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500个

你是不是要搜索 期刊细菌膜 点击跳转

新研究:<font color="red">细菌膜</font>纳米肿瘤疫苗研究获进展

新研究:细菌膜纳米肿瘤疫苗研究获进展

利用杂合膜纳米技术,将细菌内膜与肿瘤细胞膜融合覆盖在纳米载体表面,构建了针对自身肿瘤抗原的杂合膜纳米肿瘤疫苗。

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 研究进展,纳米肿瘤疫苗,细菌膜 - 2022-08-14

PNAS:抗生素促进<font color="red">细菌</font>的<font color="red">菌膜</font>生成的机制

PNAS:抗生素促进细菌菌膜生成的机制

许多人都把服用抗生素作为治疗细菌感染的方法。而来自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研究者们认为这一观点需要做一些修改了。由该校微生物与免疫系的Elizabeth Shank博士以及药学系的研究生Rachel Bleich主导完成的这项研究不仅为我们治疗细菌感染提供了新的思路,而且从根源上改变了我们对微生物分泌抗生素的原因的理解  "很长时间内我们所认为的细菌分泌抗生素的原因是杀死其它

生物谷 - 抗生素,细菌 - 2015-02-27

Nature Protocols:聂广军团队系统总结<font color="red">细菌膜</font>纳米肿瘤疫苗的构建及使用的技术细节

Nature Protocols:聂广军团队系统总结细菌膜纳米肿瘤疫苗的构建及使用的技术细节

目前,全世界范围内,已有多款肿瘤疫苗处于临床试验阶段,但这些临床试验中的肿瘤疫苗基本都是通过肌肉注射或皮下注射进行,其中免疫刺激仅限于有限数量的引流淋巴结。

“生物世界”公众号 - 纳米肿瘤疫苗 - 2022-08-08

Sci Rep:WLBU2可有效去除植体表面<font color="red">菌膜</font>

Sci Rep:WLBU2可有效去除植体表面菌膜

此种高抗生素耐受性与细菌残留有关,细菌的亚群表型耐受抗生素继发于代谢状态的降低。WLBU2是一种工程化的阳离子两亲性肽,旨在最大限度地提高抗菌活性,同时降低哺乳动物细胞毒性。

MedSci原创 - WLBU2,菌膜 - 2018-04-10

Curr Microbiol:不同处理方式的植体表面<font color="red">菌膜</font>的形成

Curr Microbiol:不同处理方式的植体表面菌膜的形成

体外研究利用铜绿假单胞菌建立生物膜或来自志愿者提供的唾液细菌。通过将钛片暴露于健康志愿者的口腔建立体内生物膜。体外实验显示铜绿假单胞菌和唾液细菌可产生更多的生物量,且在

MedSci原创 - 种植体,生物膜 - 2018-04-09

J Mycol Med:新型抗<font color="red">菌膜</font>剂可有效对抗白色念珠菌

J Mycol Med:新型抗菌膜剂可有效对抗白色念珠菌

为了克服这个问题,研究人员不断寻找各种来源的新型抗菌膜剂。本研究调查了(1)-N-2-甲氧基苄基-1,10-菲咯啉溴化物(FEN)对白色念珠菌的体外抗菌活性。

MedSci原创 - 生物膜,白色念珠菌,溴化物 - 2018-04-09

Am J Dent:载药纳米粒子的抗菌就抗<font color="red">菌膜</font>形成能力分析

Am J Dent:载药纳米粒子的抗菌就抗菌膜形成能力分析

本研究旨在对比洗必泰、青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四环素与负载万古霉素的银、二氧化钛和铁纳米颗粒的抗菌效果,并探究纳米颗粒对变形链球菌和血链球菌临床和标准菌株的协同抗菌和抗菌作用。研究人员从66名3〜5岁儿童收集变异链球菌和血链球菌菌株,然后将其暴露于氯己定、青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四环素以及装载万古霉素的银、二氧化钛和铁纳米颗粒中,通过微量稀释和盘扩散测试评估抗菌活性,1至5分钟后计数菌落形成单

MedSci原创 - 2017-11-29

J Oral Microbiol:群体感应干扰剂可抑制链球菌<font color="red">菌膜</font>的形成

J Oral Microbiol:群体感应干扰剂可抑制链球菌菌膜的形成

既往研究已经提出将群体感应信号AI-2作为潜在靶标来防止变形链球菌(一种参与龋齿的病原体)形成生物膜。本研究旨在使用从海洋粘着杆菌20J获得的提取物干扰AI-2群体感应系统来抑制变形链球菌生物膜形成。使用生物传感器哈氏弧菌BB170和JMH597测试AI-2抑制活性。使用xCELLigence系统的阻抗实时测量、共焦激光显微镜和结晶紫定量方法,监测变形链球菌ATCC25175生物膜的形成。结果显示

