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HA:房颤与痴呆之间因果关系的遗传证据

2023-08-08 MedSci原创 MedSci原创 发表于上海

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其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该研究的结果为基因预测的房颤与缺血性卒中和低心输出量介导的痴呆之间的因果关系提供了新的证据。

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其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房颤和痴呆有许多共同的流行病学特征和危险因素,包括高患病率、年龄、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和肥胖。观察性研究表明,房颤与痴呆和认知障碍密切相关,即使在没有明显卒中的情况下。在纵向队列中也观察到房颤与血管性痴呆(VaD)和阿尔茨海默氏痴呆(AD)风险增加之间的关联。

然而,关于这种相关性是因果关系还是由混杂因素驱动的证据仍存在重大差距。

近日,心血管疾病领域权威杂志JAHA上发表了一篇研究文章,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全面的2样本孟德尔随机化研究,以评估房颤对总体痴呆及其亚型(包括血管性痴呆、阿尔茨海默氏痴呆、路易体痴呆和额颞叶痴呆)之间的因果关系。研究人员采用反方差加权分析主要结局,并通过各种孟德尔随机化敏感性分析进一步验证。此外,研究人员进行了多变量孟德尔随机化,以评估房颤和痴呆之间因果关系的10个候选介导因素。

房颤的遗传易感性与总体痴呆风险增加存在中度相关(比值比为1.140 [95%CI为1.023-1.271];P=0.018),且与血管性痴呆密切相关(比值比为1.350 [95%CI为1.076-1.695];P = 0.010)。基因预测房颤对阿尔茨海默氏痴呆、路易体痴呆和额颞叶痴呆无明显影响。

在多变量孟德尔随机化分析中,通过调整缺血性卒中的遗传效应,房颤对总体痴呆(比值比为1.068 [95%CI为0.953-1.197];P=0.259)和低心输出量(比值比为1.046 [95%CI为0.926-1.181];P=0.475)的总影响显著减弱,表明基因预测的房颤与痴呆之间的因果关系可能是由缺血性卒中和低心输出量所介导的。基因预测的房颤对痴呆的因果效应与脑小血管疾病和脑容量表型无关。

由此可见,该研究的结果为基因预测的房颤与缺血性卒中和低心输出量介导的痴呆之间的因果关系提供了新的证据。未来的临床试验需要评估适当的房颤治疗在痴呆预防中的潜在作用。

原始出处:

Mingxiao Li,et al.Genetic Evidence for Causal Association Between Atrial Fibrillation and Dementia: A Mendelian Randomization Study.JAHA.2023.https://www.ahajournals.org/doi/10.1161/JAHA.123.029623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亚洲房颤患者该怎么治?权威专家解读最新共识

2023年7月10日,“云端对话,海峡连线”研讨会在线上线下如期同步召开,旨在进一步促进海峡两岸心脑血管诊疗学术交流,精准化提升房颤患者综合管理能力。

Heart:伴有房颤的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因素

在女性和75岁以上的成人中更容易出现血压不受控制。经常就诊于同一临床医生的患者血压更有可能得到控制,并接受指南推荐的降压治疗。

Heart:澳大利亚初级保健中房颤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影响因素

本研究探讨可能影响房颤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因素。

STTT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郭应强/秦超毅教授团队发现中性粒细胞外陷阱与心肌细胞相互作用促进房颤进展

该研究揭示了房颤中NETs的形成机制,阐明了NETs与心肌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在房颤中的作用及机制。

房颤的临床表现、抗凝治疗及临床路径,一文学习!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随着年龄增长房颤的发生率不断增加,75岁以上人群可达10%。

房颤合并颈动脉疾病导管消融围手术期抗凝策略

当这部分患者同时合并房颤且需要进行导管消融术时,如何在围术期内实施抗凝,既能有效降低栓塞风险,又不增加出血风险,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旨在探讨并提供可能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