世,校方回应

2024-05-14 网络 网络 发表于上海

对此,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宋姓教师确已去世,但网传信息与事实严重不符,且不尊重家属,暴露家属个人信息。

近日,网传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副教授宋某博士因首聘期考核未通过,被降级降薪并退还部分安家费,在“非升即走”压力下自杀,引发关注。

对此,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宋姓教师确已去世,但网传信息与事实严重不符,且不尊重家属,暴露家属个人信息。

事件回顾

5月12日,网上流传截图声称,南京林业大学教师宋某博士因首聘期考核未通过,被降级降薪,遂于4月2日选择自杀身亡!

小红书网友“北美攻略”发帖:

该帖配有三张图片。

在第一张图片里,网友发文称:

“我的硕士同学宋某博士加拿大UBC博士,2019年4月引进到南京林业大学生物与环境科学工程系,首聘期4年,考核被学校认定不合格,降级降薪处理,并退还部分安家费和购房补贴。宋某于4月2号在南京自杀去世,终年38岁。”

第二张图片为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网站上关于宋某的介绍。

据学校官网信息,1986年出生的宋某,本科毕业于天津工业大学,北京大学硕士,加拿大UBC博士、博士后。2019年,时年33岁的宋某作为高层次人才被引进到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

第三张图片是对该自杀事件的详细描述:

“宋某,1986年7月生,2010.9-2013.6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毕业后在CSC资助下出国留学,加拿大UBC博士、博士后。2019年4月作为高层次人才引进到南京林业大学生物与环境学院环境工程系任教。然而,宋某老师于4月2日在南京服药自尽不幸去世。

宋某博士于2019年4月正式入职南林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副教授)。可是宋老师首聘期(4年)考核没通过,缺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被学校降级降薪(由副教授降为讲师待遇),还按要求退还了部分安家费和购房补贴。学校给宋老师提供的科研平台和给予的支持协助十分有限,又没有好的学术氛围和科研团队,全靠自己孤军奋战。

宋某性格谦逊随和,待人热情诚恳,工作认真负责,自杀前还在学校正常上班指导研究生。宋老师的妻子也是南林大的老师,轻工与食品学”。

学校回应

5月13日下午,南京林业大学人事处一名工作人员在接受新京报采访时表示,宋某退还了1万元的安家费,原因是他没达到学校的考核要求,这是当时入职合同中学校约定好的条款。同时,该工作人员称,宋某并没有被降职。

南京林业大学环境工程系主任乔维川告诉记者,本校没有“非升即走”的政策,只是按照聘用合同进行正常考核,该教师考核未通过,由副教授降级为讲师。

“所有人都是一样的,普通老师考核不合格,也是有一些(处理)措施的。”乔维川表示,该校对引进人才“非常照顾”,至于本次考核标准,“要看当时的(聘用)合同是怎么签的。”

严苛的考核标准,巨大的精神压力

根据南京林业大学官网,对首聘期期满的高层次引进人才,学校将从师德师风、立德树人、教学工作、科研工作、学科建设、科技开发和成果转化、学术兼职、对外交流和经费使用情况等九个方面对其进行考核。

根据《南京林业大学高层次人才首聘期考核办法》,高层次人才引进实行协议管理,首聘期一般为3-4年。学校和引进人才签订《南京林业大学引进教师协议书》,依据协议书进行考核。考核总分满分为100分,其中,科研项目类满分50分,论文类满分50分。考核得分100分为合格,一次性发放剩余购房补贴;考核得分75分及以上为基本合格,不予发放剩余购房补贴,享受待遇者降级聘任。考核得分75分以下为不合格,将不再续聘,或经双方协商一致予以有条件降级聘任。

知情人士告诉记者,宋某自杀之前,未通过第一个聘期的考核,得分是不合格。宋某的亲属说,宋某患有抑郁症。对于其是否是因为考核未通过而自杀,该亲属表示不清楚。

知情人士称,宋某没有通过首个聘期的考核,被降薪降职,并退还一部分购房补贴和安家费。“不仅仅是钱的问题,还是一种知识分子很看重的面子上的否定。”他说,宋某属于有编制的人才引进,虽然不是“非升即走”,但面临的状况差不多。

“年后他说要有个基金项目(申请书)要交,忙得不得了。”宋某的亲戚张平说,据他了解,宋某自杀前最后几个月出现嗜睡的情况,时常在晚上起来工作,有近一个月的时间不怎么出门,也不能按时吃饭。张平说,宋某提及过基金项目的事情,说自己脑子一片空白,写不出来,还念叨着“来不及了”。在情绪低落时,家人曾对宋某说:“你不能走那条路,你不能对不起我。”宋某当时讲,他不会(走自杀那条路)的。

“但最后还是走了这条路。”张平说。

张平说,宋某家人曾带他去医院检查身体,没检出什么问题,后来发现宋某的病历,才知道宋某从高中时便患上抑郁症。

高校青年学者的普遍困境

“这不是一所学校的问题,而是通病。”知情人士认为,好点的高校为了冲排名、冲博士点,二本为了升一本,专科为了升本科,都在拼命申请项目,而不是真正地做科研,没有体现出对人才培养的重视和对那些潜心教书育人的老师的肯定,所谓的“破五唯”(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要实现很难。

近年来,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已经成为了科研工作者,尤其是青年学者的“公开秘密”。根据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布的《2019 年科技工作者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在接受调查的全国一万余名科技工作者中,近四分之一的受访者有不同程度抑郁情绪,一半以上存在焦虑症状,还有 6.4% 的科技工作者属于抑郁高风险人群。其中,中级职称人群的抑郁和焦虑比例均高于其他职业阶段,40 岁以下的青年群体抑郁和焦虑水平高于其他年龄段,这些都与工作压力呈正相关。

而高校和研究机构如何把控“非升即走”的制度,科研工作者如何在压力下保护自己的心理健康,恐怕还需要更多的思考与讨论。希望此次事件能够让更多人关注到高校青年学者这一群体,了解他们所处的困境,帮助他们勇敢度过这一艰难阶段。

来源:澎湃新闻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04750, encodeId=132c2204e500a, content=太卷了,这样的话,还不如到国外发展,天下之大,何愁无容身之所?! 何必执念呢,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10,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https://img.medsci.cn/Random/55971dc507c93968175ce7cc1e177b372a83869f.jpg, createdBy=f63e4754896, createdName=侠胆医心, createdTime=Wed May 15 03:43:25 CST 2024, time=2024-05-15, status=1, ipAttribution=加利福尼亚)]
    2024-05-15 侠胆医心 来自加利福尼亚

    太卷了,这样的话,还不如到国外发展,天下之大,何愁无容身之所?! 何必执念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