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治疗中最常遇到的88个问题

2023-04-07 菲特复健 菲特复健 发表于上海

这88个康复技巧,你掌握了吗?

1.双拐步行训练的方法:

(1)  交替拖地步:将左拐向前方伸出,再伸右拐,双足同时拖地向前移动至拐脚附近。

(2)  同时拖地步:双拐同时向前方伸出,两脚拖地移动至拐脚附近。

(3)  摆至步:移动速度较快,可减少腰部及髋部用力。双拐同时向前方伸出,患者身体重心前移,利用上肢支撑力使双足离地,下肢同时摆动,双足在拐脚附近着地。此种步行方式适用于双下肢完全瘫痪而使下肢无法交替移动的患者。 

(4)  摆过步:是拄拐步行中最快速的移动方式。双侧拐同时向前方伸出,患者支撑把手,使身体重心前移,利用上肢支撑力使双足离地,下肢向前摆动,双足在拐杖着地点前方的位置着地。适用于路面宽阔,行人较少的场合,也适用于双下肢完全瘫痪,上肢肌力强壮的患者。 

(5)  四点步:是一种稳定性好、安全而缓慢的步行方式。每次仅移动一个点,始终保持  4  个点在地面,即左拐一右足一右拐一左足,如此反复进行。步行环境与摆至步相同,适用于骨盆上提肌肌力较好的双下肢运动障碍者以及老人或下肢无力者。 

 (6)  两点步行:与正常步态基本接近,步行速度较快。一侧拐杖与对侧足同时伸出为第一着地点,然后另一侧拐杖与相对的另一侧足再向前伸出作为第二着地点。步行环境与摆过步相同。此步行方式适用于一侧下肢疼痛需要借助拐杖减轻其负重,以减少疼痛的刺激;或是在掌握四点步行后练习。

  (7)  三点步行:是一种快速移动、稳定性良好的步态。患侧下肢和双拐同时伸出,双拐先落地,健侧待三个点支撑后再向前迈出。适用于一侧下肢功能正常,能够负重,另一侧不能负重的患者,如一侧下肢骨折,小儿麻痹后一侧下肢麻痹等患者。 

2.关节压缩技术的方法:

通过刺激承重关节的感受器以促进关节周围肌肉的共同收缩和稳定。可采用形成承重的姿势或在重力的基础上附加徒手外力来达到此效果。作用:增强承重关节的稳定性。注意事项:压缩的力量要得当,新近的骨折、手术后近期不可采用。   

3.脑血管意外后康复治疗的目的:

(1)  改善功能:最大限度地恢复或改善患者的运动、认知、言语功能。 

(2)  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尽可能恢复或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3)  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促进患者在精神、心理和社会上的再适应,重返社会,从而最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4.颈椎牵引治疗的禁忌证:

颈椎及邻近组织的肿瘤、结核或血管损害性疾病、骨髓炎或椎间盘炎、颈段类风湿性关节病变、严重的颈椎失稳或椎体骨折、脊髓压迫症、突出的椎间盘破碎、急性损伤或炎症在首次治疗后症状加重、严重的骨质疏松、颈椎病术后、未控制的高血压、严重的心血管疾病。 

5.感觉传导通路:

深感觉主要包括本体感觉。本体感受器是接受身体活动刺激的末梢感觉器,主要分布在骨骼肌  (肌梭)  、肌腱  (高尔基腱器官)  、关节、内耳迷路、上位颈椎及皮肤等处。深部感觉传导路径:肌肉本体感觉、深部压觉、辨别觉-  脊神经后根-脊髓同侧后索上行 - 延髓  (薄束、楔束核)  换神经元 - 神经交叉到对侧 -内侧丘系-丘脑。 

6.Brunnstrum:

技术最基本的治疗方法是早期充分利用一切方法引出肢体的运动反应,并利用各种运动模式,如共同运动、联合反应,再从异常模式中引导、分离出正常的运动成分。最终脱离异常运动模式,逐渐向正常、功能性模式过渡。 

7.偏瘫患者坐一站转移的基本要领:

先将脚跟移动到膝关节重力线的后方,上身前倾,两手交叉握紧,手臂伸直向下,然后将手臂突然上举,利用手臂上举的惯性和股四头肌的收缩,完成站立动作。 

8.矫形器的基本功能如下:

(1)  稳定和支持:通过限制关节异常活动来稳定关节,恢复运动功能。 

(2)  固定和保护:通过对病变肢体或关节的固定和保护以促进病变痊愈。 

(3)  预防、矫正畸形:通过改变力线和力点,预防和矫正骨关节畸形。 

(4)  减轻轴向承重:指改变承重部位,减轻病变躯体或肢体的承重负荷。 

(5)  改善生活独立功能:包括步行、饮食、穿衣、工作、学习、娱乐等。 

9.影响肌力的主要因素:

(1)  肌肉横断面:肌肉横断面与肌力成正比。

(2)  肌肉初长度:指收缩前的长度。当肌肉被牵拉至静息长度的  1.2  倍           时,肌力最大。 

(3)  运动单位募集:指运动时运动神经元动员及其所支配的肌肉纤维的兴          奋和收缩过程。运动单位募集与肌力成正比。 

(4)  肌纤维走向与肌腱长轴的关系。 

(5)  杠杆效率:肌肉收缩力受运动节段杠杆效率的影响。   

10.Brunnstrom  技术特点:

最基本的治疗方法是早期充分利用一切方法引出肢体的运动反应,并利用各种运动模式,如共同运动、联合反应,再从异常模式中引导、分离出正常的运动成分。最终脱离异常运动模式,逐渐向正常、功能性模式过渡。 

11.脑血管意外又称脑卒中:

是指脑动脉系统病变引起的血管痉挛、闭塞或破裂,造成急性发展的脑局部循环障碍和以偏瘫为主的肢体功能损害。 

1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是与慢性支气管炎、哮喘及肺气肿有关,以气道狭窄与阻塞、肺泡扩大与融合、呼气困难为主要特征的慢性呼吸疾病。 

13.脊髓损伤严重程度分级的ASIA标准:

(1)  完全性损害:骶段感觉和运动功能均丧失。

(2)  不完全性损害:神经平面以下包括骶段  (S4~5)  有感觉功能,但无运动功能。 

(3)  不完全性损害:神经平面以下有运动功能,大部分关键肌肌力  <3级。 

(4)  不完全性损害:神经平面以下有运动功能,大部分关键肌肌力  ≥3级。 

(5)  正常:感觉和运动功能正常,但肌张力增高。   

14.尿流动力学结合膀胱和尿道功能:

包括  4  种组合:

① 逼尿肌和括约肌均过度兴奋,常导致较大膀胱容量和充盈性尿失禁,通常为反射性膀胱;

② 逼尿肌兴奋,括约肌松弛,导致膀胱储尿能力下降,导致小膀胱或膀胱挛缩;

③ 逼尿肌松弛,括约肌兴奋,导致大膀胱容量或尿潴留,严重时损害。肾脏,通常为运动麻痹性膀胱; 

④ 逼尿肌和括约肌均松弛,导致无抑制性膀胱。 

15.膀胱控制训练的基本方法: 

