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示引发人类出生缺陷的风险基因突变

2014-10-23 佚名 生物谷

近日,在2014年圣地亚哥美国人类遗传学年会上,来自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兽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对人类和纯种狗出生缺陷的研究中发现,唇裂和腭裂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唇裂和腭裂是胎儿在母体怀孕期间唇部和口腔不能够合适形成而引发的出生缺陷,研究者表示,这或许是由基因ADAMTS20突变而引起的。 研究者Zena Wolf表示,这项研究对于改善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具有一定的意义,也为增强对不同物种出生缺陷

近日,在2014年圣地亚哥美国人类遗传学年会上,来自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兽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对人类和纯种狗出生缺陷的研究中发现,唇裂和腭裂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唇裂和腭裂是胎儿在母体怀孕期间唇部和口腔不能够合适形成而引发的出生缺陷,研究者表示,这或许是由基因ADAMTS20突变而引起的。

研究者Zena Wolf表示,这项研究对于改善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具有一定的意义,也为增强对不同物种出生缺陷机制的理解提供了很好的研究模板。在人类和狗的机体中,唇裂和腭裂的发生往往会存在不同的程度,而这都是由不同的遗传因子和环境因素所引发的;此前研究中研究人员在狗的机体中发现了基因DLX5和DLX6或许参与了面部和头盖骨的形成,而这两个基因的突变或许和22只狗中12只发生腭裂直接相关,然而在人类机体中某一个单一的突变仅能解释三十分之一的患者表现。

为了寻找到引发唇裂和腭裂的其它相关基因,研究者进行了全基因组关联性研究(GWAS),通过和患唇裂、腭裂的狗的基因组进行比较,研究人员发现基因ADAMTS20的突变可以使其编码的蛋白质缩短75%;而此前研究显示基因ADAMTS20可以参与上额的发育及成型,因此ADAMTS20基因的突变或许可以增加个体患唇裂和腭裂的风险。

研究者表示,唇裂和腭裂是人类机体比较复杂的疾病,犬类模型为研究唇腭裂的发病机体提供了一定的帮助,本文研究不光可以帮助揭示人类唇腭裂发病的原因,也为揭示犬类的发病机体提供了新的思路,相关研究由加利福尼亚大学、匹兹堡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共同开展。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442676, encodeId=fac114426e660,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75a51008e363'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风险基因#</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30,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100873, encryptionId=75a51008e363, topicName=风险基因)],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9cf64946767, createdName=12498cbcm01(暂无昵称), createdTime=Sat Oct 25 00:51:00 CST 2014, time=2014-10-25, status=1, ipAttribution=)]

相关资讯

Nat Protoc:利用CRISPR/Cas系统构建出了多个基因突变的大鼠品系

来自华东师范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将RNA直接注入到单细胞胚胎中,利用CRISPR/Cas系统构建出了多个基因突变的大鼠品系。这一重要的研究成果发布在9月25日的《Nature Protocols》杂志上。华东师范大学生科院生命医学研究所刘明耀(Mingyao Liu)教授和李大力(Dali Li)副教授是这篇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前者主要从事G蛋白偶联受体(GPCR)在个体发育和重大疾病发生发展过

盘点:2014!你所不知道的II型糖尿病!

糖尿病分为1型和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占到了糖尿病患者群体的90%以上,其又名成人发病型糖尿病,患者体内产生胰岛素的能力并非完全丧失,有的患者体内胰岛素甚至产生过多,但胰岛素的作用效果较差,因此患者体内的胰岛素是一种相对缺乏,可以通过某些口服药物刺激体内胰岛素的分泌。我国已成为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数最多的国家。据最新数据显示,中国糖尿病患者人数已达1.14亿,约占全球糖尿病人总数的三分之一,其中2

Nat Commun:靶向治疗帕金森,逆转基因突变效应可尝试

近日,来自谢菲尔德大学的科学家通过研究,揭示了如何靶向作用逆转引发帕金森疾病的常见基因突变的效应,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名为LRRK2基因的突变会使得个体具有患帕金森疾病的风险,然而目前这其中的机理尚不清楚。 本文中,研究人员Kurt De Vos教授通过研究对携带有LRRK2 Roc-COR突变的果蝇进行研究发现,一种特殊药物可以完全恢复该果蝇

Cell:科学家发现细胞的“身份证”

细胞依赖于一些途径来确立它们的身份和功能。现在来自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称,他们发现了标记人体中不同类型细胞身份的一种新型机制,其阻止了细胞转变为其他的类型。这一重要的研究发表在《细胞》(Cell)杂志上。数十年前,科学家们就已经学会了读取细胞利用来将一连串的DNA碱基转变为蛋白质氨基酸的基本遗传密码。但是十多年来,他们还在试图破译嵌入在生物体基因组中更为复杂的密码:组蛋白密码。组蛋白是指在染色体中

Nat Genet:与东亚女性乳腺癌有关的3种基因

在线发表于《自然-遗传学》上的一项研究报告了影响东亚女性乳腺癌的3种遗传变化。这项研究结果为这类人群的乳腺癌遗传学研究提供了新见解。 大多数乳腺癌研究聚焦的研究对象是具有欧洲血统的女性。来自中日韩等国家组成的大型研究团队研究了超过22000位患有乳腺癌的东亚女性,确定了数个可导致乳腺癌发生的针对亚洲的特定遗传变化。 他们找到靠近3种基因--ARRDC3、 PRC

Cell Rep:促进多种DNA发生突变的分子机制

DNA突变,在活的有机体中随着进化的同时,也被认为是引发癌症的元凶,很多科学家们都认为DNA突变是在整个基因组中随机发生的罕见事件;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Cell Reports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爱荷华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癌症的发生往往涉及许多突变同时发生,而且这些突变彼此靠近,这些聚集性的突变往往在染色体重排的位置比较频繁。[pdf free]这些集聚性突变的形成往往是来自于DNA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