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微见著,凝血三项缩短竟是它惹得祸

2022-03-27 周煜炜 湖北慧宜医疗集团恩施慧宜医学检验实验室 “检验医学”公众号

真空采血管是一种一次性的、可实现定量采血的负压真空玻璃管或塑料管。人体静脉血液在真空采血管内的负压作用下,通过采血针抽入血样容器,实现了一次静脉穿刺可多管采样的目标。

前 言

真空采血管是一种一次性的、可实现定量采血的负压真空玻璃管或塑料管。人体静脉血液在真空采血管内的负压作用下,通过采血针抽入血样容器,实现了一次静脉穿刺可多管采样的目标。采集血样应根据所检验的项目,选择相应的采血管,并严格按照采血顺序进行采样。

采血管的质量、采血顺序、采血量及抗凝效果对检验结果有着直接的影响。而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作为凝血途径的主要筛检指标,其检测原理是在体外模拟体内凝血的全部条件,测定血浆凝固所需要的时间。其缩短常见于先天性FⅤ增多症、高凝状态、血栓性疾病及药物影响等。

下面为大家分享一例因采血量的不当,而非病理生理状态所导致PT、APTT及TT显着缩短的典型案例。

案例经过

患者,女,47岁。自述4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心悸、胸闷,阵发性发作,与活动无关。每次持续1小时至数小时不等,症状可自行缓解,发作时感觉心情烦躁、周身出汗,偶有头晕、头痛,无恶心、呕吐,无胸痛,诉活动后喘气,爬坡时明显,停止活动后可缓解,自觉活动后耐量较前下降,偶有呃逆,无反酸,无咳嗽、咳痰,无腹痛、腹胀。无抽烟、酗酒等生活史,既往无高血压病史,无糖尿病病史,无药物过敏史。

体格检查:体温36.2℃,脉搏8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19/72mmHg。心间搏动位置正常,心界无扩大,心率80次/分,心律不齐,可闻及早搏,心脏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无额外心音,遂以“心律失常:频发室早”收入院。

首诊凝血功能检验结果显示:PT、APTT、TT明显缩短,其中PT小于仪器检测的最小线性范围(PT<10s),见表1。

表1 首次凝血功能检验结果

随即采用磁珠凝固法手工加样复查,基本与仪器法检验结果一致。查看凝血功能PT室内质控,结果显示在控。查阅血常规检验结果显示,均无异常,见表2。查阅生化检验结果显示,均无异常,见表3。

纵观当日全部凝血功能各检验项目结果,整体基本呈正态分布。查看该患者凝血功能标本外观,无异常,血量2.8mL。综合梳理考虑采血过程和(或)采血量造成此结果的可能性较大。重新规范采血1.8mL复查,结果恢复正常,见表4。

表2 血常规检验结果

表3 生化检验结果

表4 凝血功能复查结果

案例分析

凝血功能是临床医学检验中最常用的检验项目之一,主要用于患者有无出血或血栓形成的倾向,其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对患者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尤其对心血管疾病抗凝效果的监测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但PT、APTT、TT的检验结果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有时会出现显着的误差,导致临床误诊误治。

有文献报道,不适当的采血量是导致PT、APTT、TT检验误差的主要原因之一。标准凝血功能采血管预留109mmol/L枸橼酸钠抗凝剂溶液0.2mL,采血量1.8mL,抗凝剂与采血量之比为1:9,这时抗凝剂枸橼酸钠和钙离子比例适宜,钙离子完全被枸橼酸钠络合封闭,凝血过程被阻断。

当采血量大于1.8mL时,钙离子相对过多,导致血液微凝固,消耗了微量的凝血因子,但与过量的血液标本比较,采血管中凝血因子实际还是过剩,必然导致PT、APTT、TT缩短;当血量小于1.8mL时,采血管中的抗凝剂枸橼酸钠相对过量,在检验过程中会络合部分加入的钙离子,造成凝血过程中钙离子不足,导致PT、APTT、TT延长。

本例患者,结合其生活史、既往史、临床资料和上述检查结果,基本可以排除病理生理状态所导致凝血功能PT、APTT、TT缩短。梳理分析检验前、中、后各个环节,查看标本量为2.8mL,远大于标准采血量1.8mL,基本可以锁定为检验前因素,即采血方式方法不当或采血量过多导致凝血功能PT、APTT、TT缩短。

电话与临床沟通重新规范采血1.8mL复查,凝血功能检查结果恢复正常,与相关研究报道相一致,是一例因采血量过多而导致凝血功能PT、APTT、TT缩短的典型案例。

案例延伸

血液凝固分析仪,简称血凝仪,是对血栓与止血有关成分进行自动检测分析的临床常规检验仪器。其检测原理是通过仪器连续记录血浆凝固过程中的一系列变化(如光、电、机械运动等),并将这些变化信号转变为数据,用计算机收集、处理数据后得出检测结果,主要包括光学法、电流法和凝固法。

光学法:是指在血浆凝固过程中,纤维蛋白原逐渐转变为纤维蛋白,血浆浊度发生变化,当一束光通过反应杯时,其透射光(透射比浊法)或散射光(散射比浊法)的强度也会随之发生改变,可根据光强度的变化来判断血浆凝固终点。

电流法:纤维蛋白具有导电性,将电极插入标本中,利用两电极之间电流的通断来判断纤维蛋白是否形成,以此确定血浆凝固终点。

磁珠法:又称黏度法。血浆凝固时血浆黏度增高,使正在磁场中运动的小磁珠运动强度减弱,由此判断血浆凝固终点。

案例总结

凝血功能检验结果的审核,应该结合标本的质量和临床诊断等综合判断,重视异常结果的复查,必要时重新采集标本进行复查,并加强与临床沟通,及时掌握反馈信息。临床实践证明,采血量过多或过少,可引起PT、APTT、TT检验结果出现较大的误差,临床护理人员在保证采血量准确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对于诸如PT、APTT、TT这样的凝血功能检查,要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操作,保证采血量的准确性,确保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对于检验人员,要了解凝血功能检验的原理、方法及标本采集的质量控制,减少或消除凝血检验中疾病与非疾病因素所致的改变,才能有效地避免工作误差对检验结果产生错误影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