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训,研究需更精细!Nature撤回一项关于三阴乳腺癌的研究

2015-04-16 Zhang JL译 MedSci原创

威尔康奈尔医学院研究人员试图验证之前所报道的三阴乳腺癌的分子,并希望以此作为靶向治疗这一侵袭性肿瘤的靶点。然而,他们发现该结果仅限于一个病人,不能应用于进一步的临床工作。这一发现发表在4月<span lang="EN-US" style="mso-bidi-font-size: 10.5pt;font-family:"Tahoma","sans-serif"

威尔康奈尔医学院研究人员试图验证之前所报道的三阴乳腺癌的分子,并希望以此作为治疗这一侵袭性肿瘤的靶点。然而,他们发现该结果仅仅限于一个病人,不能应用于进一步的临床工作中。这一发现发表在4月15日的Nature 杂志上,这项发现弥补了前一个研究的不足,强调了独立研究验证和仔细分析发展的重要性。

事件回顾:

2012年6月,麻省理工和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在Nature 杂志上发表了一篇研究,报道了一个从少量但有意义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肿瘤样本中发现一个特别致命的亚型,这个亚型目前鲜有有效的治疗方案。该研究小组得出的结论是,MAGI3-AKT3融合基因可以为药物开发提供新的分子靶点。

这个研究发表后不久,Mark A. Rubin 博士、Sandra J. Shin 和 Juan Miguel Mosquera 领导的研究小组对该基因融合在威尔康奈尔的三阴性乳腺癌样本集中的发生频率进行了验证。

该文章的第二作者、威尔康奈尔和纽约长老会医院精密医学研究所主任Rubin博士说:“大型基因组研究报告了大量新的突变数据,但是其中一些仍缺乏验证。”

他们为此开发了一个组织分析测试方法,可以显示出 MAGI3-AKT3 融合阳性的样本,这种方法通常用于研发生物标志物,是威尔康奈尔团队特长领域。然而,令所有人惊讶的是,他们并没有在威尔康奈尔样本中检测出这种突变阳性。

“由备受尊重的研究者发表在顶级杂志上,MAGI3-AKT3 融合基因的发现为三阴乳腺癌开发新的靶向治疗提供了巨大的希望和兴奋。” 威尔康奈尔医学院乳腺癌病理和病理学和实验室医学副教授 Shin 博士说。

“但我们必须澄清,我们仅仅仅在最初报道那一个案例中发现了那种突变现象,除此之外并没有再次发现,” 威尔康奈尔医学院和病理精密医学研究所的领导人、病理学和实验室医学助理教授  Mosquera 博士说,“在这种情况下必须由病理学来验证,因此最初的发现需要修改和承认,这个我们工作一直强调之处。”

漫长研究,只为验证

为了完全否定 MAGI3-AKT3 融合基因的发现,威尔康奈尔团队从筛查150多内部样本开始,这无疑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他们理应如原本发表在 Nature 上的研究所说,发现约 7% 的样本包含融合基因,但事实却没有一项是符合的。同时,他们也注意到当年( 2012年)所研究的原始肿瘤,从未在基因组层面证实这个变更。相反,最初的研究小组是使用了一个 RNA 筛选试验并基于这些发现假设了其他的肿瘤也有突变。

威尔康奈尔团队进一步测试超过100 例从癌症基因组图谱和苏黎世大学医院获取的样品。遗憾的是,他们也无法在这些情况下证实最初的发现。

大约两年前,他们把自己的发现告知 Nature 杂志和 Broad 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让这些研究人员分析他们的 72 个患者样本,再加上额外的 370 个乳腺肿瘤样本。当他们在 DNA 水平上重新测试样品时,他们只在第一种情况下发现基因融合,导致这成为一个孤立的发现而不能用于开发未来的临床试验。

威尔康奈尔团队同意 MAGI3-AKT3 融合基因的发现应该在基因组水平验证后才把结果公布。

我们的研究表明生物标志物开发的重要过程以及精密医学的一个重要性。” Rubin 博士说。

“我们很高兴地知道,我们的结果已经节省了许多研究时间、精力和资源,因为这些都是最终朝着一个不可能完成的目标” Shin 博士说,“同样重要的是,病人免于参加临床试验,因为这不可能有了一个积极的结果。”

原始出处:

