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病人,谨防双脚冰凉!

2024-05-19 麻醉MedicalGroup 麻醉MedicalGroup 发表于上海

在医院,我们见到了太多让人可气的病例。因此我们再次呼吁大家:千万不要硬扛。身体发出的警报,几乎都是崩溃前最后的求救!

今天要聊的这个病例,真的让人又恨又气:这是一个街道的老邻居,因为知道我是医生,因此也偶尔来向我咨询病情。记忆中,这个老邻居是多年的糖尿病。上次给他看的时候,血糖波动非常大。在医院扎了好多针、系统用药之后,病情总算稳定了。然而,他竟然大半年都不去测血糖。问他为什么,他说怕疼。就这样,一直拖着,任由血糖忽高忽低。前不久,他的麻痹大意终于让他付出了代价。

有一天早上,他一下床就跌倒了。老伴一看,还以为他得了脑血栓。于是,赶紧打了120。经过医生紧急诊断,排除了脑血栓。一番检查下来,直指下肢动脉血管栓塞。

【知识点】下肢动脉血管栓塞症状有:

1.疼痛。突然发生剧烈的患肢疼痛,为最早出现的症状。部分病人仅感酸痛或呈钝痛,少数病人疼痛并不明显,而是感觉丧失与麻木。

2.感觉异常和运动障碍。由于栓塞部位远端周围神经的缺血,可引起感觉及运动的障碍。出现感觉的丧失或感觉异常,自觉患肢麻木,有针刺样感;下肢动动麻痹,活动无力,可出现足下垂。

3.皮色苍白。动脉栓塞后,由于组织缺血,皮肤乳头层下静脉丛血液排空,皮肤呈蜡样苍白。

4.皮温降低。皮肤温度明显降低,触之冰凉,而且界限清楚。

5.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栓塞动脉处常有压痛,其远端脉搏减弱或消失。栓塞肢体严重缺血4-6个小时,即可发生坏死。

尽管不是脑血栓,但是医生也告知他愈后可能不太好。这是因为,入院的时候,他的大拇指已经发黑了。按照医生的经验,这样缺血的肢端,几乎是保不住的。

最可气的是,他这个病是多种因素促成的结果:

首先,糖尿病是罪魁祸首。没有糖尿病,就没有动脉血管壁的破损以及血栓形成,更不会有后来的血栓脱落栓塞下肢动脉血管。

其次,发病前一天,他居然和几个老朋友去钓鱼。北方初夏的河水,那是刺骨的凉啊。寒冷因素,完全可以使一个正常的血管管径变细。

最后,是他马虎大意。按理来说,血栓形成之后,会有患肢疼痛。但是,平时就硬扛的他,居然认为忍一忍就过去了。

另外,我们也理性分析了他的情况:之所以他能扛住,主要还是和他的疼痛感知差有关。如果是正常的痛觉感知,相信他也扛不住。

有人说,他怎么就感知差了呢?

这是因为,随着血糖控制不佳。时间长了,人的神经系统、尤其是神经末梢会钝化感觉。这也就解释了,糖尿病病人为什么会手脚发麻了。在医疗上,经常可以遇到这种疼痛钝化导致严重疾病的情况。最常见的,就是糖尿病相关的心脏病。

当糖尿病损害心脏血管以后,心脏上的神经由于糖尿病已经受损,因此并不能及时预警心脏发生了问题。直至问题严重到抢救的程度,才会报警。而到那时,已经危及生命了。

在详细询问他发病经过时,一个细节更让我们医生非常生气。他说道,睡觉前,他摸到自己那只脚很凉了,但是他以为是河水病的。甚至,他还想到了老办法——喝点白酒暖身子。就这样,二两白酒下肚,他就睡着了。

可气这个病例,也不能说是多种因素的巧合。发病过程,其实给了他很多次机会。比如,即便他疼痛感知差,但是下肢血管闭塞导致脚冰凉,总能发现吧?如果发现了情况不对,几个小时内到医院处理,也不至于到不可挽回的地步。

在医院,我们见到了太多让人可气的病例。因此我们再次呼吁大家:千万不要硬扛。身体发出的警报,几乎都是崩溃前最后的求救!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05536, encodeId=bea6220553664,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4f77e665253'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a href='/topic/show?id=2ad5104395dc'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糖尿病#</a></a> <a href='/topic/show?id=867011464332'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下肢动脉血管栓塞#</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11,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114643, encryptionId=867011464332, topicName=下肢动脉血管栓塞), TopicDto(id=76652, encryptionId=4f77e665253, topicName=糖尿病), TopicDto(id=104395, encryptionId=2ad5104395dc, topicName=糖尿病)],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Sun May 19 20:11:21 CST 2024, time=2024-05-19,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相关资讯

JAHA: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预防糖尿病和房颤患者卒中

使用SGLT2i与糖尿病和房颤患者卒中风险降低相关,可以考虑将SGLT2i升级为糖尿病和房颤患者的一线治疗。

任务转移高血压和糖尿病筛查和转诊的原则:一项探索农村地区患者、社区卫生工作者和卫生保健专业人员看法的定性研究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乌干达农村社区卫生工作者对高血压和糖尿病任务转移筛查和转诊的看法。

Cardiovasc Diabetol:糖尿病对冠状动脉疾病与结局关系的影响

冠状动脉CTA检查后选择性使用PET心肌灌注显像预测非糖尿病和糖尿病患者长期预后的效能相似。

Cardiovasc Diabetol:糖尿病患者代谢参数变异性对心血管预后的影响

收缩压、TC、TG和葡萄糖的变异性是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重要危险因素。

Cell Metabolism:突破性成果!温州医科大学黄志锋等团队合作发现一次治疗持久缓解糖尿病新策略

脑室内给予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 (icvFGF1)可诱导T2D啮齿动物的持续缓解,推动了对其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其他FGFs是否具有类似的治疗效果目前尚不清楚。

Cardiovasc Diabetol:精神障碍对糖尿病患者心力衰竭风险的影响

糖尿病患者的合并精神障碍与心衰风险增加相关。此外,这种关联在更年轻的年龄组中更强。患有糖尿病和精神障碍的参与者应增加对心衰体征的监测频率,他们比一般人有更高的风险。

Front Endocrinol:妊娠期糖化血红蛋白<6%的糖尿病患者连续血糖监测与自我血糖监测的效果比较

本研究评价连续血糖监测(CGM)与自我血糖监测(SMGB)对糖化血红蛋白(HbA1c) <6%的妊娠期糖尿病(GDM)的效果。

JAHA:糖尿病对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预后的影响

糖尿病与AMI住院患者较高的死亡风险相关,强调了在这一高风险人群中坚持循证治疗的必要性。

BMJ子刊:单身不配活?结婚可以降低糖尿病风险

该研究显示,无论婚姻质量如何,结婚或同居可以预防2型糖尿病,与单身相比,已婚人士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降低0.21%,这意味着死亡风险降低25%。

Cell子刊:黄志锋/沈伟团队揭示FGF4通过大脑发挥长效缓解糖尿病效果

这项研究表明,icvFGF4在实现持久缓解2型糖尿病(T2D)方面具有显著的治疗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