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rc CQO:心脏病发作、卒中后残疾:给予幸存者更多关怀

2014-11-14 Elizabeth(编译) 睿医

新近密歇根大学进行了一项在全国范围内具有代表性的研究,研究将心脏病发作及卒中发生后存活患者进行记录编号,结果显示这些患者躯体功能急剧减退,且随着时间的推延功能减退的程度逐渐叠加。心脏病发作和卒中与存活患者未来10年的自理功能快速减退有关,多数患者进行穿衣、沐浴、日常采购和管理财务等日常活动需人长期协助。卒中后存活患者还具有较高的抑郁和智力减退(包括记忆丧失)风险。研究结果发表于《循环:心血管质量与

新近密歇根大学进行了一项在全国范围内具有代表性的研究,研究将心脏病发作及卒中发生后存活患者进行记录编号,结果显示这些患者躯体功能急剧减退,且随着时间的推延功能减退的程度逐渐叠加。


心脏病发作和卒中与存活患者未来10年的自理功能快速减退有关,多数患者进行穿衣、沐浴、日常采购和管理财务等日常活动需人长期协助。卒中后存活患者还具有较高的抑郁和智力减退(包括记忆丧失)风险。

研究结果发表于《循环:心血管质量与结局》。

“心脏病发作和卒中发生后存活的患者比过去更多,但其对存活者造成的长期影响或许远远大于我们所认为的,” U-M医学院一般内科与卒中项目内科学助理教授、VA临床管理研究中心研究员Deborah Levine, M.D., M.P.H作为文章的主要作者发表观点。

“我们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幸存者在进行日常活动方面越来越吃力,如步行、沐浴、购物和管理经济,而这些困扰在心脏病发作或卒中发生后有每年加重的趋势。”
在10年间,心脏病发作后幸存者发生约1.5-3.5处新发功能受限(进行日常活动时遇到困难),卒中幸存者约3.5-4.5处功能受限。

2010年,美国有760万心脏病发作幸存者和680万卒中幸存者,由于治疗手段的进步和人口老龄化发作,这一比例在接下来的20年内预期将增长25%。而同一时期,老年人的护理人员配备预计将急剧下降。

“我们的研究发现提示,心脏病发作及卒中幸存者在出院后应针对功能残疾进行长期筛查和监测,因为这些患者在心脏病发作及卒中发生多年后或许需要其他人的帮助才能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资深作者、VA临床管理研究中心及社会研究院U-M医学院一般内科与卒中项目内科学助理教授Theodore Iwashyna, M.D., Ph.D称。

“我们的研究表明,目前亟需了解,心脏病发作及卒中发生后急性的、累积的功能残疾是是因为在最初的住院治疗中康复不完全所致,还是因为其他血管事件、行为改变所致,或者还有其他原因。”

研究者们还发现,新发的功能受限导致了幸存患者抑郁症状的显著增加。心脏病发作后,每处功能受限均使严重抑郁症状发生的风险增高20%,而在卒中幸存者中,风险增高幅度达34%。
“随着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患者在心脏病发作和卒中发生后得以幸存,我们预计对于长期护理的需求会有快速增长,这不仅极大增加患者及其家人的经济负担,还意味着医保制度、护理人员和其他资源方面的需求和花费。” Levine表示,“我们需进一步研究以发现成本-效益较高的方法,以最大限度满足这一日益壮大的弱势群体的需求。”

原始出处:

Levine DA1, Davydow DS2, Hough CL2, Langa KM2, Rogers MA2, Iwashyna TJ2.Functional Disability and Cognitive Impairment After Hospitalization for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Stroke.Circ Cardiovasc Qual Outcomes. 2014 Nov 11. pii: HCQ.0000000000000008. [Epub ahead of print]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671182, encodeId=8e4516e1182b2,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9f4e360191a'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卒中后#</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42,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36019, encryptionId=9f4e360191a, topicName=卒中后)],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ff7426824786, createdName=waiwai3039, createdTime=Mon Jan 05 02:06:00 CST 2015, time=2015-01-05, status=1, ipAttribution=)]

相关资讯

北京拟推“预防自杀”APP,3年有望完成开发

昨天是第十二个“世界预防自杀日”。记者昨天了解到,目前北京已启动研制首个“抑郁与预防自杀”自助服务项目。届时,公众有望通过手机、可穿戴设备等运行自助服务程序,通过APP自测抑郁指数,甚至监测各项和抑郁相关的脑电、心电等生理指标。 APP三年内有望完成开发 近日,影星罗宾·威廉姆斯、翻译家孙仲旭等公众人物由于抑郁症自杀辞世,引发公众对于抑郁症“心灵感冒”的关注。新京报记者从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

不应该对抑郁者说的15句话

过于敏感的灵魂可能长期受困,而四下所见者却无法感同身受。有些刺人的话甚至在无意中对抑郁症患者形成伤害。如果你心存理解和善意,以下禁忌话盼能避免: 1. “有人比你更不幸。” 别人有问题并不会让抑郁症患者的问题消失。 你应该说的是: 有什么我可以为你做的吗? 2. “明天你就会感觉好多了。” 抑郁症并不是睡一觉后就会消失的。 你应该说的是: 一天天

PNAS:多运动 抗抑郁

中国科学家20日在新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报告说,动物实验证实,多做运动确实可以有效防治抑郁。不过对人类抗抑郁而言,应该采用怎样的运动方式以及运动强度,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负责研究的暨南大学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院长苏国辉解释说,运动会刺激大脑内的脂联素增加,增强大脑内海马区的神经形成,从而调节情绪,缓解抑郁。 脂联素在人体中可占到血浆蛋白总量的0.01%,目前已经确定脂联素可改善

PNAS:白细胞介素-6或为抑郁风险因子

  对小鼠的一项研究提出,一种称为白细胞介素-6的细胞因子可能成为出现抑郁的一个风险因子。抑郁与焦虑与称为细胞因子的炎症分子的水平高有关联,但是尚不清楚炎症是否导致了这些与压力有关的障碍。 Scott Russo及其同事测量了非好斗的小鼠在面对重复的社会挫折压力之前和之后的细胞因子血液水平,这种压力是由10天时间里每天接触一只好斗的小鼠10分钟引起的。这组作者根据在一个后

你抑郁了吗?问自己两个问题吧

患淋巴癌的李开复相信“每个人在病痛面前的姿态和选择决定了其未来精神世界的质量”。而每位病人的精神世界中,都可能潜伏着一个的强大敌人——抑郁。如果不谨慎对待这位敌人,病人就无法以坚强的姿态与病魔搏斗。在日前召开的第55届美国放射肿瘤学会年会上,科学家给出了一个简易的抑郁量表,方便医疗机构对癌症病人罹患抑郁的风险进行评估。 罗耀拉大学医学中心放射肿瘤学系的系主任威廉·斯莫(William Sma

Cell:体育锻炼有助缓解抑郁?

当你对着电脑呆坐一整天觉得身心俱疲时,一定曾有人劝说过你多锻炼少静坐。体育运动的好处有很多,但诸如减肥瘦身这等好处,大多还是与生理健康有关。而近日,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Karolinska Institutet)进行的一项研究指出,体育锻炼不仅能改善人的身体健康,还可能够帮助人们缓解由压力诱发的抑郁。研究结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的《细胞》(Cell)上。这项研究的焦点是一个名为PGC-1α1的基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