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名其妙的眩晕别不当回事,和这个疾病有大关系!

2017-10-13 汪敏 中国耳科疾病公众论坛

莫名其妙眩晕,原来是“耳石”惹的祸!



导 语


莫名其妙眩晕,原来是“耳石”惹的祸!
王奶奶最近有点郁闷,两周来每次要躺下或者从床上坐起,就会出现天旋地转样的眩晕,严重时伴有恶心呕吐,平时走路活动跟正常人一样。先去了神经内科就诊,诊断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打针吃药一个星期,眩晕不见好转,经朋友建议来耳鼻喉科就诊,医生诊断为“耳石症”,经过两次手法复位,王奶奶的病症完全好了。王奶奶到底得的是一种什么病呢?

1、人的耳朵里真的有石头吗?

人的耳朵分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内耳由耳蜗和前庭两部分构成。前庭又是由充满内、外淋巴液,同时又相互连通的两个耳石器和三个半规管构成。耳石器表面覆盖有耳石膜,它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结晶,就是我们俗称的“耳石”,它非常微小,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得到。

“耳石”可不是耳屎!


耳石器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让人感知重力和线加速度,比如飞机起飞和上升至遨游高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感觉到速度的改变和上升时飞机的倾斜等等,都是耳石器在感知和传递信息。

2、耳石症是怎么回事?

耳石症的学名是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英文简写BPPV,是一种非常典型的发生在内耳的眩晕疾病,是头部运动到某个特定位置时诱发的短暂眩晕。

正常情况下“耳石”是粘附在耳石膜上的,如果由于某些病理因素导致耳石脱落,耳石碎片进入到半规管中,脱落的耳石碎片漂浮在半规管的内淋巴液中。当人体的头位或体位变化时,半规管位置随之发生改变,漂浮在半规管内的耳石由于重力作用而发生位移,最终导致眩晕。

这种眩晕一般是在某个固定的体位或头位时发生,例如早上从床上起来、晚上睡觉躺下、熟睡中向一侧翻身、仰头取物、低头刷牙等都可以诱发眩晕发作,持续时间几秒到几十秒,一般不会超过一分钟。严重时患者可以同时伴有恶心呕吐出冷汗等。

3、得了耳石症该怎么办?

眩晕患者如果来耳鼻喉科就诊,医生首先会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采集,随后进行位置试验。医生通过观察病人的眼球震颤,来确定耳石究竟异位到哪个半规管。有条件的医院,位置试验是在能够实时记录眼球震颤的视频眼震仪器上完成的。

耳石症的首选治疗方法是耳石手法复位。医生通过变换病人的体位和头位,改变前庭半规管的空间位置,驱使耳石在重力作用下重新回到耳石器中。

调皮的“石头”!有趣的“眼震”!大部分的耳石症患者都是可以通过手法复位获得治愈的!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走出头晕与眩晕诊断的误区

头晕和眩晕是临床最常见症候,是门、急诊就诊最多的疾患之一。但众多临床医师对头晕和眩晕的概念和诊断却并不能准确把握,也很少更新有关头晕相关的临床新知,还沿用过去的概念与诊疗思路。这就是为什么常见到的头晕或眩晕症候最多使用的诊断是“颈性头晕”或“颈性眩晕”、“脑供血不足”或“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梅尼埃病,连患者本人也会像大多数医生一样给自己冠以颈性头晕/眩晕(认为与颈椎病有关)或椎基底动脉脑供血

“眩晕”诊治,4 张表搞定

眩晕是机体对空间关系的定向感觉障碍,是一种运动幻觉。患者可感觉外界物体或自身在旋转、移动或摇晃。眩晕在临床中的发生率比较高,导致该疾病发作的因素很多,根据疾病的发生部位,可分为周围性和中枢性眩晕,相对而言,周围性眩晕的发生率更高。周围性眩晕占 30%-50%,其中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的发病率居单病种首位,其次为梅尼埃病和前庭神经炎。中枢性眩晕占 20%-30%,尚有 15%-25% 的眩晕原因不明

来个「眩晕」的病人,你能想到什么 ?

眩晕是患者感到自身或周围环境物体旋转或摇动的一种主观感觉障碍,常伴有客观的平衡障碍,一般无意识障碍。主要由迷路、前庭神经、脑干及小脑病变引起,亦可由其他系统或全身性疾病而引起。引起眩晕的常见原因如下:1.周围性眩晕(耳性眩晕)是指内耳前庭至前庭神经颅外段之间的病变所引起的眩晕。(1)梅尼埃病:以发作性眩晕伴耳鸣、听力减退及眼球震颤为主要特点,严重时可伴有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和出汗,发作多短暂,很少

精品指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指南的要点解析

2017年3月,美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AAO-HNS)更新发布了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指南;新版指南是对2008年发布的早期指南的更新;根据新的临床研究和系统评价证据,新版指南对临床上的重要建议做了修改。梅斯小编整理新版指南内容要点,供大家参考!
一、新版指南与旧版指南的主要区别在于:&l

病例报道:认识I型寰前节间动脉

56岁,男性,眩晕持续4天就诊。

J Neuroophthalmol:阵发性眼球震颤及眩晕与抗谷氨酸脱羧酶抗体相关!

葡萄牙科英布拉大学医院中心神经病学系(AIM,JNC,AG,JL)和耳鼻喉科(AMA)的Martins AI近日在J Neuroophthalmol杂志上发表了一项有趣的工作,标题为"FDisabling Central Paroxysmal Positioning Upbeat Nystagmus and Vertigo Associated With the Presence of An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