(1)  膀胱括约肌控制力训练:常用盆底肌练习法。主动收缩耻骨尾骨肌 (肛门括约肌)  ,每次收缩持续 10s ,重复 10 次,每日 3  ~  5 次。 

(2)  排尿反射训练:发现或诱发  “ 触发点 ” ,常见的排尿反 “ 触发点 ”是轻扣耻骨上区,牵拉阴毛,摩擦大腿内侧,挤压阴茎龟头等。听流水声、热饮、洗温水浴等均为辅助性措施。叩击时宜轻而快,避免重叩。叩击频率 50  ~ 100 次 / 分,叩击次数  100  ~  50  次。

(3)  代偿性排尿方法训练:通过手法和增加腹压等方式促进排尿,包括 Valsalva法和  Crede手法。 

(4)  水出入量控制训练:建立定时、定量饮水和定时排尿的制度。每次饮水量以400~450ml  为宜,饮水和排尿的时间间隔一般在  1~2h  。 

(5)  清洁导尿。 

16.假肢安装的理想条件:

(1)  残肢长度:残肢的长度要适当,过短则缺乏足够的杠杆力去控制假肢,过长则缺乏安装人工机构的空间。 

(2)  皮肤:残肢皮肤耐压、耐磨、感觉正常、切口瘢痕呈线状、与骨无粘连。 

(3)  皮下组织:应有适量的皮下组织,使残端有较好的承重能力。 

(4)  压痛:残肢的局部应无压痛。 

(5)  畸形:截肢侧的关节应无畸形并有良好的功能。 

(6)  残肢定型:以术后残肢同一部位相比周长无变化为残肢定型的依据。临时性假肢应该在术后尽早装配,永久性假肢要在若干月后装配。   

17.脑血管意外后康复治疗的基本方法:

(1)  神经肌肉促进技术:Bobath  技术、 Rood  技术、 Brunnstrom  技术及本体促进技术  (  即  PNF  技术  )  。 

(2)  肌牵张技术。 

(3)  改善肌力的训练。 

(4)  改善关节活动范围的训练。 

(5)  平衡训练。 

(6)  步行训练。 

(7)  医疗体操。 

(8)  理疗:生物反馈治疗、功能性电刺激、直流电离子导入、血管内氦一氖激光照射、超声治疗、水疗、经颅电刺激脑循环治疗等。 

(9)  作业治疗。 

(10)  矫形器和辅助具。 

(11)  认知训练。 

(12)  言语治疗:失语症和构音障碍的治疗  

(13)  心理治疗。 

(14)  中国传统的康复治疗:目前应用于脑卒中康复的传统医学治疗有按摩、针刺、中药等手段。 

(15)  其他:如高压氧疗、体外反搏、量子血液治疗等均可用于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 

18.偏瘫患者的转移训练:

(1)  床上转移: 

① 侧向转移:先用健腿插在患腿下方,托起患腿移向床的健侧,再移动臀部,最后依靠健侧上肢将上身转移到该侧。 

② 仰卧转向侧卧:转向健侧有困难。训练时先用健腿插在患腿下方,托起患腿,再用健手握住患手,先上举到患侧,然后突然摆动向健侧,利用惯性将躯体翻向侧方,同时用健腿托在患腿下方,帮助患腿完成转移  

(2)  卧一坐转移:

先向健侧侧身,用健手支撑使上身抬起,再调整回中立坐位。 

(3)  坐一站转移:

先将脚跟移动到膝关节重力线的后方,上身前倾,两手交叉握紧,手臂伸直向下,然后将手臂突然上举,利用手臂上举的惯性和股四头肌收缩,完成站立动作。 

(4)  床一轮椅转移: 

① 轮椅靠在床边,刹住双轮,与床的长轴呈  45°  ,患者先在床上坐起,用手将瘫痪的下肢移动到床边,将臀部也移动到床边,将两腿放下,用一手支撑轮椅不靠近床边的扶手,另一手支撑在床上,将臀部摆动到轮椅上。 

② 上床时将轮椅正面推向床边,刹车,用手将瘫痪的下肢逐一移到床面上,然后用手撑轮椅扶手,逐步推动臀部和腿移动到床上,完成转移。下床时采用相反的方式,即将臀部移到床边,背对轮椅,再用手撑床面逐渐移向轮椅。 

③ 辅助转移指患者需要器械帮助,以及部分或全部需要他人帮助,才能够完成转移动作。a.  滑板:四肢瘫患者在上肢肌力不足,难以支撑躯体并挪动转移时,可以采用滑板  (  牢固的塑料板或木板  )  垫在臀下,从滑板上将躯体滑动到轮椅,或滑动到床上。b.  助力:患者如果上肢肘关节屈肌力为  3  ~  4  级但手腕无力时不能通过滑板完成转移,则可以用手搂住辅助者的头颈或背部,身体前倾;辅助者头置于患者一侧腋下,两手托患者臀部,同时用双膝关节固定患者的两膝,使用腰部后倾的力量将患者臀部拉向自己的躯干,使患者的膝关节伸直并稳定,然后侧身将患者转移到床上,或从床转移到轮椅上。 

19.呼吸训练法:

(1)  局部加压呼吸法:用于肺切除术后余肺膨胀和消灭残腔。宜于术后第  2  天即开始。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在残腔部位用手或沙袋  (0.5  ~  1.0kg)  紧紧加压,让患者集中精力于加压部位,用鼻吸气并要求  “  将气喷至加压手的下面  ”  以诱导方向。吸气时要求对抗该处的压力,随着吸气动作局部徐徐隆起。维持  2  ~  3s  ,然后呼气。呼气时自然放松。呼趿  2  ~  3  次;林息  1min  ,重复进行,可逐渐增加训练次数。 

(2)  腹式呼吸法运仍然强调深长的呼吸,避免因为疼痛而采取短促呼吸,具体方法与上述相同。 

(3)  下胸呼吸法:可由治疗师或家属用手挤压下胸部两侧,吸气时要求对抗此压力而张下肺部。有利于胸腔渗液的吸收。 

(4)  单侧呼吸法:患者健侧卧位,患侧在上,吸气时患侧上臂外展上举,大胸廓活动,呼气时手臂放下。该方法常在一侧胸腔积液开始吸收后进行。   

20.脊柱矫形器的种类:

根据穿戴部位脊柱矫形器分为颈部矫形器  (  软式颈托、硬式可调式颈托、费城颈托、金属颈椎矫形器、模塑式颈椎矫形器、胸枕颌固定性颈部矫形器、头环式颈胸椎矫形器  )  、胸腰椎和脊柱侧凸矫形器  (Milwaukee  型脊柱侧凸矫形器、腋下型脊柱侧凸矫形器、护腰围等  )  。脊柱矫形器的特点:主要用于固定和保护脊柱,矫正脊柱的异常力学关系,减轻躯干的局部疼痛,保护病变部位免受进一步的损伤,支持麻痹的肌肉,预防、矫正畸形,通过对躯干的支持、运动限制和对脊柱对线的再调整达到矫治脊柱疾患的目的。 

