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 J Hematol:奥布替尼治疗中国复发/难治CLL/SLL的2期研究结果

2023-02-08 聊聊血液 聊聊血液 发表于上海

对于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LL),化疗是传统治疗方案,近几十年则出现了新的疗法如利妥昔单抗的化学免疫治疗(CIT),并成为标准治疗。

奥布替尼CLL/SLL

 

对于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LL),化疗是传统治疗方案,近几十年则出现了新的疗法如利妥昔单抗的化学免疫治疗(CIT),并成为标准治疗。但CIT对部分患者疗效较差,尤其是预后高危患者,包括del(11q)和del(17p),以及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基因(IGHV)无突变。目前BTK已证实可改善复发/难治(R/R)和初治CLL/SLL患者的临床结局。

 

奥布替尼是一种新的、不可逆的BTK抑制剂,与其他BTK抑制剂相比具有高度选择性,对BTK具有高效抑制作用,而对其他酪氨酸激酶的脱靶抑制作用显著较低。在体外456种激酶的筛选试验中,奥布替尼(浓度1μM)仅对BTK有显著抑制作用(>90%)。在奥布替尼≥50mg/天剂量下,BTK结合率几乎达到100%,并持续24h。

 

预期BTK靶点的高选择性和持久性结合可显著改善安全性和疗效。因此李建勇教授牵头开展了一项奥布替尼在中国R/R CLL/SLL患者中的多中心、单臂、开放标签2期研究,近日《American Journal of Hematology》发表了该研究中位32.3个月的随访结果。

 

 

研究设计

该研究是在中国R/R CLL/SLL患者中开展的奥布替尼开放标签、单臂2期研究,纳入至少接受一次化疗或/和靶向治疗后发生R/R的患者,其他要求包括ECOG评分≤2、年龄≥18岁、器官功能和血细胞计数充足。

 

该研究包括两个阶段。6例患者入组第一阶段,接受150mg奥布替尼每日一次(QD)口服给药,以评价安全性和耐受性。如果≥2例患者发生剂量限制性毒性(DLT)事件,则将奥布替尼剂量降低至100mg QD。总入组人数为80例患者,接受推荐剂量(150mg,QD)的奥布替尼持续治疗(28天/周期),直至疾病进展、死亡、不可接受的毒性、撤回知情同意或失访。

 

主要终点为独立审查委员会(IRC)根据WCLL 2008评估的总缓解率(ORR,PR+CR)。次要终点为研究者评价的ORR、总生存期(OS)、至缓解时间(TTR)、无进展生存期(PFS)、缓解持续时间(DOR)以及安全性(由IRC或研究者评估)。

 

研究结果

患者

 

该研究共入组80例患者(70例CLL,10例SLL)(图1),并接受至少一剂150mg QD的奥布替尼,所有入组患者的安全性和疗效数据均可评估。在第一阶段,6例患者接受150mg/天治疗,在第一个治疗周期内未观察到DLT,因此以150mg剂量继续研究。

 

 

表1总结了基线人口统计学和疾病特征。中位年龄为60岁,其中男性51例(63.8%),大多数患者为晚期,65.7%的CLL患者为Binet C期,所有SLL患者均为III/IV期。此外高危预后因素在部分患者中很明显,包括大包块疾病、22.5%携带TP53突变或del(17p)、23.8%携带del(11q)和41.3% IGHV无突变。至治疗的中位时间为自初次诊断后37.7个月,近半数(46.3%)患者既往接受过≥2线治疗。

 

 

疗效

 

数据截止时中位随访时间为32.3个月,67.5%的患者仍在研究中接受治疗。IRC评估的ORR为92.5% (74/80):17例(21.3%)患者达到CR,48例(60%)患者达到PR,9例(11.3%)患者达到PR-L。研究者评估的ORR为93.8%,21例(26.3%)患者达到骨髓未恢复的CR (CRi)或CR,45例(56.3%)达到PR,9例(11.3%)达到伴有淋巴细胞增高的PR(PR-L)。

 

且最佳缓解率(CR和PR)随治疗时间增加而增加。与中位随访8.7个月时的数据相比,中位随访32.3个月时CR/CRi率从3.8%增加至21.3%,ORR从88.8%增加至92.5%;随着时间的推移,PR-L转化为PR,导致长期治疗后ORR增加。除1例患者外,所有患者均显示肿瘤负荷降低,大多数降低≥50%;IRC评估的最佳降低的中位数为89.4%。

 

 

奥布替尼在预先确定的亚组分析中均显示了显著的总体缓解,包括具有预后高危亚组,且亚组结果与总体人群一致。

 

 

患者获得了快速和持续的反应,至首次缓解的时间中位值为1.9个月,至CR/CRi(IRC)的中位时间为22.0个月。血液学参数(较基线至少改善≥50%或在正常范围内)也显示快速改善。对于基线中性粒细胞计数≤1.5 × 109/L (N=16)、血红蛋白≤110 g/L (N=31) 和血小板计数≤100 × 109/L (N=33) 的患者,至血液学持续改善(连续2个周期未输血或未使用生长因子的血液学改善)的中位时间分别为2.8、5.5和9.2个月,且持续血液学改善率分别为62.5%(10/16)、61.3% (19/31)、66.7% (22/33)。淋巴细胞复常中位时间为6.9个月。

