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科助力传染病防控研讨会 | 大咖齐聚,共话如何提升儿童流感规范防治能力

2023-02-17 网络 网络 发表于上海

值此万象回春、复工返学之际,病毒也有“抬头”的趋势,我们需警惕流感卷土重来。

值此万象回春、复工返学之际,病毒也有“抬头”的趋势,我们需警惕流感卷土重来。2月15日,北京中康联公益基金会举办了儿科流感规范防治能力提升。本次会议邀请西安市儿童医院的刘小乖教授和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的曹清教授担任大会主持,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的舒赛男教授担任大会主席,邀请刘小乖教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的陈益平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的周华教授、河北省儿童医院的徐梅先教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的徐翼教授担任大会讲者,邀请杭州市儿童医院的赵仕勇教授、福建省儿童医院的吴玲教授、厦门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的吴谨准教授、青岛大学附属妇儿医院的佟建宁教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的陈源教授、广东省妇幼保健医院的赵长安教授担任讨论嘉宾。教授们进行了精彩的讲解,分享了儿童流感领域的真知灼见。

主席致辞

舒赛男教授表示,对于儿科医生来讲,流感是重要的病原。如今流感依然活跃在日常生活中,虽然有时偃旗息鼓,但我们仍要警惕流感大流行的到来。近几年流感领域药物进展取得了较好的突破,本次会议大家将围绕流感的防治展开精彩的学术交流。

春运高峰后,警惕流感卷土重来

陈益平教授认为,流感的威胁始终存在,后疫情时代不能忽视流感。严格的疫情管控措施解除后,感染性疾病肯定会“返土重来”。从温州的小样本数据来看,甲流已经出现,但波及的范围还需时间去观察。在疫情放开的情况下,流感和新冠合并感染的风险更大,而对于流感和新冠合并感染的患者,重症和死亡的风险会明显增加,相较单纯的新冠或流感感染,其危害程度可能更高。那么,如何预防流感?接种流感疫苗是有效的预防手段,但对于甲流和乙流同时混合感染的情况,疫苗可能存在脱靶的风险。对于暴露于流感患者,又没有接种疫苗的人群以及有基础疾病和发生重症风险较高的人群,可以选择药物治疗来预防流感,应用玛巴洛沙韦是一个很有前景的预防手段。有研究表明,对暴露于流感患者的人群应用玛巴洛沙韦,感染风险可降低86%,预防效果较好。

儿童呼吸道病毒(流感)的诊治策略

刘小乖教授表示,流感病毒是导致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常见的病原之一,儿童是流感重症、危重症的高危人群。后疫情时代儿童群体势必会有免疫重建的过程,因此感染科医生需做好充足的应对准备。儿童流感并发症方面,肺炎及神经系统并发症较为常见,出现肺炎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患儿疾病严重程度更高,疾病的负担也更重,预后也更差。治疗策略方面,尽早开始抗病毒抗流感的药物治疗能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有研究表明48小时之内启动抗流感治疗,病毒载量下降最快,重症儿童尽早用药也可以降低死亡率。目前国内外指南也认可应用早期抗流感药物治疗的临床获益。除常用的抗流感药物外,玛巴洛沙韦是流感治疗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药物。玛巴洛沙韦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症状,缩短病毒清除时间,安全性良好,单次口服给药应用便利

抗流感病毒聚合酶时代的到来

周华教授讲解了流感的发病机制,PA 、PB1、PB2亚基组成的RNA聚合酶为病毒RNA转录的关键,而病毒RNA聚合酶抑制剂(玛巴洛沙韦)可以通过抑制PA,PB1和PB2亚基,来抑制病毒mRNA的合成,把病毒”扼杀在摇篮里“。玛巴洛沙韦适用于≥12周岁单纯性甲型和乙型流感患者,适用人群调整正在获批中。玛巴洛沙韦仅需单次口服给药,可提高患者依从性,临床上可简化给药方案。治疗流感的有效性方面,有研究表明玛巴洛沙韦24小时内能快速降低病毒滴度,相比奥司他韦,症状缓解时间与病毒清除时间更快。此外,在减少或阻断病毒传播方面,玛巴洛沙韦也更有优势。暂未有强有力的临床证据表明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奥司他韦)能够减少传播,而玛巴洛沙韦治疗可减少直接接触传播和间接接触传播,降低家庭内(二代)传播。总的来说,玛巴洛沙韦在治疗流感、阻断流感传播和流感防控方面意义重大。

