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 Immunol.:诱导HIV的免疫应答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2013-08-07 武汉病毒研究所 武汉病毒研究所

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胡勤学学科组在HIV免疫应答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相关结果作为封面论文于2013年8月发表在免疫学领域期刊The Journal of Immunology上。 HIV疫苗的研究经历近三十年,但目前仍没有有效的HIV疫苗问世。HIV包膜糖蛋白(Env)是预防性疫苗的首选靶标,然而,多种形式的Env均不能诱导机体产生高水平的广谱中和能力。增强抗原免疫原性的手段之一是选用合适的佐剂。

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胡勤学学科组在HIV免疫应答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相关结果作为封面论文于2013年8月发表在免疫学领域期刊The Journal of Immunology上。【原文下载

HIV疫苗的研究经历近三十年,但目前仍没有有效的HIV疫苗问世。HIV包膜糖蛋白(Env)是预防性疫苗的首选靶标,然而,多种形式的Env均不能诱导机体产生高水平的广谱中和能力。增强抗原免疫原性的手段之一是选用合适的佐剂。胡勤学学科组研究了三个质粒型细胞因子:pAPRIL、pCCL19和pCCL28,作为分子佐剂对HIV疫苗候选抗原gp140的免疫增强作用及其潜在分子机制。

研究结果表明,pCCL19和pCCL28均能够显著增强系统性以及黏膜部位的抗原特异性的抗体水平,而pAPRIL则未表现出明显的免疫增强作用。此外,血清和黏膜部位增强的抗体水平具有更好的中和同源以及异源HIV的能力,其中和能力分别与血清中抗原特异性的IgG以及黏膜部位抗原特异性IgA水平正相关。进一步的实验表明,pCCL19和pCCL28能够平衡地增强Th1/Th2细胞免疫应答水平以及增加免疫小鼠直肠黏膜表面的IgA+细胞数目。pCCL19能够招募CCR7+DC细胞迁移至肠系膜淋巴结以及招募CCR7+DC细胞和CCR7+T细胞迁移至脾脏;而pCCL28则能够招募CCR10+B细胞迁移至脾脏和肠系膜淋巴结。以上结果表明,pCCL19和pCCL28能够增强HIVEnv特异性的系统性以及黏膜部位的抗体应答水平和T细胞免疫应答水平,这种增强效果可能与它们能够招募特定免疫细胞迁移至二级淋巴器官和黏膜组织相关。

以上发现对定向诱导针对HIV抗原的免疫应答特别是黏膜免疫应答具有指导意义。该项研究受到科技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的支持。

Current Issue

【原文下载】Hu K, Luo S, Tong L, Huang X, Jin W, Huang W, Du T, Yan Y, He S, Griffin GE, Shattock RJ, Hu Q.CCL19 and CCL28 Augment Mucosal and Systemic Immune Responses to HIV-1 gp140 by Mobilizing Responsive Immunocytes into Secondary Lymph Nodes and Mucosal Tissue.J Immunol. 2013 Aug 15;191(4):1935-47. doi: 10.4049/jimmunol.1300120. Epub 2013 Jul 15.

PMID:
 
23858028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400205, encodeId=5eec140020594,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10cc2901458'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免疫应答#</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30,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29014, encryptionId=10cc2901458, topicName=免疫应答)],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7a602256775, createdName=clmlylxy, createdTime=Fri Aug 09 05:44:00 CST 2013, time=2013-08-09, status=1, ipAttribution=)]

相关资讯

Nature:Treg细胞与代谢适应性有关

表达Foxp3的“调控性T细胞”(Treg) 在免疫耐受和动态平衡中起中心作用。在这项研究中,Hongbo Chi及其同事发现,mTORC1依赖型胆固醇生物合成对于Treg功能很重要,部分通过增加Treg“效应子”分子CTLA4 和ICOS发挥作用。这一发现说明,在免疫信号与细胞的代谢状态之间存在一个联系。 Zeng H, Yang K, Cloer C, Neale G, Vogel P,

PNAS:区别病毒和细菌导致的发热

一项研究报告说,血液中的基因表达特征可以帮助区别幼儿的发热是由病毒还是由细菌造成的。发热是病毒和细菌感染的一个常见症状,但是发热源常常在临床检查中不那么显而易见。Gregory Storch及其同事研究了发热儿童的血液是否表现出了病毒和细菌的特定基因表达特征,这些特征可能在区别这两种发热源方面有用。这组作者分析了来自各种病毒或细菌感染阳性的30名发热儿童以及35名没有发热但是其中一些人呈病毒感染阳

Science:中国学者揭示细菌细胞分裂机制

7月26日,来自中国浙江大学的科学家们通过一系列实验证实,细菌细胞一分为二的分裂过程主要由一种蛋白产生的机械能所驱动。这一研究成果于7月26日发表于美国《科学》杂志,题为《FtsZ原丝纤维通过轴转机制而产生分裂力》。 细胞由一个母细胞分裂为两个子细胞的发生机制一直广受科学家关注。此前已有研究证实,细胞分裂时,母细胞中间会先产生一个由“FtsZ蛋白”组成的环状结构,这个环状结构被称为“收缩之环”或

JBC:罗成等阐明金黄色葡萄球菌ClpP水解酶的分子机制

上海药物所抗菌交叉团队研究人员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蛋白水解酶ClpP(SaClpP),开展水解功能的分子机制研究,继2011年在美国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学会专业期刊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上发表论文之后,研究论文再次发表于该杂志(J Biol Chem,2013,288,17643–53)。 ClpP是细菌中关键的蛋白水解系统,由上下两个七聚体自组装成一个球形腔

AAC:一种检测致病菌抗生素耐药基因的微阵列技术

近日,来自英国的研究者通过研究开发出的一种新型的微阵列技术,研究者在实验中评估了这种新型的微阵列技术对于检测广泛的革兰氏阴性致病菌抗生素耐药性基因上的效用。相关研究报告“Evaluation of an expanded microarray for detecting 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 in a broad range of Gram-negative ba

Nat Commun:节制饮食使肠道微生物群更健康

本期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的一篇论文报告说,限制热量促进肠道细菌的生长,同时实验鼠的寿命也会有所延长。这一发现表明,限制热量也许会通过诱导一个健康的肠道微生物群来增强其对宿主的健康促进效应。 通过减少食物摄取限制热量已知能延长一系列模型生物的寿命。肠道微生物群在宿主健康和疾病中所起作用正在越来越多地被认识到,其组成主要由饮食决定。Liping Zhao让小鼠终生采用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