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C2022:致心律失常性心肌病的CMR前世今生

2022-09-19 影像小生 MedSci原创

CMR可用于诊断致心律失常性心肌病。

致心律不齐心肌病(AVC)是一种相对少见的心肌病,遗传是主要原因,少部分可能继发于感染;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陆敏杰在CHC2022大会介绍了致心律失常性心肌病的CMR诊断进展。

AVC发现历史

30-60%的致心律失常性心肌病有明确基因突变,突变基因中约50%与其他心肌病存在共享。

AVC临床分期

第一期为隐匿期,患者无明显症状,但有猝死可能,常于剧烈运动时发生,几乎无形态学改变;

第二期为症状明显期,患者有典型心律失常伴有明显的右心室形态与功能异常;

第三期为右心室弥漫加重期,表现为右心室整体收缩功能异常,右心功能衰竭。但无明显左心室受累表现;

第四期为双室受累期,为疾病的晚期,双室受累,形态及功能呈现扩张型心肌病样改变。

一站式CMR为AVC的诊断提供了有效的工具。

上图为MRI扫描方案及扫描切面建议方案。
主要序列为;电影序列,可显示局部及整体功能异常;参数成像,脂肪替代;对比剂增强。纤维/脂肪替代

CMR可对ARVC提供至少一项主要的诊断标准:1)右心房室扩大并右室局部/整体收缩减弱;2)右室(晚期双室)脂肪|纤维替代是ARVC的主要CMR特征;

对该病的认识还在不断更新,包括左室受累型的CMR及遗传特征,将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2019 HRS 致心律失常性心肌病共识的解读

致心律失常性心肌病(ACM)涵盖了系统性、遗传性、感染性和炎症性等一系列疾病,包括但不限于致心律失常性右/ 左心室心肌病、心脏淀粉样变和心脏结节病、Chagas’病及左心室致密化不全等疾病。ACM可与其他心肌病临床表现重叠,特别是伴发心律失常的扩张型心肌病,后者心律失常的发生多与心脏扩大和(或)心功能减低有关。在2019 年第40 届美国心律学会(HRS)年会上,HRS 颁布了《致心律失常性心肌病

HEART RHYTHM :致心律失常性心肌病患者或存在心肌信号传导紊乱

  来自荷兰的一项研究表明,大部分的致心律失常性心肌病(AC)可以观察到其闰盘组织PKG,Cx43和NaV1.5免疫反应信号水平的下降。Nav1.5水平的下降可能有助于确定心律失常的易感性,在未来可能作为一个新的临床相关工具指标,用于风险评估策略。研究在2012年11月26日在线发表于《心脏节律》(Heart Rhythm)杂志。   在大多数患者中,AC与桥粒突变存在紧密的相关性。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