Juan-Miguel Mosquera, Sonal Varma, Chantal Pauli, Theresa Y. MacDonald, Jossie J. Yashinskie, Zsuzsanna Varga, Andrea Sboner, Holger Moch, Mark A. Rubin, Sandra J. Shin. MAGI3–AKT3 fusion in breast cancer amended.Nature, 2015; 520 (7547): E11 DOI: 10.1038/nature14265

请参与MedSci临床研究学院系列课程,了解更多的 biomarker相关的肿瘤研究


本文系Medsci原创编译整理!转载需要先获得授权,并附原文链接。谢谢!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880595, encodeId=b20f188059595,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3b2112532d8'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Nat#</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29,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12532, encryptionId=3b2112532d8, topicName=Nat)],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2e6f107, createdName=liye789132251, createdTime=Fri Feb 26 01:26:00 CST 2016, time=2016-02-26, status=1, ipAttribution=)]
    2016-02-26 liye789132251

相关资讯

JCO:MRI获胜!90%乳腺癌可通过MRI筛选出来

大约90%的乳腺癌可以通过磁共振成像(MRI) 明确诊断。相比之下,乳房钼靶检查结合超声检查对乳腺癌的检出率仅为37.5%。这是一个最新发表在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杂志上研究的关键发现。该项研究由维也纳医科大学的放射科、核医学科与妇产科和临床病理学研究所联合进行。“在有丝毫怀疑的情况下,尤其是对于风险增加的女性,显然核磁共振是可取的选择。我们的研究清楚地显示了磁共

Breast:乳腺癌诊疗指南比较:ESMO V.S NCCN

一项对两个世界上最著名的肿瘤组织——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和欧洲医学肿瘤学会(ESMO)所发布的乳腺癌指南的对比,揭示了两者间“实质性的一致”,但也有很多“不符点”。该项报告的作者、希腊雅典大学亚历山大拉医院Flora Zagouri博士说,大部分的差异是存在于“灰色地带”(正在进行的研究可以解决的问题)或“当前无可争辩的知识边缘”。尽管该报告作者都是欧洲人,但他们并没有单纯依据指南或欧

Nat Med:华人发现全反式维甲酸作用靶点

癌症靶向治疗是通过阻断一个致瘤的途径来阻止肿瘤的生长。但因为恶性肿瘤有独特的激活替代途径的能力,他们往往能够逃避这些疗法,并且获得再生。此外,肿瘤中包含一小部分肿瘤干细胞,后者被认为是肿瘤起始、转移和产生耐药性的根源。因此,消除癌症干细胞可能是实现长效缓解的关键,但目前并没有专门攻击癌症干细胞的药物。如今,由Beth Israel Deaconess医疗中心(BIDMC)癌症研究所领导的一个研

Lancet Oncol:“顺铂联姻化疗”可延长复发转移乳腺癌患者生命

由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联合全国12家研究中心完成的一项原创性临床研究——吉西他滨联合顺铂的化疗方案,可显著延长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期。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柳叶刀—肿瘤学》。 该院胡夕春教授、张剑医生等自2011年起,将240名年龄分布在18岁~70岁、病程处于复发转移阶段且未行化疗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随机分成“吉西他滨联合顺铂”(以下简称顺铂组)和“吉西他滨联合紫杉醇”(以下简称紫杉

Genome Med:科学家揭示开发乳腺癌新型疗法的靶向基因的特殊突变

发表自国际杂志Genome Medicine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被认为可以作为开发乳腺癌药物靶点的主要候选基因或许并不像最初认为的那样;基因PIK3CA的突变是乳腺癌中常见的第二大突变,而且其在20%的乳腺癌中都存在;这就使得人们去思考这些改变如何诱发导致乳腺癌的发生,然而这些突变往往在肿瘤状物的癌变前生长中出现,而且许多这种肿瘤状物都被认为是良性的。文章中,

JAMA:别一刀切!不同BRCA突变致乳腺癌和卵巢癌风险不同

2013年5月,美国著名影星安吉丽娜.茱莉在《纽约时报》撰文,说她由于携带BRCA1基因突变而预防性切除了双侧乳腺,近期又有消息称她将切除双侧输卵管以预防卵巢癌。BRCA是抑癌基因,在调节细胞复制、DNA损伤修复、细胞正常生长方面有重要作用;如果BRCA基因突变,就丧失了抑制肿瘤发生的功能。BRCA突变类型达数百种之多,与人体的很多癌症的发生都有关系,其中关系最密切者是乳腺癌,其次是卵巢癌。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