21.康复的基本内涵包括:

(1)  综合协调地采用多种措施  (  医疗、教育、职业、社会等措施  )  。 

(2)  以残疾者和患者的功能障碍为核心。 

(3)  强调功能训练、再训练。 

(4)  以最大限度地改善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回归社会为最终目标。 

22.1期康复的治疗目标:

低水平运动试验阴性,可以按正常节奏连续行走  100  ~  200m  或上下  1  ~  2层楼而无症状和体征。运动能力达到  2  ~  3METs  ,能够适应家庭生活,患者理解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及注意事项,心理上可适应疾病发作和处理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23.脊髓休克:

指脊髓受到外力作用后短时间内脊髓功能完全消失。持续的时间一般为数小时至数周,偶有数月之久。在脊髓休克期所有神经反射全部消失,但并不意味着完全性损伤。在此期间无法对损害程度作出正确的评估,必须等待脊髓休克解除后,才可真正评测神经损伤平面及程度。 

24.(1)术前评定 :

① 患者一般情况:包括原发疾病、全身健康状况、精神状态、实验室检查  (放射学检查等)  。 

② 患肢的运动功能评定:包括肌力和肌耐力、关节活动度、疼痛程度评定,关节畸形和活动范围的改变、步态及步行能力的评定。 

③ 日常生活能力的评定。 

④ 手术详细情况评价:包括手术入路,选择假体的类型,术后假体位置,固定方法(骨水泥和非骨水泥)  ,术中有无截骨、植骨、股骨骨折等。 

 (2)  术后评定:

对术后1~ 2天、术后1周、2周的住院患者以及术后1个月、3个月和半年的门诊患者进行评测。 

① 临床评定:观察一般生命体征,了解心脏和呼吸功能在卧床和活动时的状况。伤口情况:有无局部皮肤红、肿、热等感染体征;伤口愈合情况,有无渗出等。浮髌实验判断关节内有无积液及其程度;关节周围组织的围径、肢体围度可作为判断软组织肿胀和肌肉萎缩的客观指标。

 ② 活动及转移的能力:根据患者术后不同阶段,评估患者床上活动及转移能力,坐位能力包括床边及坐椅的能力,站立、行走、上下楼梯、走斜坡等活动功能。步态分析。 

25.肥胖病运动治疗的作用机制: 

① 改善脂质代谢水平,去除危险因素; 

② 改善胰岛素受体功能,促进糖代谢; 

③ 增强运动能力和运动耐力,促进健康。 

26.糖尿病康复教育的内容:

① 对疾病的认识; 

② 慢性并发症的危害性及发生率; 

③ 饮食疗法指导,包括饮食治疗的意义、目的、重要性和具体实施方法;④ 运动疗法指导,包括运动治疗在糖尿病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和运动中的注意事项; 

⑤ 药物的介绍,如口服降糖药的种类、适应证、作用、不良反应和服用方法; 

⑥ 胰岛素的种类、使用方法和自我注射技术指导; 

⑦ 血糖的自我监测; 

⑧ 糖尿病日记,观察和记录每天饮食、精神状态、体力活动、胰岛素注射以及血糖、尿糖、尿酮的检查结果等; 

⑨ 介绍如何进行皮肤护理、足护理以及应急情况的处理如低血糖; 

⑩ 心理咨询,正确认识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7.肌力训练的适应证:  

(1)  失用性肌萎缩:由制动、运动减少或其他原因引起的肌肉失用性改变,导致肌肉功能障碍。 

(2)  肌源性肌萎缩:肌肉病变引起的肌萎缩。 

(3)  神经源性肌萎缩:由神经病变引起的肌肉功能障碍。 

(4)  关节源性肌无力:由关节疾病或损伤引起的肌力减弱及肌肉功能障碍。 

(5)  其他:由于其他原因引起的肌肉功能障碍等。 

(6)  正常人群:健康人或运动员的肌力训练。 

28.构音障碍的治疗方法:  

(1)  松弛训练:随意肌群完全放松的同时,构音肌群等非随意肌群也随之松弛。通过指导患者放松足、腿、臀、腹、胸、背部、手、上肢、肩、颈、头部的肌肉,有利于构音肌群松弛。 

(2)  呼吸训练:呼吸气流量和气流控制是正确发音的基础,注意呼吸控制以降低咽喉部肌紧张,有利于发音。 

(3)  发音训练:痉挛型构音障碍的喉运动异常主要是内收增强,弛缓型则为内收减弱。选择发音启动训练、持续发音训练、音量控制训练、音高控制训练、鼻音控制训练。 

(4)  口面与发音器官训练:呼吸、发音、共鸣、发音动作和语调是构音的基本条件,颌、唇、舌、腭等发音器官的动作练习是发音准确的前提。首先集中训练运动力量、范围和运动的准确性,随后再进行速度、重复和交替运动练习。训练包括颌抬高、唇闭合、唇角外展、舌的运动、软腭抬高、交替运动。 

(5)  语音训练:完成舌、唇、颌以及软腭等发音器官的动作习后再进行发音训练。训练内容包括练习发  “b”  音、对照镜子正发音动作、练习爆破音、朗读由  “b”  音组成的绕口令等。 

(6)  语言节奏训练:语言节奏是由音色、音量、音高、音长  4  个要素构成的,各要素在一定时间内有规律地交替出现就可形成节奏。共济失调型和运动减退型构音障碍均存在重音、语调和停顿不当与不协调。利用呼吸控制、诗歌朗读、生物反馈技术等练习重音、节奏及语调训练。 

(7)  非言语交流训练:重度构音障碍者可选择非言语交流方法并予以训练,如图画板、调板、句子板等。图画板上画有多幅日常生活活动的画面,对于文化水平较低和失去阅读能力的患者会有所帮助。 

29.Brunnstrom  肢体功能恢复分期如下: 

1  期:无随意活动。 

2  期:引出联合反应、共同运动。 

3  期:随意出现的共同运动。 

4  期:共同运动模式被打破,开始出现分离运动。 

5  期:肌张力逐渐恢复正常,有分离运动、精细活动。 

6  期:精细、协调、控制运动,接近正常水平。   

30.关节置换术的康复目标:  

(1)  改善置换后关节的活动范围,保证重建关节的良好功能。 

(2)  训练和加强关节周围的肌群,达到重建关节的稳定性。 

(3)  恢复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4)  加强对置换关节的保护,延长关节使用的寿命。 

31.上肢矫形器的种类:

根据功能上肢矫形器分为固定性  (  静止性  )  和功能性  (  可动性  )  两大类。前者没有运动装置,用于固定、支持、制动。后者有运动装置,可允许机体活动,或能控制、帮助肢体运动,促进运动功能的恢复。上肢矫形器的特点:上肢矫形器的使用目的主要是将不稳定的肢体保持于功能位,提供牵引力以防止关节的挛缩,预防或矫正上肢的关节畸形,补偿上肢肌肉失去的力量以及辅助无力的肢体运动或替代手的功能等。   

32.高血压康复治疗:  

