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16个

你是不是要搜索 期刊iHuman 点击跳转

<font color="red">iHuman</font>研究所钟桂生研究组招聘博士后2名

iHuman研究所钟桂生研究组招聘博士后2名

上海科技大学iHuman研究所坐落于上海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园区内的一所国际化的高水平研究机构。iHuman 研究所是由一批包括诺贝尔奖得主在内的国际知名学者按照国际顶级研究所标准建设而成。iHuman研究所钟桂生研究组

MedSci原创 - iHuman,钟桂生,招聘 - 2018-11-15

Cell:上科大团队揭示GPCR多重药理学分子机制

Cell:上科大团队揭示GPCR多重药理学分子机制

北京时间2月2日,来自上海科技大学iHuman研究所的研究团队联合美国美国北卡莱罗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的研究人员在Cell杂志上发表了题为“5-HT2C Receptor Structures Reveal

BioArt - CEL,GPCR - 2018-02-02

Nature:中国科学家研发2型糖尿病新药有重要突破

Nature:中国科学家研发2型糖尿病新药有重要突破

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领衔成功解析人源胰高血糖素受体全长蛋白的三维结构,上海科技大学iHuman研究所领衔成功解析人源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七次跨膜区晶体结构。此外,iHuman研究所领衔成功解析了人源平滑受体的多结构域三维结构,这是抗肿瘤药物的重要靶点。该成果于北京时间昨天在

解放日报 - Nature,糖尿病 - 2017-05-19

Nature:人体最大蛋白质家族研究获重要成果

Nature:人体最大蛋白质家族研究获重要成果

GCGR全长蛋白与抗体及小分子别构调节剂复合物晶体结构(左)和GLP-1R跨膜区与别构调节小分子复合物的晶体结构(右)5月18日,国际学术期刊《自然》(Nature)同时在线发表两篇两项G蛋白偶联受体(GPCR)重大科研成果,分别由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上海科技大学领衔,联合复旦大学药学院共同完成。中科院上海药物所领衔的科研团队成功解析人源胰高血糖素受体(GCGR)全长蛋白的三维结构,揭示了该

中科院上海分院 - 蛋白质家族 - 2017-05-18

【盘点】大麻展现的那些强大的治疗潜力

【盘点】大麻展现的那些强大的治疗潜力

越来越多的司法管辖区范围内允许大麻,一系列政策措施正在调整它的生产,分配以及授权。人们普遍认为,很少有证据支持大麻作为一种治疗的药剂。然而,几种基于四氢大麻酚(THC)的药物,大麻的活性成分,已被批准作为药物,但关于大麻使用的争论仍然继续。不过,大麻显然已成为治疗学上的一个新领域。本文梅斯医学小编就大麻展现的强大治疗潜力进行汇总,供大家学习。【1】Cell:上海科技大学刘志杰团队等解析出大麻素

MedSci原创 - 大麻 - 2016-12-10

Science:苦味如何被感知的?苦味受体长得是什么样?

Science:苦味如何被感知的?苦味受体长得是什么样?

我国自古就有民以食为天的说法,烹饪饮食文化是人类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味觉系统正是支撑饮食文化发展的重要自然基础。味觉是由存在于味蕾中的味觉受体介导产生的,人的味觉由酸、甜、苦、咸和鲜这五种基本味感

上海科技大学 - 苦味,结构生物学 - 2022-09-20

Cell:上海科技大学刘志杰团队等解析出大麻素1型受体三维结构

Cell:上海科技大学刘志杰团队等解析出大麻素1型受体三维结构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上海科技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获得迄今为止最为清晰的导致与大麻相关的“high”的大麻素1型受体(cannabinoid receptor 1, CB1)的结构图。CB1的三维结构图揭示出四氢大麻酚(THC)等分子如何结合到CB1上,其中已发现CB1嵌入到很多神经细胞的表面中。这可能解释了旨在模拟大麻制品使用但不会产生“high