MedSci原创 - 群体感应,生物膜,链球菌 - 2018-04-03

Nanotoxicology:干式转移技术制备石墨烯涂覆钛可改善骨整合并抑制<font color="red">菌膜</font>形成

Nanotoxicology:干式转移技术制备石墨烯涂覆钛可改善骨整合并抑制菌膜形成

钛种植体骨整合所需的时间过长,而且其表面的细菌定居是种植失败的主要原因。石墨烯可以克服这些问题,但其在基材上的湿转移需要使用有害化学物质限制了其临床应用。

MedSci原创 - 2018-03-16

Biofouling:香芹酚和松油烯-4-醇可有效对抗植体表面的<font color="red">菌膜</font>

Biofouling:香芹酚和松油烯-4-醇可有效对抗植体表面的菌膜

本研究评估了香芹酚和松油烯-4-醇对牙龈卟啉单胞菌和具核梭杆菌的抗菌性能及其对成纤维细胞的细胞毒作用。 首先评估香芹酚和松油烯-4-醇的最小抑制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通过XTT测定评估最小生物膜抑制浓度(MBIC)。定量钛表面上的生物膜(CFU ml-1),通过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CLSM)和MTT的细胞毒活性评估。 结果显示,对于牙龈卟啉单胞菌和具核梭杆菌,香芹酚

MedSci原创 - 2018-09-22

Science:科学家发现对抗“超级<font color="red">细菌</font>”的“超级英雄<font color="red">细菌</font>”

Science:科学家发现对抗“超级细菌”的“超级英雄细菌

(Salk研究所该课题成员:Michelle Lee,Alexandria Palaferri Schieber,Janelle Ayres,图片来自源网站) 随着人们对耐抗生素的"超级细菌"关注度逐渐提升,Salk研究所的科学家们也许找到了能够解决这一难题的办法——即肠道部位寄生的、有时会移动到其它器官组织的"超级英雄"细菌。这些细菌能够减轻感染带来的长期负面效应。 在最近一期发表在sc

生物谷 - 耐药细菌,抗生素,大肠杆菌 - 2015-11-05

Nature:人类肠道<font color="red">细菌</font>含有获得性的<font color="red">细菌</font>防御系统

Nature:人类肠道细菌含有获得性的细菌防御系统

人的胃肠道由密集而多样的微生物群落组成,其组成与健康息息相关。饮食和宿主免疫力等外在因素不足以解释该群落的组成,目前,共存微生物之间的直接相互作用已被认为是微生物组组成的重要驱动力。

MedSci原创 - 肠道微生物 - 2019-11-02

Science:<font color="red">细菌</font>也有“触觉”?

Science:细菌也有“触觉”?

传统看法认为,细菌并没有感觉器官,但仍然能熟练地感知环境。但近期发表在Science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揭示,细菌不仅能对化学信号作出响应,而且还具有“触觉”。“细菌通过黏膜或肠壁等组织和表面侵染宿主动物的身体。最初接触的几秒钟往往对感染的成功至关重要。一些病原体利用机械刺激诱导其毒性,并获得损伤宿主组织的能力。”由巴塞尔大学生物中心的Urs Jenal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揭示了细菌如何通过表面“感觉

生物探索 - 研究,细菌,触觉 - 2017-10-31

<font color="red">细菌</font>化身小眼球

细菌化身小眼球

不过,一些单细胞细菌仅利用一个细胞,便能“看见”事物。最新研究显示,集胞藻属中的蓝藻细菌利用像镜片一样的全身追踪光源的位置。不过,在日前出版的elife杂志上,研究人员报告称,这些细菌

中国科学报 - 细菌,感光细胞 - 2016-02-16

人体细菌有多少?细菌与细胞数量比例没有你想的夸张

“我们的身体绝大部分都是由细菌组成的,人身上共生细菌的数量是自身细胞数量的10倍!”类似的说法流传相当广泛,它经常出现在冷知识读物中,不少论文中也会引用它来说明人体菌群的重要性。最近,来自以色列和加拿大的几位研究者就对人体细菌与细胞的数量较起了真。经过重新估算,他们指出,人体细菌和人体细胞的数量比例远没有大家以为的 那样夸张,细菌和细胞的总数其实差不太多。根

科技让生活更美好 - 细菌,细胞,比例 - 2016-06-02

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50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