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镜?Hp检测?Or 肿瘤标记物?胃癌早筛哪家强?超详细保姆级检验流程来了!

2023-06-28 MedSci原创 MedSci原创 发表于上海

早期胃癌筛查技术共识来了!

胃癌发病率居高不下,5年生存率提升,但总体仍低

胃癌是威胁我国居民生命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WHO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胃癌新发病例47.9万例,死亡病例37.4万例,分别占全球胃癌发病和死亡的44.0%和48.6%。

中国胃癌负担长期居高不下,相关数据显示2020中国胃癌相关医疗费用超400亿元,胃癌防治是我国恶性肿瘤防控面临的重大挑战。

随着早筛技术及抗肿瘤手段的不断发展,早期胃癌检出率逐步提高,患者生存期不断延长。2003—2015年,我国胃癌5年相对生存率有所升高,从27.4%提高至35.1%,但仍然显著低于日本(80.1%)和韩国(75.4%)。

因为胃癌早期症状不明显,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即使是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其5年生存率仍低于30%,而早期病例经过及时治疗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

哪些是胃癌危险因素?哪些又是保护因素?

胃癌发生与遗传基因、Hp感染、生活习惯等因素联系紧密。《中国胃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指出目前研究已经明确的主要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分别如下。

胃癌危险因素

Hp感染首当其冲。早在1994年,WHO已将Hp列为Ⅰ类致癌因子。其在胃部的长期存在会引起慢性胃炎,并在胃黏膜萎缩和肠化生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各大指南均认为Hp感染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根除Hp是预防胃癌的有效措施。

饮食与饮食习惯是胃癌发病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包括高盐饮食、经常摄入腌熏煎烤炸食品、红肉及加工肉类、不良饮食习惯等。研究表明,食盐摄入量每增加5 g/d,胃癌发生风险增加12%!红肉食用量每增加100 g/d,胃癌发生风险增加26%,加工肉食用量每增加50 g/d,胃癌发生风险增加72%!

吸烟可增加胃癌的发病风险,且吸烟与胃癌发生风险呈剂量反应关系。吸烟量越大、吸烟年限越长,胃癌发生风险越高。

饮酒是胃癌的危险因素之一。饮酒对胃的影响与酒的类别、饮酒量和饮酒时长相关,但目前尚无定论。

 一级亲属胃癌家族史是胃癌发生的危险因素。

胃癌保护因素

毋庸置疑,足量摄入蔬菜、水果是胃癌的保护因素。

几岁开始筛查?高危人群最新划分是什么?

关于胃癌筛查的终止年龄,各国标准尚不统一。

在亚洲的胃癌高发国家中,只有韩国和日本开展了全国性的胃癌筛查计划,韩国胃癌筛查指南建议40~74岁无症状成人每2年进行1次胃癌筛查。在国内,现行的“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技术方案”中胃癌筛查起始年龄为45岁,《中国胃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中也指出,高风险人群胃癌筛查起始年龄为45岁,至75岁或预期寿命<5年时终止筛查。

胃镜和活检是公认的诊断胃癌的金标准,但我国人口众多,资源分配有限,难以实现大规模筛查。多项指南均不推荐胃癌非高风险人群接受胃癌筛查,尤其是侵入性检测如胃镜检查。

但是,对于高危人群来说,胃癌筛查意义重大且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高风险人群

国内相关指南将胃癌高风险人群定义为:年龄≥45岁,且符合下列任意一条者:

  • 胃癌高发地区人群;

  • Hp感染;

  • 既往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胃癌前疾病;

  • 一级亲属有胃癌病史;

  • 存在胃癌其他高危因素(高盐、腌制饮食、吸烟、重度饮酒等)。

新型早期胃癌检验最全流程来了!

近期,《中国早期胃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意见》总结了胃癌筛查方法和策略,明确了胃癌筛查推荐流程,采用新的胃癌风险人群筛查评分系统,提出内镜精查策略,以提高早期胃癌诊断率。共更新了8条共识,具体如下:

共识 1 呼气检测技术

呼气检测技术主要检测Hp感染,可用于早期胃癌风险评估和胃部健康监测。

共识 2 血清学免疫检测技术

可用于多种血清肿瘤标志物及胃特异性蛋白的检测,以辅助早期胃癌的筛查,包括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LIA)和酶联免疫法(ELISA)。

共识 3 分子检测技术

荧光定量 PCR 检测技术适于现阶段早期胃癌检验技术的发展需求;NGS 目前更多应用于前瞻性临床试验;质谱检测技术可用于早期胃癌差异蛋白的筛选。

共识 4 早期胃癌检验标志物

仅 1%~2% 的Hp感染者发展为胃癌,Hp感染是胃癌防治中可控的危险因素,可通过尿素呼气试验(UBT)UBT和血清Hp抗体检测来评估胃癌高危人群。

  • 其中,UBT中的碳13检测辐射量小,更适用于儿童和孕妇群体;