 

中位PFS未达到,30个月PFS率(IRC)为70.9%(图2A)。最佳总体缓解为CR的17例患者,30个月PFS率为88.2%。24个月以及30个月OS率稳定在81.3%(图2C)。

 

 

安全性

 

奥布替尼中位治疗30.5个月,79例(98.8%)患者报告了至少1起AE(表2)。大多数AE为低级别,86.8%为1-2级,13.2%为≥3级。64.7%的治疗相关AE为1-2级,9.5%为≥3级。

 

 

34例(42.5%)患者显示发生SAE,其中35%不太可能与奥布替尼相关。停药率和减量率均为7.5%。在8例死亡中,1例患者死于疾病进展,其余为AE:研究者评估3起事件很可能与奥布替尼相关,包括脑出血、真菌感染和肝炎;其余4起AE评估为不太可能与奥布替尼相关。

 

本研究中无房颤/房扑,仅1例患者在停药后30天报告第二原发恶性肿瘤,研究者评估不太可能与奥布替尼治疗相关。16例(20%)患者发生任何级别出血(包括皮肤出血、支气管出血、口腔出血、脑出血、玻璃体出血和结膜出血),2例(2.5%)发生大出血事件(严重、任何级别中枢神经系统出血或≥3级事件):玻璃体出血(研究者评估认为与奥布替尼不可能相关)以及一例脑出血(5级)。4例(5.0%)患者报告高血压,3例(3.8%)评估为2级,1例(1.3%)评估为3级。8例患者报告腹泻,7例(8.8%)为1-2级,仅1例(1.3%)为3级。

 

基线时45例(56.3%)患者显示既往HBV感染(HbcAb阳性),其中26例患者在研究期间使用抗病毒治疗(包括恩替卡韦或替诺福韦)预防乙型肝炎再激活。此外基线时HBV DNA检测阴性的7例患者在研究治疗期间变为阳性,接受抗病毒治疗,重复检测时恢复至阴性状态,建议这些HBV DNA阳性患者继续抗病毒治疗。因此共有33例患者在研究期间接受了抗病毒治疗,仅1例患者报告乙型肝炎再激活。

 

讨论

本研究证明了奥布替尼治疗R/R CLL/SLL患者的良好疗效,缓解持久,安全性特征改善,表现出有利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特征,为R/R CLL/SLL患者提供了一种替代治疗选择。

 

本研究中奥布替尼达到ORR 92.5%的临床疗效,CR率较高(21.3%),且CR/CRi率随治疗时间增加,从中位随访8.7个月时的3.8%增加至随访32.3个月的21.3%。此外患者的PFS和DOR证实,相对较高和持久的缓解可转化为具有临床意义的生存获益,中位PFS未达到,30个月PFS率为70.9%。DOR随时间推移从12个月时的82.3%维持至30个月时的67.5%。与PR/PR-L相比,达到CR/CRi的患者的PFS曲线显著改善,且在DOR中观察到相似的结果,证实持续较深缓解的患者生存期可延长。并且所有亚组均观察到显著缓解,包括预后不佳和高危患者,且IGH无突变、del(11q)和del(17p)的30个月PFS率分别为66.7%、52.6%和58.3%。

 

中位治疗30.5个月,奥布替尼的耐受性总体良好,与脱靶效应相关的AE(例如大出血、房颤以及腹泻)在奥布替尼中罕见,且未报告房颤/房扑。此外本研究中腹泻、高血压、第二原发肿瘤相对较低,且多数乙型肝炎控制良好未发生再激活(1例再激活)。本研究中≥3级感染(TEAE)的发生率为30%,与其他BTK抑制剂相当。当然本研究的局限性之一在于样本量稍小。

 

参考文献

Wei Xu, Keshu Zhou, Tingyu Wang,et al. Orelabrutinib in relapsed or refractory 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small lymphocytic lymphoma patients: Multi-center, single-arm, open-label, phase 2 study. Am J Hematol . 2023 Jan 22. doi: 10.1002/ajh.26826.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Lancet Oncol:Zanubrutinib vs 苯达莫司汀-利妥昔单抗治疗初治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小淋巴细胞淋巴瘤

与苯达莫司汀-利妥昔单抗相比,Zanubrutinib 显著延长了复发性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小淋巴细胞淋巴瘤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

Blood:奥比妥珠单抗+依鲁替尼+维奈托克一线治疗高风险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奥比妥珠单抗+依鲁替尼+维奈托克联合方案有望成为高风险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一线治疗选择

Lancet Oncol:复发/难治性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采用维奈托克+依鲁替尼治疗的“开关”——最小残留病灶

MRD指导下的依鲁替尼+维奈托克限时治疗复发或难治性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具有良好的受益-风险关系

J Clin Oncol:泽布替尼 vs 依鲁替尼治疗复发性/难治性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与依鲁替尼相比,泽布替尼可显著提高复发性/难治性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总缓解率,同时降低房颤发生率、提高无进展生存率、改善总体心血管安全性

Blood:单细胞组学揭示了CLL获得性维奈托克耐药的多层次分子机制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采用维奈托克治疗过程中,一旦达到最大反应就应停用维奈托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