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4大类指标,手把手教你制定类风关复查计划!

2021-11-16 闰月医话 风湿闰月说

众所周知,类风湿关节炎是属于慢性风湿病,需要长期治疗。复查指标作为患者管理的一部分非常重要,哪些指标需要复查?需要多久复查?一文讲清楚。

众所周知,类风湿关节炎是属于慢性风湿病,需要长期治疗。

那么,在治疗过程中需要随时结合病情的变化,定期复查相关指标,通过判断疾病是否处于活动期、活动程度如何,关节破坏是否有进展等,以调整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和用药剂量。

因此,风湿患者定期进行复查和随访至关重要。早发现、早治疗,及时的控制病情,有效地防止疾病的恶化。

然而,很多类友并不清楚复查到底需要检查哪些项目,需要间隔多长时间复查一次?今天,我们来挨个说说。

图片

诊断性指标

诊断性指标主要是判断您是否得了“类风湿关节炎”,主要的指标包括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抗体(抗CCP),抗波形蛋白抗体(抗MCV),和抗角蛋白抗体(AKA)四种。
一旦这四种抗体中一种或几种都是阳性的时候,就需要怀疑或警惕是否得了类风湿关节炎(当然还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验项目来看)。
这些项目仅仅说明您是否患了类风湿关节炎,但和疾病的发展是加重或是减轻的关系不大,所以不需要经常复查这些项目,经过系统规范的治疗,这些抗体的滴度有可能下降,但并不一定能完全转阴。
复查tips:
这类型的指标一般半年至一年复查一次即可。

活动性指标

确诊了“类风湿关节炎”后,就需要进行系统规范的治疗,治疗的目标是降低疾病活动度,减少炎症反应,从而减少关节破坏。
在确诊后,应当更关注“血沉”、“C反应蛋白”这两项指标,也是我们俗称的“炎症指标”,可以反映疾病活动情况,从而指导医生更好的进行治疗,加减用药。(链接:血沉和C反应蛋白,到底是什么?)
复查tips:
  • 在急性期(炎症指标不正常时或疼痛十分剧烈时),尽量保持需要每1月复查1次。
  • 在缓解期(炎症指标正常,无明显关节的肿胀疼痛),建议每3-4个月复查一次。

安全性指标

安全性指标主要是指血常规(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等)、尿常规(尿蛋白、尿潜血等)及肝肾功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肌酐等)。
正所谓“是药三分毒”,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药物都可能会造成血液系统损害,或肝肾功能损伤。一般来说,医生会为患者选择安全性较高的治疗方案,但也无法避免可能有小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所以必须定期检测这些安全性指标。
复查tips:
我们推荐开始用药1月后复查一次,等服药时间长了可以按每3个月、半年或1年的频率复查。

伴随症指标

伴随症指标说的是类风湿关节炎有时候可能会存在伴发疾病,如干燥综合征、红斑狼疮等,这时就需要筛查自身免疫抗体(ANA抗体谱、ANA定量、抗核抗体等)以期早期发现。
除此之外,如果考虑使用生物制剂治疗,需要排查肝炎、结核等感染病。
复查tips:
无明显症状的情况下,可以每1年查一次。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类风湿关节炎相关间质性肺病的影像学特征

间质性肺病(ILD)是类风湿关节炎(RA)最常见的肺部表现。RA-ILD的临床表现和发病机制与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IP)相似。

ARD:使用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研究疾病活动的变化是否作为降低心血管风险的中介

这篇研究使用边缘结构模型(MSM)检查甲氨蝶呤的使用与类风湿性关节炎(RA)中心血管疾病(CVD)的关联,并确定CVD风险是否通过改变疾病活动来介导。

Front Immunol:免疫抑制疗法不同程度地调节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对COVID-19 mRNA疫苗的体液和T细胞特异性反应。

评价不同免疫抑制疗法治疗的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在接种后通过抗区域结合域(RBD)抗体和T细胞特异性免疫应答诱导的SARA- COV -2特异性免疫应答,以及疫苗对疾病活动的临床影响

Ann Rheum Dis:托法替尼与巴瑞替尼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比较

在临床实践中,每种Janus 激酶 (JAK) 抑制剂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RA) 疗效的差异尚不明确。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妊娠期的药物使用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在妊娠期需要继续治疗,在选择药物时不仅要考虑到疾病的严重程度,还要考虑到药物的胎儿毒性反应。

ACR白皮书建议:警惕羟氯喹心脏毒性,心电图可帮助筛查!

10月26日,美国风湿病学会(ACR)发布白皮书,总结目前对羟氯喹(HCQ)/氯喹(CQ) 心脏毒性的认识,并基于共识提出了风险评估与监测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