生物谷 - 大麻素 - 2016-10-24

【盘点】近期2型糖尿病重要研究进展一览

【盘点】近期2型糖尿病重要研究进展一览

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产生胰岛素的能力并非完全丧失,有的患者体内胰岛素甚至产生过多,但胰岛素的作用效果较差,因此患者体内的胰岛素是一种相对缺乏,可以通过某些口服药物刺激体内胰岛素的分泌。但到后期仍有一些病人需要使用胰岛素治疗。这里梅斯小编整理了近期关于2型糖尿病的重要研究进展与大家一同分享。【1】Hypertension:高血压伴2型糖尿病患者的总体/心血管风险如何?近日,心血管权威杂志Hyper

MedSci原创 - 2型糖尿病 - 2017-06-11

【盘点】11月Cell杂志精选文章一览(TOP 10)

【盘点】11月Cell杂志精选文章一览(TOP 10)

【盘点】11月Cell杂志精选文章一览(TOP 10)【1】Cell:DNA修复必不可少的酶最近,澳大利亚国立大学(ANU)和德国海德堡大学的科学家们,发现了DNA修复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将为开发新的抗癌药物打开大门。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10月27日的《Cell》杂志。  本研究资深作者、ANU副教授Tamás Fischer说,这项研究发现,由DNA和RNA组成的混合结构,对于

MedSci原创 - Cell - 2016-11-30

Science:中国科学家团队研发出新型快速抗抑郁化合物

Science:中国科学家团队研发出新型快速抗抑郁化合物

该研究对于psilocybin这一类致幻剂的研究,不仅深入阐明致幻的分子机制,同时有助于理解致幻剂缓解抑郁症的药理机制,为新型速效、长效抗抑郁药物的研发提供理论指导。

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 - 抗抑郁化合物 - 2022-01-28

lancet子刊 | 睡眠不足对青少年早期神经认知发育有长期不良影响

lancet子刊 | 睡眠不足对青少年早期神经认知发育有长期不良影响

皮质-基底神经节连接在调节睡眠不足对认知和情感功能的影响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前颞叶的结构特性可能有助于睡眠不足对晶体智力的影响

网络 - 2023-03-26

Cell:大麻素受体三维精细结构揭密

上个月,上海科技大学 iHuman 研究所的科研团队也成功解析了人源大麻素受体 (human Cannabinoid Receptor 1, CB1) 的三维精细结构,相关成果公布在Cell杂志上,研究主要工作在上海科大完成,iHuman研究所副所长、教授刘志杰,创始所长、特聘教授 Raymond Stevens 是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

MedSci原创 - 大麻素,受体,结构 - 2016-11-22

多国科学家共同把脉:科研评估要给年轻人好土壤

李晓轩(中科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管理创新与评估研究中心主任):在现有的评价体系下,中国最大的“特点”就是科研人员特别忙碌 库尔特·维特里希(上海科技大学iHuman研究所特聘教授

文汇报 - 科学家,科研评估 - 2014-12-04

Nature:中国学者罕见《自然》同期发表两项重大成果

4月30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赵强研究员研究组在嘌呤能受体P2Y12R结构生物学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P2Y12R与拮抗剂以及激动剂的三维结构将作为两篇独立文章于5月1日同期发表在Nature上,两篇文章均以赵强研究员为通讯作者,以上海药物研究所为第一单位。这是国内研究组极为罕见地在顶级杂志上背靠背同期发表科研论文。 P2Y12R的三维结构是新一代抗血栓病药物研发的关键

shengwu360 - 血栓,受体阻断剂,P2Y12R,赵强 - 2014-05-05

Nature:嘌呤能受体P2Y12与抗血栓药物复合物晶体结构解析

血栓性疾病包括中风、 冠心病、肺栓塞等各种疾病,是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致死致残的重要疾病之一。在血栓性疾病的发病过程中,嘌呤能受体P2Y12 是刺激血栓形成的重要因子。因此,阻断P2Y12受体血液凝固,其阻断剂也是当代药物研究的重点和热点之一。当前,市场上靶向该受体的药物都存在一定的副 作用或者不足,例如第四代P2Y12受体阻断剂可能导致病人呼吸困难。P2Y12受体的三维结构以及受体配

MedSci原创 - 血栓,P2Y12 - 2014-04-07

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1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