(1)  治疗目标:协助降低血压,减少药物用量及靶器官损害,提高体力活动能力和生存质量。 

(2)  主要措施:有氧训练、循环抗阻训练、拳操、放松训练等。 

33.步行训练的目标: 

① 社区功能性行走:终日穿戴矫形器并能耐受,能上下楼,能独立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连续行走  900m  。 

② 家庭功能性行走:能完成上述活动,但行走距离不能达到  900m  。 

③ 治疗性步行:上述要求均不能达到,但可借助矫形器进行短暂步行。   

34.运动中脂肪酸氧化的生理意义:  

(1)  安静时的能量供应,大约  50%  的血浆  FFA  在流经肌肉的过程中被吸收利用。 

(2)  长时间的运动中,血浆  FFA  在骨骼肌的供能中起着关键作用。 

(3)  短时间大强度运动时,骨骼肌摄取血浆  FFA  有限,此时作为供能作用的意义不大。 

35.坐位平衡训练的方法:  

(1)  Ⅰ 级平衡训练:通过协调躯干肌肉以保持身体直立。开始时需要有人在身旁保护,逐步过渡到无保护独立坐。 

(2)  Ⅱ 级平衡训练:独立完成身体重心转移、躯干屈曲、伸展、左右倾斜及旋转运动,并保持坐位平衡的训练。可以采用拾取身体周围物体,或进行作业。 

(3)  Ⅲ 级平衡训练:胸前双手抱肘,由治疗者施加外力破坏患者坐位的稳定,诱发头部及躯干向正中线的调正反应。   

36.助行器:

适用于初期的行走训练,为准备使用拐杖或手杖前的训练;也适用于下肢无力但无瘫痪、一侧偏瘫或截肢患者;对于行动迟缓的老年人或有平衡问题的患者,助行器亦可作为永久性的依靠。

37.突触的传导过程:

神经元兴奋后产生的动作电位向神经末梢传递,使神经末梢突触前膜释放神经化学递质,这些神经递质的释放影响邻近神经和肌细胞膜  (  突触后膜  )  的膜通透性和膜电位,当突触前神经元释放了足够的神经递质使突触后细胞去极化到达足以引发细胞动作电位的阈值时,一个电化学信号  (  动作电位  )  就由一个细胞传播到下一个细胞,导致了兴奋的传导和扩散。    

38.关节置换术后的关节保护技术: 

①预防髋关节脱位:髋关节屈曲  <90°  内收不不超过中线,避免髋关节屈曲、内收、内旋位。 

② 避免不良姿势,包括:低座起立、跷二郎腿或两腿交叉、不侧身弯腰或过魔向前屈曲,避免术侧髋关节伸直、内收、内旋位,而要经常使患侧髋关节  .  处于轻度外展或中立位。 

③ 避免跑、跳等剧烈活动。 

39.封闭治疗的禁忌证:

①注射局部感染或皮肤破损;

②全身感染未控制;

③明显出血倾向;

④病情危重或不稳定;

⑤肾上腺皮质激素应用的禁忌情况;

⑥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

40.手杖步行训练的方法:

(1)手杖三点步行:患者使用手杖时先伸出手杖,再迈患侧足,最后迈健侧足。此种步行方式因迈健侧足时有手杖和患足两点起支撑作用,因此稳定性较好,除一些下肢运动障碍的患者常采用外,大部分偏瘫患者习惯采用此种步态。根据患者的基本情况,练习时按健侧足迈步的大小,又可分为后型、并列型和前型三种。

(2)手杖二点步行:手杖和患足同时伸出并支撑体重,再迈出健足。手杖与患足作为一点,健侧足作为一点,交替支撑体重,称为两点步行。此种步行速度快,有较好的实用价值,当患者具有一定的平衡功能或是较好地掌握三点步行后,可进行两点步行练习。

41.针对参与摄食-吞咽活动有关的器官进行功能训练:

(1)口腔周围肌肉训练:包括口唇闭锁训练、下颌开合训练、舌部运动训练等。

(2)颈部放松训练:前后左右放松颈部或者颈部左右旋转、提肩沉肩。

(3)寒冷刺激法:提高软腭和咽部的敏感度,并且可以减少流涎。

(4)屏气发声练习:训练声门闭锁功能,强化软腭肌力,有助于除去残留在咽部的食物。

(5)咳嗽训练:促进声门闭锁。

(6)屏气吞咽练习:有利于声门闭锁,防止食物误咽入气道。

42.肥胖:

是指人体摄入热量多于消耗热量时,多余的热量以脂肪的形式贮存于体内,导致体重超常的一种营养不良状态,也可以认为是一种能量代谢的紊乱。

 

(1)单纯性肥胖:无明显内分泌、代谢病病因。

①体质性肥胖:幼年起病,营养过度,脂肪分布于全身,脂肪细胞增生和肥大并存,限制饮食和加强运动疗效差,对胰岛素不敏感。

②获得性肥胖症:成年起病,营养过度和体力活动减少,脂肪分布于躯干、四肢,脂肪细胞以肥大为主,饮食控制和运动的疗效较好,胰岛素的敏感性经治疗可改善。

(2)继发性肥胖症:继发于神经一内分泌一代谢紊乱基础上的肥胖。有中枢性、内分泌性、遗传性、药物性。

43.浅感觉主要包括痛、温、触觉:

浅感觉传导通路:头部以下躯体浅感觉-脊神经后根-脊髓后角换神经元-神经交叉到脊髓对侧-脊髓丘脑侧束(痛、温觉)及脊髓丘脑前束(轻触觉)-丘脑。

44.肌糖原在运动中的生理意义:

(1)是运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2)运动时在耗氧量等同的前提下,利用糖的氧化产生更多的能量。

(3)耐力运动时由于肌糖原大量排空,可释放出结合水,对维持运动过程中水的代谢、满足体内某些生化过程进行和防止脱水有积极意义。

45.冠心病康复的治疗分期

Ⅰ期: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后住院斯的早期康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康复治疗可以列入此期。

Ⅱ期: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开始,至病情完全稳定,时间5~6周。

Ⅲ期:陈旧性心肌梗死,病情稳定,病程≥3个月。稳定性心绞痛、隐性冠心病、冠状动脉气囊扩张成形术(PTCA)和冠脉搭桥(CABG)、心脏移植、安装起搏器术后的康复治疗也可参考此期方案。

46.糖尿病运动治疗的原理:

①增加肌细胞和脂肪细胞膜上葡萄糖运载体的数量,增强外周组织对胰岛     素的敏感性,改善糖代谢异常,降低血糖。

②加速脂肪组织分解,促进游离脂肪酸和胆固醇的利用,纠正脂代谢功能     紊乱。

③改善糖代谢,预防和减少糖尿病慢性并发症,降低糖尿病的致残率和病    死率。

47.(1)肌力训练:

①髋置换术后:进行患侧股四头肌、腘绳肌、臀部肌肉的等收缩练习,术后第5天开始主动助力运动。第三周开始髋屈、伸、外展肌力渐进抗阻锻炼。术后2~3周可采用固定自行车练习。