圆桌讨论

在主席的带领下,教授们开始了热烈的讨论。在后疫情时代,我们需警惕新冠和流感的交替或叠加流行。五岁以下幼儿是重症流感的高发人群,但此群体流感疫苗接种比例较低。为应对新冠和流感的交替发生,应提倡易感人群进行疫苗接种。药物应用方面,玛巴洛沙韦能在较短时间内改善症状,缩短病程,安全性较好。此外,玛巴洛沙韦可以防止院内传染或家庭传染,临床上尽早应用玛巴洛沙韦可以减少流感爆发的风险。值得注意的是,欧盟委员会已批准玛巴洛沙韦应用于1岁及以上人群,然而目前国内只获准应用于12岁以上儿童。考虑到三到五岁是流感高发年龄段,玛巴洛沙韦亟待尽快获批用于婴幼儿或学龄期儿童。此外,重症流感是临床较为关注的重点,重症患者除流感感染外,可能还存在基础问题。临床中也存在多个宿主合并感染的情况,医生应在病原学层面上更加关注宿主问题,例如除流感病毒外,疱疹病毒也可以引起坏死性脑病,对于重症流感患者需检测病原以快速准确的诊断感染的病毒

重症肺炎引发的思考

徐梅先教授表示,儿童是流感感染的高危和易感人群,全球每年大概有20%-30%的儿童罹患季节性流感,流感病毒是导致儿童患重症肺炎的元凶之一。重症肺炎已经成为五岁以下儿童主要死亡因素之一,带来了极重的临床负担。重症肺炎往往存在合并症,包括心力衰竭呼吸衰竭、坏死性脑病等。儿童重症肺炎主要以预防为主,在流感病毒感染48小时内给予患者针对性的药物,可以阻止病毒的复制,降低病毒载量,避免病情进一步加重,进而减少重症和死亡的风险。然而,不同年龄段患者的排毒时间不同,对于小年龄患者用药时间可能需延长。徐梅先教授认为,目前对儿童重症肺炎存在诊断过度的情况,这也是临床医生应高度重视的问题,应慎重按照诊断标准去评估患者是否为重症肺炎,临床上也亟待统一诊断标准。

儿童流感脑病诊断与治疗进展

    徐翼教授表示,流感是一种威胁人类的重大传染疾病,不能对流感掉以轻心。临床应重视早期识别流感重症患者,感染前三天是早期预警的重要时间节点,对于高热持续三天、伴有剧烈咳嗽、咳血痰或胸痛的患者应重点关注。此外,流感可引起儿童流感相关性脑病(IAE)、急性坏死性脑病(ANE)等并发症,危害儿童健康,带来较重的疾病负担。徐翼教授强调,IAE及ANE起病急,进展快,预后差,病死率高,完全康复率低,需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徐翼教授强调,重症流感病例诊断及抗病毒治疗延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因素之一,所以在流感流行季节,对于出现流感表现的患儿,应尽早的完善相关检查。若三天以内的患儿出现高热或超高热,甚至惊厥,临床医生应高度警惕。

圆桌讨论

    紧接着,在主席的带领下,教授们开始了精彩的讨论。重症识别方面,重症病例的早期干预有助于改善预后。无论是新冠感染还是流感感染,早期识别重症或有发展成重症风险的患者都至关重要。门急诊的医护人员需提高警惕,及时的收治或抢救重症患者。对于重症患者是否可以联合应用抗病毒药物值得思考,但不同机制的药物在联合应用后药代动力学的改变以及对人体的安全性还未可知,需进一步探索。治疗方面,玛巴洛沙韦是病毒RNA聚合酶抑制剂,能抑制病毒RNA合成,起到根本性的治疗效果,单次给药便利,可操作性更强。调整适应症后能给临床医生应用时提供更多选择。

 

总结

至此,本次大会圆满落幕!舒赛男教授总结道,流感是永恒的话题,对于流感的诊疗需谨慎对待。流感防控方面,临床医生需及时的将临床现象反馈给疾控,并把疾控的病毒株信息和临床及时联系起来,联合防控流感大流行。药物治疗方面,应用玛巴洛沙韦治疗流感起效迅速。作为儿科医生不仅要考虑药物的可靠性,还要考虑药物的可行性,相较于帕拉米韦等针剂,口服的药物更方便、可行性更强。最后,舒赛男教授感谢各位专家的参与,感谢北京中康联公益基金会、罗氏制药及华润三九提供的优秀学术交流平台,期待本次大会能推动儿科流感诊疗的发展,造福广大患者。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