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AS:郝希山院士绘制胃癌突变图谱

2015-01-20 何嫱 生物通

来自天津医科大学、德克萨斯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及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等处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绘制出了中国人群胃癌">胃癌(Gastric cancer)的突变图谱,并探讨了其对于预后和治疗的意义。研究结果发布在1月12日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 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医科大学名誉校长郝希山(Xishan Hao)教授、德克萨斯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Wei Zhang

来自天津医科大学、德克萨斯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及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等处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绘制出了中国人群胃癌">胃癌(Gastric cancer)的突变图谱,并探讨了其对于预后和治疗的意义。研究结果发布在1月12日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

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医科大学名誉校长郝希山(Xishan Hao)教授、德克萨斯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Wei Zhang教授,以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Webster K. Caveneeo教授是这篇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

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居全球恶性肿瘤第4位,病死率居全球恶性肿瘤第2位。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2012年全球有72.3万人因胃癌死亡,仅次于肺癌和肝癌。东亚地区是胃癌高发区,中国、日本和韩国3个国家的胃癌总人数约占全球的70%左右。

胃癌是由基因突变引发,因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进食过多腌肉及泡菜等研制食品、或吸烟、令致癌物于胃部形成,破坏DNA而导致。早期胃癌无明显症状,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到中晚期。当前胃癌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过去30年,我国胃癌手术治疗的5年生存率为20-30%,欧美资料也显示可切除胃癌5年生存率为10-30%。因此当前临床上迫切需要新的预后标记物以及开发出新型的治疗策略。

为了鉴别出可推动开发出个体化治疗策略的潜在临床治疗靶点,研究人员对78个组织学及解剖位置相异的胃癌进行了全外显子测序,并对2个胃癌病例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每位患者均提供了三个原发性肿瘤和两个匹配的淋巴结转移灶。基于研究数据将胃癌分为了呈高水平克隆异质性(HiC)或低水平克隆异质性(LoC)的两种亚型。研究人员发现HiC亚型与相对较高的年龄、TP53突变、丰富的C > G转化以及明显较短的生存期有关联;而LoC亚型则与较年轻的年龄、ARID1A突变以及明显延长的生存期有关联。

对来自两名患者多个样本的全基因组测序数据进行系统进化树(Phylogenetic tree)分析,揭示出了胃癌转移灶的克隆演变,并发现了一些组合治疗可靶向的累积遗传缺陷。借助于靶向测序研究人员在独立的一组216病例中验证了最频发的突变基因,是同源重组DNA修复、Wnt和PI3K-ERBB信号通路的成员。值得注意的是,在10%的胃癌病例中发现了药物可及的NRG1 (neuregulin-1)和ERBB4配体-受体的一些新突变。此外,研究人员还在8%的病例中发现一些BRCA2基因突变,并在癌症基因组图集(Cancer Genome Atlas)胃癌组群中对其进行了验证,证实其与显著延长的生存期有关联。

这项研究为我们揭示了一些新的胃癌预后遗传标记物,并为推动胃癌的个体化治疗及开发出新的临床治疗方法指明了方向。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855694, encodeId=16a618556948d,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f32014428fc'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PNAS#</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26,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14428, encryptionId=f32014428fc, topicName=PNAS)],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08e964, createdName=drwjr, createdTime=Tue Sep 01 02:11:00 CST 2015, time=2015-09-01, status=1, ipAttribution=)]
    2015-09-01 drwjr

相关资讯

胃癌里程碑:礼来重磅单抗Cyramza获欧盟批准 胃癌二线治疗药物

导读:2014年是礼来最为艰难的一年,数个畅销药遭仿制药重创。而肿瘤学管线中抗癌药Cyramza在今年的表现堪称完美,截至目前已收获FDA 3个批文,并于近日收获欧盟首个批文。业界预测,Cyramza的年销售峰值将突破15亿美元,该药在美欧市场的持续走强,将帮助缓解仿制药冲击导致的销售损失。 礼来(Eli Lilly)近日宣布,欧盟委员会(EC)已批准单抗药物Cyramza(ramuciruma

J Cancer Res Clin:胆汁酸诱导MUC2表达可抑制胃癌肿瘤侵袭

胆汁酸可诱导粘蛋白(Mucin)表达,调节食管和结肠肿瘤行为。然而,胆汁酸对胃癌(GC)肿瘤侵袭性的影响目前还知之甚少。近日,韩国成均馆大学医学院和首尔国立大学医学院等处的学者就胆汁酸调节胃癌肿瘤侵袭的机制进行了研究,发现脱氧胆酸(DCA)可诱导胃癌细胞粘蛋白2(MUC2)表达,抑制肿瘤侵袭和转移,最新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12月5日的J Cancer Res Clin杂志上。

J Cancer Ther:忙工作也要注意身体 年轻人变胃癌主要患者

过去几十年里,全球胃癌(GC)发生率逐渐降低,然而,它仍在最容易发病的癌症中排名第五,在导致死亡的癌症中排名第三。不同区域的GC发病率存在较大差异,在东亚胃癌的发病尤为普遍。 尽管GC被认为是一种老年(50-60岁)疾病,但近年来,年轻人患胃癌的人数基本稳定,甚至还有少量增加。在中国西北部宁夏地区,年轻人患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还不够明晰。为了探究这一问题,宁夏医科大学内科肿瘤学学者调查了解11

PD-L1类药物Pembrolizumab用于胃癌安全有效(KEYNOTE-012研究)

抗PD-1单克隆抗体pembrolizumab在转移性胃癌患者中表现出了有潜力的抗肿瘤活性,及可管理的毒性。斯坦福大学医学院肿瘤学主任Ronald Levy教授在2015 ASCO GI第一天上午的口头报告中,公布了KEYNOTE-012研究的这一重要结果(摘要号 3)。 Ronald Levy教授 研究内容 KEYNOTE-012研究纳入了39位肿瘤有PD-L1表达的患者。在供筛选的1

JCO:D2术后辅助放化疗对肠型胃癌患者或更有效

1月5日,《临床肿瘤学》(J Clin Oncol)杂志在线刊发了韩国大样本Ⅲ期临床研究(ARTIST)的最终研究报告,提示胃癌D2根治术后辅助放化疗与单纯标准的卡培他滨和顺铂辅助化疗均能良好耐受,且预防复发的益处相似。 研究纳入458例接受D2根治术的胃癌患者,随机接受上述两种辅助治疗,中位随访7年,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无疾病生存(DFS)和总生存(OS) 相似,但在接受D2根治术的“淋巴结

男性食用大量蔬菜可降胃癌的风险

日本国立癌症研究中心的一份新报告说,大量食用蔬菜的日本男性患胃下部癌的风险明显较低,这可能是因为蔬菜中含有的抗氧化成分遏制了胃癌元凶之一的幽门螺杆菌发挥作用。这家研究中心对15万日本人进行了问卷调查,按每天的蔬菜进食量将研究对象分为5组,进行了约11年的跟踪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上述研究对象中有1670人患上了胃癌,其中胃上部(约占胃部总体三分之一)出现恶性肿瘤的病例共计258个,胃下部(约占胃部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