  • 但血清Hp抗体在Hp根除后仍能持续存在半年以上,因此并不适用于疗效监测。

共识5 胃蛋白酶促酶(PG)检测

PG主要检测萎缩性胃炎,G-17 检测覆盖胃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等多种胃肠道疾病。

  • Hp感染患者的血清 PG-I 或 PGR 呈降低表达,建议根除Hp后,再做胃癌癌前病变的PG筛查;

  • PG和G-17联合检测对胃部疾病诊断价值高,可用于胃癌风险提示。

根据《中国胃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ABC分级如下:

  • A级:PG(-)、Hp(-)患者可不行内镜检查;

  • B级:PG(-)、Hp(+)患者至少每3年行1次内镜检查;

  • C级:PG(+)、Hp(+)患者至少每2年行1次内镜检查;

  • D级:PG(+)、Hp(-)患者应每年行1次内镜检查。

共识6 肿瘤标志物检测

CEA、CA19-9、CA72-4等作为胃癌辅助诊断肿瘤标志物,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有限。

监测上述肿瘤标志物的动态变化有助于胃癌预后评估,且CEA、CA19-9、CA72-4联合检测可降低胃癌漏诊率。

共识 7 基因甲基化标志物

特定基因甲基化异常对于 癌症的早期诊断非常有益。

RS19 基因甲基化可用于检测早期胃癌,阳性受检者应及时进行胃镜检查;RS19基因甲基化联合肿瘤标志物可进一步提升胃癌诊断灵敏度。

不同标志物评估价值不一,具体如下:

共识8 不同检测各司其职

  • PG、G-17、Hp检测可作为胃癌筛查目标人群的初筛项目;

  • RS19 基因甲基化检测作为胃癌高危筛查辅助诊断;

  • 胃部不适或 RS19 基因甲基化检测阳性的患者建议胃镜检查和活检。

参考资料:

1.张朋悦,朱振,许婷婷,冯慧,李杨,蔡轶,何佳慧,王亚雷.不同胃癌筛查方案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23,58(03):510-514.

2.赫捷,陈万青,李兆申,李霓,任建松,田金徽,田文静,胡付兰,彭绩.中国胃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2022,北京)[J].中国肿瘤,2022,31(07):488-527.

3.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检验医学专业委员会.中国早期胃癌筛查检验技术专家共识[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23,46(4):347-359.DOI:10.3760/cma.j.cn114452-20220728-00440.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145184, encodeId=ad862145184a3, content=受益,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38,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a0495467915, createdName=ms1000001589860894, createdTime=Wed Jun 28 11:26:01 CST 2023, time=2023-06-28, status=1, ipAttribution=江苏省)]
    2023-06-28 ms1000001589860894 来自江苏省

    受益

    0

相关资讯

Hypertension:尿触珠蛋白和触珠蛋白相关蛋白预测顽固性高血压患者对螺内酯的反应

总之,该研究首次发现基础尿中蛋白质变化能够预测患者对螺内酯的反应。这些数据一旦得到进一步证实,将支持患者治疗的临床决策,同时有助于优化螺内酯对顽固性高血压患者的控制率。

病例:重度萎缩性胃炎却提示幽门螺杆菌阴性?

一位40多岁的女性患者来就诊,患者近几年连续在几家不同医院就诊并进行了胃镜检查及相关诊疗,每个医院的医生都给了患者不同的诊疗建议,作为没有专业知识的患者,面对不同的医生的建议以及自我百度出来的各种信息,该怎么办呢?

胃息肉,到底要不要斩草除根?

”胃息肉”这一名称通常只表示肉眼所观察到的隆起物,是胃黏膜表面长出的乳头状突起,多是由胃黏膜异常增生而来。

罕见病例:HP阴性低异型度胃型腺癌并增生性息肉

笔者为日本学者福山知香等,报道患者为一30多岁男性,H. pylori未感染。通过内镜检查发现在胃体部存在3处病变,大小均约3mm左右,表面颗粒状小隆起。均给予内镜切除。其中2处病变为鲜红色呈raspberry外观,NBI放大像中可见异常血管及增生的绒毛状构造。确诊为低异型度胃腺癌(小凹上皮型),在欧美则被记述为foveolar-type adenoma /dysplasia的组织型。其余1处病变

AJG: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Barrett食管风险降低相关

幽门螺杆菌感染和Barrett食管(BE)的患病风险在流行病学研究报告中显示出了相互影响的结果。研究人员探讨了幽门螺杆菌感染与BE之间的关联,并试图确定这种关联是否由胃食管反流病(GERD)介导,并寻找潜在的效应调节机制。

SCI REP:肾移植受体循环中结合珠蛋白和代谢综合征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总之,血浆中HP与RTR的代谢综合征独立相关。重要的是,高水平和低水平HP与死亡率增加相关,并且独立于代谢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