②膝置换术后:主要包括股四头肌、腘绳肌的肌力训练。早期进行相应肌群的训练。在训练过程中尤其是在早期,力量训练以等长收缩为主,主要以多点等长收缩的方式进行。

(2)注意事项

①肌力训练应坚持循序渐进和不引起疼痛为原则。

②除了手术肢体的肌力锻炼,术后第一天视全身情况进行健肢和上肢练习,为行走和使用拐杖做必要的准备。

48.截肢后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1)残肢皮肤破溃、窦道、瘢痕、角化的处理:

①修整接受腔

②换药;

③对久治不愈的窦道需进行手术扩创;

④紫外线、超短波、磁疗等配合抗生素药物治疗,效果更好;

⑤可使用硅橡胶制成的软袜套,套在残肢上以减少和避免皮肤瘢痕受压或摩擦

(2)残端骨突出外形不良:对较大的骨刺需手术切除。对严重的圆锥形残端,如果有足够的长度,可将突出的骨端切除。同时行肌肉成形术或肌肉固定术,使之成为圆柱形残端

(3)残肢关节挛缩:术后尽早进行功能锻炼是预防挛缩的最有效的方法。一旦发生挛缩,其纠正方法是:

①加强主动和被动关节活动;

②更换体位,用沙袋加压关节;

③严重者需手术治疗。

(4)疼痛的处理:残肢痛治疗方法:

①神经瘤切除。

②镇痛药对症处理。幻肢痛处理:

①心理治疗:利用催眠、松弛、合理情绪疗法等。

②物理治疗:超声治疗、低中频脉冲电疗等。

⑨中枢性镇静剂:三环类安定抗抑郁药适用,一般疼痛可用阿米替林、丙咪嗪、卡马西平等。

④针灸疗法。

⑤其他;如尽早穿戴假肢、运动疗法等。

(5)促使残端消除肿胀,早日定型:术后和伤口拆线后,持续进行弹性绷带包扎,是预防或减少残肢肿胀及过多的脂肪组织,促进残肢成熟定型的关键步骤。包扎要点:

①小腿采用10cm宽、大腿采用12.5cm宽的弹性绷带,长度为2~4m。

②先沿残肢长轴方向包绕2~3次,然后再尽可能地缠向斜上方绕成螺旋状。对于大腿残肢,应缠绕至骨盆部;小腿的残肢,应缠绕至大腿部。

③绷带应24h包扎,但每天应换缠4~5次。应注意残端卫生,每晚用水和肥皂清洗后擦干。

④弹性绷带松紧度,应为越往残肢末端部缠得越紧,以不影响残端血液循环为宜。

49.冠心病康复发治疗原则:

冠心病的康复是综合采用主动积极的身体、心理、行为和社会活动的训练与再训练,以帮助患者缓解症状,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生存质量。同时强调积极干预冠心病危险因素,强调严格掌握各个时期康复治疗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50.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康复治疗的注意事项:

(1)严格掌握运动治疗的适应证和禁忌证,特别注意排除不稳定的心脏病患者。

(2)康复治疗前应进行详尽的心肺功能和药物治疗的评定。

(3)康复方案强调个体化原则。

(4)活动时应强调动静结合、量力而行。

(5)活动必须循序渐进,并要考虑环境因素对活动量的影响。

(6)治疗时应有适当的医学监护。

(7)运动治疗只能作为综合治疗的一部分,不应排斥其他治疗。

(8)注意药物治疗与运动反应。

51.高血糖毒性作用表现为:

①刺激胰岛素分泌,长期高血糖最终导致胰岛B细胞的功能衰竭;

②增加肌肉等外周组织对岛素的抵抗,抑制肌细胞膜转糖蛋白GLUT4的活性,葡萄糖转运进入肌细胞内减少;

③增加氧自由基的产生,诱发血管并发症。

52.COPD患者增强全身体力的训练方法:

(1)下肢训练:下肢训练可明显增加COPD患者的活动耐量,减轻呼吸困难症状,改善精神状态。通常采用快走、划船、骑车、登山等训练项目。

(2)上肢训练:上肢训练包括上肢功率车训练、上肢体操棒练习、提重物训练。

(3)呼吸肌训练:呼吸肌训练可以改善呼吸肌耐力,缓解呼吸困难症状。

①增强吸气肌训练:用抗阻呼吸器训练3~5ml/次,3~5次/日,以后训练时间可增加至20~30min。

②增强腹肌肌力训练:患者取仰卧位,腹部放置沙袋作挺腹训练,开始为1.5~2.5kg,以后可逐步增加至5~10kg,每次腹肌肌力训练5min。

53.关节活动度训练的原则:

(1)根据功能评定决定训练形式。

(2)固定近端肢体,以控制运动。

(3)对关节松弛、近期骨折部或麻痹肢体等结构完整性较差的部位予以支持。

(4)施力不应导致明显疼痛。

(5)训练状态:

①解剖平面(额面、矢状面、冠状面);

②肌肉可拉长的范围;

③组合模式(数个平面运动的合并);

④功能模式等。

54.脑血管意外后康复治疗的原则:

(1)早期开始:对生命体征稳定、症状无进展的患者,发病48h后即可开始治疗;对昏迷患者或住在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只要没有发热、瘫痪没有进展、血压稳定,也可以开始肢体的被动活动或通过物理因子干预。

(2)综合治疗:除了药物治疗之外,主要采取物理治疗(包括运动疗法)、作业治疗、言语训练、心理咨询、康复护理、康复生物工程,以及中医治疗(包括针灸、中药)。

(3)循序渐进:治疗项目由少到多,治疗时间逐渐增加,治疗强度逐渐加大;治疗中外界给予患者的帮助逐渐减少,患者的主动参与逐渐增多。

(4)持之以恒:从发病开始,康复即介入,直至患者的功能完全恢复。

55.脑外伤后的主要功能障碍如下:

(1)认知功能障碍:有注意力分散、思想不能集中、记忆力减退、学习困难及归纳、演绎推理能力减弱等。

(2)行为功能障碍:患者经受着各种各样的行为和情感方面的困扰,对受伤情景的回忆、头痛引起的不适、担心生命危险等不良情绪都可导致包括否认、抑郁、倦怠嗜睡、易怒、攻击性及躁动不安。严重者会出现人格改变、类神经质的反应、行为失控等。

(3)言语功能障碍:常见的有构音障碍、失语症等。

(4)运动功能障碍:通常以高肌张力性多见。痉挛、姿势异常、偏瘫、截瘫或四肢瘫、共济失调、手足徐动等。表现为患侧上肢无功能,不能穿脱衣物,下肢活动障碍,移动差,站立平衡差,不能入厕、入浴和上下楼梯。(5)迟发性癫痫:有一半患者在发病后半年至一年内有癫痫发作的可能,全身发作以意识丧失5~15min和全身抽搐为特征;局限性发作以短暂意识障碍或丧失为特征,一般持续数秒,无全身痉挛现象。

(6)日常功能障碍:由于认知能力不足及运动受限,在日常自理生活及家务、娱乐等诸方面受到限制。

(7)就业能力障碍:持续的注意力下降、记忆缺失、行为控制不良、判断失误等使他们不能参与竞争性的工作。

56.站立平衡训练的方法:

(1)Ⅰ级平衡训练:用下肢支撑体重保持站立位,必要时治疗者可用双膝控制患者下肢,或使用支架帮助固定膝关节。开始时两足间距较大,以提高稳定性;在能够独立站立后逐步缩小两足间距,以减小支撑面,增加难度。

(2)Ⅱ级平衡训练:独立完成身体重心转移、躯干屈曲、伸展、左右倾斜及旋转运动,并保持平衡的训练。开始时由治疗者双手固定患者髋部,协助完成重心转移和躯体活动,逐步过渡到由患者独立完成动作。

(3)Ⅲ级平衡训练:站立姿势下抵抗外力保持身体平衡。患者可以采用平衡板训练、站立作业训练等。

57.Ⅰ级平衡训练:

用下肢支撑体重保持静态站立位。Ⅱ级平衡训练:独立完成身体重心转移、躯干屈曲、伸展、左右倾斜及旋转运动,并保持平衡的训练。Ⅲ级平衡训练:站立姿势下抵抗外力保持身体平衡。

58.脑性瘫痪康复治疗的基本技术有:

(1)神经肌肉促进技术:Bobath技术、本体感觉、皮肤感觉促进技术。(2)VOjta法:是通过对身体一定压迫的刺激,诱导出全身性的反射运动的一种方法。其原则是用感觉系统,如本体感觉、运动觉或触觉刺激诱导出正常姿势和运动以抑制异常运动。此方法是早期抑制异常运动的有效方法。

(3)功能性电刺激、电脑中频疗法、生物反馈治疗、水疗等。

(4)作业治疗:上肢粗大运动能力训练;躯干控制能力训练;高级手部精细功能训练;感觉整合治疗;ADL训练;娱乐活动。

(5)引导式教育:是综合、多途径、多手段对脑瘫等神经系统障碍的患儿提供的一种治疗手段。

(6)言语矫治:包括早期语言发育刺激、言语训练、构音器官训练、代替言语的交流方法等。(7)支具和辅助具治疗。

(8)中西医临床治疗:改善脑神经代谢和功能恢复;针对肌痉挛采用肉毒杆菌毒素或无水乙醇的神经阻滞;针对疼痛、肿胀、压疮等并发症的对症处理;针对一些严重的肌痉挛、肌挛缩和畸形的手术治疗。

(9)环境和用具的改造:对环境和用具进行相应的改建,方便患儿的活动和生活。

(10)教育和职业训练。

59.肥胖病的康复治疗原理:

①通过饮食控制减少能量的摄取;

②通过运动锻炼增加能量的消耗,维持能量负平衡状态;

③通过行为疗法纠正不良饮食行为和生活习惯,以巩固和维持饮食疗法和运动疗法所获得的疗效,防止肥胖复发;

④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适当选用药物治疗,增加疗效,增进患者的减肥信心。

60.康复治疗的基本途径:

(1)改善:通过训练和其他措施改善生理功能。

(2)代偿:通过各种矫形器和辅助具,使减弱的功能得到放大或增强。

(3)替代:通过某些器具,替代丧失的生理功能。

61.颈椎牵引治疗的适应证:

颈部肌肉痛性痉挛、颈椎退行性椎间盘疾病、颈椎椎间盘突(膨)出、颈脊神经根刺激或压迫、颈椎退行性骨关节炎、椎间关节囊炎和颈椎前后纵韧带病变。

62.根据患者肌力水平选择合适的肌力训练方式

肌力1级:采用电刺激疗法、肌电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

肌力2级:助力运动训练;

肌力3级:主动运动训练;

肌力4级:抗阻训练;耐力较差的肌肉群,强调肌肉耐力训练。

63.康复治疗学的主要内容:

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康复工程、中国传统康复治疗。

64.下肢矫形器的特点:

下肢的主要功能是负重和行走,因此下肢矫形器的主要作用是能支撑体重,辅助或替代肢体功能,限制下肢关节不必要的活动,保持下肢的稳定性,改善站立和步行时的姿态,预防和矫正畸形。某些下肢矫形器还有减轻或免除身体重量对下肢骨骼的负荷,促进骨折部位的骨痂形成,加快骨折愈合等作用。

65.神经溶解技术:

是指在神经干或者肌肉运动点注射酚或者乙醇,导致神经鞘或轴索细胞膜变性,或者肌肉蛋白凝固变性,从而降低局部肌肉一神经活跃程度的治疗方法,已经广泛应用于上运动神经元综合征患者痉挛状态的康复治疗。

66.胸部手术后康复治疗的基本原则:

在不影响手术切口愈合、不增加切口张力的前提下,采用积极主动训练的手段,改善呼吸,避免粘连、挛缩和肌肉萎缩,预防脊柱侧弯。

67.NYHA心功能临床分级:

Ⅰ级:体力活动不受限。一般体力活动不引起疲劳、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

Ⅱ级:体力活动稍受限。休息时正常,但一般的体力活动可引起疲劳、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

Ⅲ级:体力活动明显受限。休息时尚正常,但轻度体力活动可引起疲劳、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

Ⅳ级:体力活动完全丧失。休息时仍有心衰症状或心绞痛。任何体力活动均可使症状加重。

68.截肢的目的:

是将已失去生存能力、危害生命安全或没有生理功能的肢体截除,以挽救患者的生命,并通过残肢训练和安装假肢,以代偿失去肢体的功能。截肢后康复是以假肢装配和使用为中心,重建丧失肢体的功能,防止或减轻截肢对患者身心造成的不良影响,使其早日回归社会。

69.帕金森病康复治疗的方法:

(1)维持或增加患者主动与被动的关节活动度,尤其是伸展性关节活动度。

(2)牵张紧张的肌肉,预防挛缩

(3)维持肌肉力量的训练。

(4)改善肢体运动的协调控制能力,提高手的灵活性,控制和减少手颤抖。

(5)平衡训练。

(6)步行练习:强调增加步幅、支撑面,增加髋屈曲度,减轻慌张步态,促进交替的上肢摆动,改善动作的启动、停止与转身。

(7)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8)放松训练。

(9)ADL训练:重点选择穿脱衣服,坐、站转换,进出厕所、淋浴间或出入浴池,携物行走,上下车等活动作为训练内容。

(10)改善高级脑功能的作业活动。

(11)提高交往能力,保持患者的娱乐活动能力,维持就业能力。(12)辅助装置的应用和环境改造。

70.脑性瘫痪的主要功能障碍有:

(1)主动运动受限:丧失运动的随意、控制能力,出现不自主、无功能意义的徐动,粗大、异常的运动模式取代了协调、精细的分离活动。运动发育滞后,如不会翻身、爬行、坐站和行走。

(2)肌张力异常:

①肌张力持续增加,主要表现为肌痉挛;

②肌张力持续低下,主要表现为肌肉软弱、无力;

③肌张力经常发生变化,肌痉挛、肌张力低下或交替出现。

(3)反射异常:原始反射的存在,姿势反射的异常亢进以及翻正、平衡反射的不健全,使正常的躯体反射调节异常,运动中姿势反射调节丧失,妨碍功能性运动的完成。

(4)作业活动异常:

