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静瑜:一台手术能救一个人,建设好公卫能救成千上万人

2020-05-27 崔馨竹 健康界

2月29日,被誉为“中国肺移植第一人”的陈静瑜和团队历经6个多小时奋战,顺利完成了全球首例新冠肺炎终末期患者的双肺移植手术。

2月29日,被誉为“中国肺移植第一人”的陈静瑜和团队历经6个多小时奋战,顺利完成了全球首例新冠肺炎终末期患者的双肺移植手术。

4月18日,陈静瑜奔赴武汉抗疫一线,担任国家肺移植救治医疗组长,并完成两例新冠肺炎晚期患者的双肺移植手术。回到无锡后,又继续在医院接诊、手术。

5月20日,全国人大代表、无锡市人民医院副院长陈静瑜步履不停,随江苏代表团赴京参加全国两会。

设立国家公共卫生日是此前被公众热议的话题,陈静瑜认为,设立国家公共卫生日将加快健康中国的建设,是贯彻落实健康中国行动的体现。同时,这也是中国政府对公众健康的一个庄严承诺,这将成为中国参与全球健康治理的独特贡献。

而在这个议案之外,陈静瑜还带来了进一步加快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尘肺病患者救助的议案。

从国家层面加大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发展

针对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暴露出公共卫生系统的问题,陈静瑜建议,从国家层面加大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主要从以下四方面完善:

第一,加强公共卫生的硬件的建设。陈静瑜认为,SARS发生后,我国加大了对公共卫生的投入,但仅限在SARS过后的10年内,10年过后投入相对较少。

第二,培养公共卫生事业的优质人才。目前社会所关心的都是医院、医生。

“作为医生,一年做150台肺移植手术就了不得了。假如公共卫生做不好,所带来的死亡,不是一两个患者,而是危害到成千上万名老百姓的健康。”陈静瑜说,要像宣传临床医护人员一样,宣传公共卫生事业的优秀人才。让公卫人才能够安心工作,巩固好公共卫生队伍,培养一支能够扞卫我国公共卫生安全的队伍。

第三,要强化公共卫生的法制建设和制度建设。陈静瑜指出,完善公卫体系要改革目前的疾控预防和重大疫情防控、救治系统,健全重大疾病的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提高政府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他认为,医疗机构是突发传染病的首先发现者,在公共卫生体系当中,需要与公共卫生预防监控部门结合,最好能实现一体化的管理,以此从根本达到体系建设的完善。

第四,加强公共卫生与医院、基础研究三者的结合。

“此次疫情切下的新冠肺炎病肺标本是非常难得的标本,我希望与科研院所、公共卫生事业的专家合作,做一些的科研研究,但是我觉得一开始没有做好。”陈静瑜从实际经历出发,在他看来,此次疫情中临床工作表现优异,但是在科研研究,尤其是基础研究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通过基金对晚期尘肺病人进行医疗救助

每年陈静瑜都会针对尘肺病人提出议案。去年,陈静瑜建议尘肺病的诊断和职业病的诊断脱钩;让尘肺病人也享受大病救助等。

今年,陈静瑜与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一同建议,要成立一个针对尘肺病人肺移植的专项救助基金,通过救助基金对晚期的尘肺病人进行医疗救助。他认为,这个建议可以造福晚期尘肺病人。

持续关注控烟问题

对于“如果控烟达不到成效,你是不是永远都会这样提下去”的问题,陈静瑜如此回应:“那肯定,作为一个医生我义不容辞。”

关注控烟,也是陈静瑜设立“国家公共卫生日”的目的之一。

“我们公众的预防意识要加强,疾病就是预防为主,烟草带来的危害是不言而喻的。我们花了很多的钱去治病,还不如花很多的钱来预防,预防达到的效果远远超过治疗单个病人的产生的费用。”陈静瑜说。

他表示,目前室内无烟已经显露成效,但是二手烟的危害很多,另外控烟尤其要领导带头,从领导抓起。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个人健康信息码》系列国家标准

市场监管总局网站5月1日消息,2020年4月29日,市场监管总局(标准委)印发公告,发布《个人健康信息码》系列国家标准。该系列标准采用了国家标准快速程序,从立项到发布仅用了14天时间。

J Clin Hypertens: 南昌学者发文称,广泛采取健康生活方式,可明显改善国人高血压防控效果

据最新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我国大约有2.5亿成年人患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均较低。

Thorax:中年油腻又一隐患!欧洲20年随访研究称:发福加速肺活量下降

近日,欧洲一项随访20年的研究发现,中年发福,体重增加,肺活量的下降速度更快。

投资健康,拯救生命:应对2019冠状病毒病大流行的启示

截至5月6日,世卫组织收到的数据显示,全球2019冠状病毒病的确诊病例已超过350万例,其中近25万例死亡。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博士在当天的媒体发布会上表示,这场大流行病凸显了国家及地方卫生系统是否强

疫情数据背后的海南“娘子军”

海口市海府路40号是海南省疾控中心的所在地。海南自拉响新冠肺炎警报至今,省疾控中心大楼的1003室就成了24小时有人坚守的地方。

Cell: 何以健康,唯有少食...

北京时间2月28日,发表在《Cell》的这篇研究中,来自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基因组研究所和美国Salk研究所等机构的联合科学家团队提供了迄今为止关于限制热量饮食对大鼠细胞影响最详实的报告。虽然热量限制的益处早已为人所知,但新研究结果表明,这种限制可以防止细胞途径的老化。

拓展阅读

悲痛!北大公共卫生学院全球卫生学系副主任谢铮离世,年仅41岁

据北京大学消息,其公共卫生学院全球卫生学系副主任、副教授谢铮医治无效于6月4日下午在北京去世,享年41岁。

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 为维护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6月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专家学者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提高薪资待遇!多地发力公卫人才队伍建设

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各地纷纷出台加强公卫体系尤其是公卫人才队伍建设的硬核措施。

张文宏:永远有更新的病,上海要建立世界一流的公共卫生体系

4月8日10:00,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宗明副市长和市卫生健康委、市疾控中心负责人及有关专家,介绍《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若干意见》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公卫增加新任务,基层医生要做好这件事

将新冠肺炎出院患者全部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范畴,作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重点人群进行管理。

国家卫生健康委:这项公卫新增服务,具体做法来了

近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印发医养结合机构服务指南(试行)的通知》。 提到“医养结合”,可谓是近年大热,一方面,2019年新增19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其中有一项就是老年健康与医养结合服务管理;另一方面,在去年10月“敬老月”活动有关情况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老龄健康司司长王海东曾提出,要加强社区和农村医养结合的补短板工作。① 社区方面主要是依托社区医疗卫生机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