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OTS:儿童髁上骨折每日换药增加感染

2014-07-21 小小老虎 丁香园

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最常见的肘部骨折,好发于4岁至7岁儿童。Gartland分型系统是最常用的儿童髁上骨折分类方法,分为:Ⅰ型骨折无移位;Ⅱ型,仅一侧皮质断裂(不全移位);Ⅲ型:骨折端完全移位。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是治疗II型和III型髁上骨折的常用治疗方法。经皮克氏针固定可以达到稳定骨折端的目的,对软组织的损伤小,而且可以避免肘关节过度屈曲位损伤血管。 克氏针部位的感染是体外固定的常见

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最常见的肘部骨折,好发于4岁至7岁儿童。Gartland分型系统是最常用的儿童髁上骨折分类方法,分为:Ⅰ型骨折无移位;Ⅱ型,仅一侧皮质断裂(不全移位);Ⅲ型:骨折端完全移位。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是治疗II型和III型髁上骨折的常用治疗方法。经皮克氏针固定可以达到稳定骨折端的目的,对软组织的损伤小,而且可以避免肘关节过度屈曲位损伤血管。

克氏针部位的感染是体外固定的常见并发症,文献报道其发生率在10%至75%之间。一般认为对于髁上骨折,需要克氏针固定1至2个月,克氏针固定时间的长短也会影响感染的发生率。为避免克氏针部位感染,许多学者提出了多种护理治疗方法,如每天两次用双氧水进行清洁换药。但是也有人认为没有必要每天进行护理换药。

台湾长庚纪念医院的Hsuan Kai Kao医生进行了一项研究,发现对儿童髁上骨折患者,每日换药清洁伤口反而增加了感染的发生率,同时增加了家属的思想压力,打来了更多的咨询电话。其研究结果发表在2014年的7月的Archives of Orthopaedic and Trauma Surgery杂志。

2011年6月至2013年3月治疗的61例儿童髁上骨折,根据术后克氏针护理方式不同分为两组,一组30例患者每日进行克氏针清洁换药,另外一组31例患者的克氏针在术后4-6周拆除前不进行清洁换药。患者的基本情况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疾病情况对比

两组患者的疾病情况对比

克氏针清洁换药的方法为1.使用75%的酒精清洗克氏针针尾,2.使用无菌棉签去除针尾附近痂皮,3.放置Y型无菌纱块于针尾处,4.使用无菌纱块包扎整个针尾。按照Dahl皮肤感染分类对克氏针针尾感染进行分类(见图1)。

针尾情况分类

图 针尾情况分类:a 正常皮肤 b 没有渗出的红斑 c严重渗出 d 脓性分泌物

结果发现:所有骨折均在治疗6周时愈合。61例患者共使用144根克氏针固定,其中44例患者(72.1%)出现钉尾感染,共61处(42.4%),其中1级感染为33处,2级感染为22处,3级感染6处,没有4级和5级钉尾感染(骨髓炎)。在骨折愈合前即使出现钉尾感染也未拆除克氏针。每日换药组患者克氏针部位的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不换药组,为90.3%(28/30)比53.3%(16/31)。每日换药组73根克氏针,有42处出现感染,发生率为57.5%,而不换药组克氏针部位的感染率为26.8%(19处/71处)。

在内固定术后6周时间里,每日换药组平均每例患者打来1个咨询电话,而不换药组平均每例患者打来0.27个咨询电话,两组患者相比具有明显差异。(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针尾感染和电话咨询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针尾感染和电话咨询情况比较

表4 针尾感染分级情况比较

针尾感染分级情况比较

通过此次研究。作者不建议对儿童髁上骨折克氏针固定的患者每日进行纱块清洁换药,对针尾部位的密切观察是预防感染的关键。

原始出处:

Kao HK1, Chen MC, Lee WC, Yang WE, Chang CH.A prospective comparative study of pin site infection in pediatric supracondylar humeral fractures: daily pin care vs. no pin care.Arch Orthop Trauma Surg. 2014 Jul;134(7):919-23. doi: 10.1007/s00402-014-2004-x. Epub 2014 May 7.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