①基本手技术丧失;

②不能完成更复杂的手技术;

③眼一手协调困难;

④无法负重下使用上肢。

(5)高级脑功能障碍:

①需要空间概念理解的本体技术障碍;

②感觉形成功能差,不能接受和解释感觉信息。

③感觉整合差。

(6)日常活动能力差:由于运动、感觉、语言、智力等障碍,妨碍了患儿的日常活动能力。

(7)继发损害:主要有关节和肌肉挛缩、变形引起的关节活受限,肩、髋、桡骨小头的脱位,长期制动不负重引起的骨质疏松、骨折、骨盆倾斜、脊柱侧弯。

(8)其他:常见的有知觉、智力障碍。视、听力障碍、语言障碍。部分患儿出现情绪及行为障碍、学习障碍、癫痫、生长发育迟缓。

71.运动再学习方法的基本部分:

①上肢功能;

②口面部功能;

③从仰卧到床边坐起;

④坐位平衡;

⑤站起与坐下;

⑥站立平衡;

⑦步行。

72.(1)运动疗法原理:

运动负荷是促进骨生长、发育、成熟的重要因素之一,运动对骨负荷的增加主要是通过直接作用和肌肉的间接作用两种方式,不同的负荷决定骨的适应性变化,影响骨量的增减。

(2)运动处方原则:

①运动方式:有氧运动、力量运动、肌腱牵张是骨质疏松症运动疗法的三大支柱。老年人从安全考虑以有氧运动为主,辅以增强爆发力的运动。如身体机能状况许可,可采用负重跑或快速跑。

③运动强度:在一定范围内,运动强度越大,越有利于骨密度的维持和提高。

④运动时间:由运动强度而定,运动强度大,时间短一些;运动强度小,时间可稍长一些。

⑤运动频率:以次日不感疲劳为度,一般采用每周3~5天为宜。坚持长期有计划、有规律的运动,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

73.酮体生成的生理意义:

(1)酮体是FFA的特殊运输形式。

(2)参与脑和肌肉的能量代谢。

(3)参与脂肪动员的调节。

(4)血、尿酮体是体内糖储备状况的评定指标。

74.言语治疗的原则:

(1)早期开始:言语治疗开始得愈早,效果愈好,早期发现是治疗的关键。

(2)及时评定:言语治疗前应进行全面的言语功能评定,了解言语障碍的类型及其程度,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治疗过程中要定期评定,了解治疗效果,或根据评定结果调整治疗方案。治疗结束后,也要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

(3)循序渐进:言语训练过程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由简单到复杂。

(4)及时反馈:根据患者对治疗的反应,及时给予反馈,强化正确的反应,纠正错误的反应。

(5)主动参与:言语治疗的本身是一种交流过程,需要患者的主动参与,治疗师和患者之间、患者和家属之间的双向交流是治疗的重要内容。

75.自助具的作用:

包括代偿肢体已丧失的功能以完成功能活动;代偿关节活动范围使活动简便、省时省力;便于单手活动以克服需要双手操作的困难;对肢体和关节给予支撑以维持其功能;代偿视、听功能,增强视觉和听觉能力。

76.运动再学习:

是把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恢复运动功能的训练视为一种再学习的治疗方法。基本原理:包括脑损伤后功能恢复的机理和学习运动技巧的5个基本因素:脑损伤后功能恢复、限制不必要的肌肉运动、反馈对运动控制极为重要、调整重心和环境控制。组成:运动再学习方法由7部分组成,包括了日常生活中的基本运动功能:即

①上肢功能;

②口面部功能;

③从仰卧到床边坐起;

④坐位平衡;

⑤站起与坐下;

⑥站立平衡;

⑦步行等。

77.脑血管意外后运动功能评定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可根据患者身体情况选择

(1)肌张力及痉挛:用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评定。

(2)肌力:用徒手肌力检查法,有条件的也可以在等速练习(如Cybex或Biodex)上检测。

(3)平衡:用平衡量表(如Berg平衡量表,Tinnetti能力量表)评定,有条件的可以用平衡测试仪检测。

(4)步行能力:主要通过临床观察患者在步态周期中不同时相的表现,也可以用“站起一走”计时测试,6分钟或10分钟步行测试评定;有条件的可以用步态分析系统测试。

(5)整体运动功能:如Brunnstrom肢体功能恢复分期,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

78.腹式呼吸训练的要领:

取卧位或坐位(前倾依靠位)。呼吸时腹部放松,经鼻缓慢深吸气。呼气时缩唇将气缓慢吹出,同时收缩腹肌以增加腹内压,促进横膈上抬,把气体尽量呼出。卧位吸气时双手置于腹部,吸气双手随腹部膨隆而向外扩张;呼气时腹部塌陷,同时双手逐渐向腹部加压,促进横膈上移。呼气与吸气的时间比大致为1:1,强调适当深呼吸,以减慢呼吸频率,提高通气效率。每次练习腹式呼吸次数不宜过多,即练习3~4次,休息片刻再练,逐步做到习惯于在活动中进行腹式呼吸。

79.关节松动术的适应证:

任何因力学因素(非神经性)引起的关节功能障碍,包括:关节疼痛、肌肉紧张及痉挛;可逆性关节活动降低;进行性关节活动受限;功能性关节制动。关节松动术的禁忌证:关节松弛或习惯性脱位;关节因外伤或疾病引起肿胀(渗出增加);关节的急性炎症;关节部位的恶性肿瘤或结核;未愈合的关节内骨折。

80.合理运动的简易判别指标:

(1)运动强度指标:下列情况提示运动强度过大:

①不能完成运动。

②活动时因气喘而不能自由交谈。

③运动后无力或恶心。

(2)运动量指标:下列情况提示运动量过大:

①持续性疲劳。

②运动当日失眠。

③运动后持续性关节酸痛。

④运动次日清晨安静心率明显变快或变慢,或感觉不适。

81.肉毒毒素注射的原理:

肉毒毒素与运动神经终板结合,抑制乙酰胆碱释放,以阻断神经-肌肉接头的兴奋传递,从而减弱肌肉张力或痉挛。

82.(1)床上转移:

侧向转移:先坐起,然后用手将下肢移向一侧,再用手撑床面,将臀部移动到该侧。因截瘫而不能坐起的患者可以将两手上举,先举向转移的相反方向,然后利用突然向转移的方向摆动,使躯干先产生侧向翻转,再由护理人员将下肢移动到’预定的位置。

(2)卧一坐转移:在腹肌肌力不足时,可以采用手拉悬吊带或缚在床尾的牵拉带,使上身抬高坐起。也可以先侧身,用一手支撑上身,从侧面坐起;另一手扶持床面,保持稳定和平衡。

(3)坐一站转移:要练习使用矫形器坐起站立,先用双手支撑椅子站起,膝关节向后伸,锁定膝关节,保持站立稳定。用膝踝足矫形器者,锁定膝关节后,可以开始步行。

(4)床一轮椅转移:

