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 Endod:上颌切牙腭裂沟形态分析:一项病例系列分析

2017-04-04 MedSci MedSci原创

牙齿伴随腭裂沟是否需要诊断、治疗和保存,还存在一定的争议。本项研究是在切牙再植过程中,利用锥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观察牙齿横截面结构,并结合X线和形态学分析,对切牙腭裂沟进行分类,以便全面掌握和分析腭裂沟的特征,为是否需要诊断、治疗方案和预后评估提供参考。

牙齿伴随腭裂沟是否需要诊断、治疗和保存,还存在一定的争议。本项研究是在切牙再植过程中,利用锥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观察牙齿横截面结构,并结合X线和形态学分析,对切牙腭裂沟进行分类,以便全面掌握和分析腭裂沟的特征,为是否需要诊断、治疗方案和预后评估提供参考。

项目的研究对象为上颌恒切牙存在腭裂沟的8例病例,在实施再植前,应用X线照相术和CBCT进行扫描观察。

结果显示,基于CBCT影像分析,根据沟的深度和横截面形态,把切牙腭裂沟分为3种类型:I型,为浅沟,符合正常、简单的单根管形态;II型,为中等深度的沟,呈现出类似C型根管系统的结构;III型,为深沟,几乎将牙根一分为二,同时发生单根双管结构,符合唇腭沟相连结构。并且,再植前的牙齿和X线影像也呈现出相似的特征。

此项研究表明,CBCT横截面扫描使腭裂沟可视化程度最佳化,并且突出显示此类牙齿治疗的难点。牙齿再植为此类畸形牙齿的有效治疗手段,并且可以提供更好的预后评估,特别是对存在II型和III型腭裂沟的切牙。

原始出处

Tan X1, Zhang L, et al. Palatal Radicular Groove Morphology of the Maxillary Incisors: A Case Series Report. J Endod. 2017 Mar 23. pii: S0099-2399(17)30003-1. doi: 10.1016/j.joen.2016.12.025.

本文系梅斯医学(MedSci)原创编译整理,转载需授权!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631111, encodeId=1c2c16311111f,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271b20090b0'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上颌#</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33,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20090, encryptionId=271b20090b0, topicName=上颌)],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07f21689347, createdName=hanhaisha2015, createdTime=Thu Apr 06 01:54:00 CST 2017, time=2017-04-06, status=1, ipAttribu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