①轮椅靠在床边,刹住双轮,与床的长轴呈45°,患者先在床上坐起,用手将瘫痪的下肢移动到床边,将臀部也移动到床边,将两腿放下,用一手支撑轮椅不靠近床边的扶手,另一手支撑在床上,将臀部摆动到轮椅上。②上床时将轮椅正面推向床边,刹车,用手将瘫痪的下肢逐一移到床面上,然后用手撑轮椅扶手,逐步推动臀部和腿移动到床上,完成转移。下床时采用相反的方式,即将臀部移到床边,背对轮椅,再用手撑床面逐渐移动向轮椅。

③辅助转移指患者需要器械帮助,以及部分或全部需要他人帮助,才能够完成转移动作。a.滑板:四肢瘫患者在上肢肌力不足,难以支撑躯体并挪动转移时,可以采用滑板(牢固的塑料板或木板)垫在臀下,从滑板上将躯体滑动到轮椅,或滑动到床上。b.助力:患者如果上肢肘关节屈肌力3~4级,但手腕无力时不能通过滑板完成转移,则可以用手搂住辅助者的头颈或背部,身体前倾;辅助者头置于患者一侧腋下,两手托患者臀部,同时用双膝关节固定患者的两膝,使用腰部后倾的力量将患者臀部拉向自己的躯干,使患者的膝关节伸直并稳定,然后侧身将患者转移到床上,或从床转移到轮椅上。

83.COPD气短气急症状分级:

0级:虽有不同程度的肺气肿,但活动如常人,日常生活照常,活动时无气短。

1级:一般劳动时出现气短。

2级:平地步行无气短,速度较快或登楼、上坡时,同龄健康人不觉气短而自己有气短。

3级:慢走不及百步即有气短。

4级:讲话或穿衣等轻微动作时即有气短。

5级:安静时出现气短,无法平卧。

84.构音障碍的治疗原则:

(1)针对异常言语表现重点训练:从影响言语的神经肌肉、身体姿势、肌张力、肌力和运动协调等多方面考虑,最终提高患者言语的表达质量。

(2)按评价结果选择治疗顺序:分析构音结构和言语产生的关系,制定治疗的开始环节和先后顺序。一般按呼吸、喉、腭、舌体、舌尖、唇、下颌运动逐一训练。

85.运动时糖异生的生理意义:

(1)维持运动中血糖的稳定。

(2)有利于乳酸的利用,防止乳酸中毒。

(3)促进脂肪氧化分解供能和氨基酸代谢。

86.协调性训练的训练要点:

(1)无论症状轻重,患者均应从卧位训练开始,待熟练后再在坐位、站立位、步行中进行训练。

(2)从简单的单侧动作开始,逐步过渡到比较复杂的动作。

(3)可先做容易完成的大范围、快速的动作,熟练后再做小范围、缓慢动作的训练。

(4)上肢和手的协调训练应从动作的正确性、反应速度快慢动作节律性等方面进行;下肢协调训练主要采用下肢各方向的运动和各种正确的行走步态训练。

(5)先睁眼练习,后闭眼训练。

(6)两侧轻重不等的残疾者,先从轻侧开始;两侧残疾程度相同者,原则上先从右侧开始。

(7)每一动作重复3~4次。

87.糖尿病患者运动处方制定的原则:

①运动强度:以40%~60%最大摄氧量为宜。

②运动的种类:以有氧运动为主,配合力量运动。

③运动时间:自10min开始,逐步延长至30~40min。餐后1h实施运动为宜。

④运动频率:每周运动锻炼3~4次较为合理,可根据每次运动的运动量大小而定。每次运动后不觉疲劳的病人,可坚持每天运动一次。

88.脊髓损伤导致的功能障碍包括:

(1)直接障碍:①运动功能障碍:痉挛和麻痹;②感觉障碍:感觉丧失、减退、过敏(感觉异常和疼痛);③膀胱控制障碍;④直肠控制障碍;⑤自主神经过反射;⑥性和生殖功能障碍;⑦体温调节障碍。

(2)间接障碍:①异位骨化;②压疮;③关节活动障碍/挛缩;④肺炎和呼吸障碍;⑤泌尿系统感染;⑥骨质疏松;⑦血栓形成;⑧心理障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2)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124334, encodeId=d62721243340c, content=认真学习了,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43,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https://wx.qlogo.cn/mmopen/NUyjXTCJjo6EF3hKja8nER8RMzxQdria9eCYFhgLTLsDOeqnvIYdeLDz5eP6EnicLuE5gibiawgno4zUA0jAR7Nbtp2llQ9fs3Mk/0, createdBy=278f1986883, createdName=医鸣惊人, createdTime=Fri Apr 07 19:45:02 CST 2023, time=2023-04-07, status=1, ipAttribution=山西省),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124389, encodeId=f8d7212438948, content=学习了,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38,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f0f5476482, createdName=妮妮029, createdTime=Fri Apr 07 23:41:57 CST 2023, time=2023-04-07, status=1, ipAttribution=福建省)]
    2023-04-07 医鸣惊人 来自山西省

    认真学习了

    0

  2.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124334, encodeId=d62721243340c, content=认真学习了,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43,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https://wx.qlogo.cn/mmopen/NUyjXTCJjo6EF3hKja8nER8RMzxQdria9eCYFhgLTLsDOeqnvIYdeLDz5eP6EnicLuE5gibiawgno4zUA0jAR7Nbtp2llQ9fs3Mk/0, createdBy=278f1986883, createdName=医鸣惊人, createdTime=Fri Apr 07 19:45:02 CST 2023, time=2023-04-07, status=1, ipAttribution=山西省),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124389, encodeId=f8d7212438948, content=学习了,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38,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f0f5476482, createdName=妮妮029, createdTime=Fri Apr 07 23:41:57 CST 2023, time=2023-04-07, status=1, ipAttribution=福建省)]
    2023-04-07 妮妮029 来自福建省

    学习了

    0

相关资讯

JNER:基于外骨骼的物理治疗方案对亚急性中风康复期间非卧床患者的疗效:一项随机对照试验

在亚急性中风康复期间,需要物理治疗帮助患者康复。电动外骨骼已经被开发出来,可以帮助下肢无力的人进行重复的地面步态训练。本研究的目的是确定非卧床中风患者亚急性康复期间基于外骨骼的物理治疗训练的疗效。

ECAP:哌甲酯和物理治疗对ADHD儿童书写运动的影响 

研究调查了哌甲酯和物理治疗对多动症儿童书写运动的影响。

BMJ:心理干预对慢性下腰痛的治疗效果

对于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心理干预联合物理治疗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其中疼痛教育方和行为治疗的效果较持久,但心理干预的长期有效性仍存在不确定性

A&R:半月板撕裂和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的五年结构变化

关节镜部分半月板切除术(APM)与基于MRI的膝关节骨关节炎(OA)结构变化之间的关联在手术后最初的18个月内最为明显。这种关联在长期随访中减弱的原因值得进一步研究。

足跟痛,治疗其实很简单

虽然PF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但病情严重者还是需要临床治疗。PF临床治疗方法多样,疗效各异,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治疗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