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性血流阻断法适用大肝癌切除

2012-04-14 鲍爱宁摘编 医学论坛网

  最近,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研究所肿瘤医院腹部外科的研究人员的一项研究显示, 解剖性血流阻断法适用于邻近主干血管的大肝癌切除。该研究发表于2012年第4期《中华医学杂志》。   该研究旨在观察解剖性血流阻断法的临床效果,探讨其在大肝癌切除过程中的适用范围。   王黎明等研究人员选择接受手术切除的大肝癌病例212例,按血流阻断方式分为A组(解剖性血流阻断法)与P组(Pri

  最近,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研究所肿瘤医院腹部外科的研究人员的一项研究显示, 解剖性血流阻断法适用于邻近主干血管的大肝癌切除。该研究发表于2012年第4期《中华医学杂志》。

  该研究旨在观察解剖性血流阻断法的临床效果,探讨其在大肝癌切除过程中的适用范围。

  王黎明等研究人员选择接受手术切除的大肝癌病例212例,按血流阻断方式分为A组(解剖性血流阻断法)与P组(Pringle法),按肿瘤与肝内血管的毗邻关系分为中央型和周围型,比较A组与P组的临床效果。

  结果显示,两组病例背景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失血量[A组(632±437) ml,P组(546±549)ml]、输血病例数(A组44.33%,P组33.0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较P组术后第1天、第7天丙氨酸转氨酶(ALT)及总胆红素(TBIL)水平恢复的快(P<0.05);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部位分类后:中央型肝癌A组较P组:术中出血量、输血病例数减少;术后ALT及TBIL恢复快(P<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住院时间缩短。周围型肝癌A组较P组:术中出血量,输血病例数增加;术后ALT、TBIL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研究链接:解剖性血流阻断在大肝癌切除中适应证的选择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709955, encodeId=f2b81e099558f,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7ac59e67604'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阻断#</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26,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97676, encryptionId=7ac59e67604, topicName=阻断)],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b5ca31824852, createdName=41514497@qq.com, createdTime=Thu Mar 14 07:31:00 CST 2013, time=2013-03-14, status=1, ipAttribution=)]

相关资讯

口服双膦酸盐与食管癌无关

     中国台湾学者4月6日在线发表于《癌症流行病学、生物标志物和预防》(Cancer Epidemiology, Biomarkers & Prevention)杂志的一项基于人群的研究提示,口服双膦酸盐的持续时间和频率均与食管癌风险无关。   相关链接:Oral Bisphosphonates and Risk of Esophageal

卫生部称将建人口死亡登记制度

  11日在福州举行的全国卫生统计信息工作会议传出信息,从今年起,卫生部将组织开展居民健康水平影响因素测量方法及标准研究,推动建立人口死亡登记制度,逐步建立人口死亡登记信息库。   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主任孟群介绍,为加强实有人口管理,由公安部牵头、卫生部等6个部委共建的《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建设项目已经启动,今年将开展先导工程,由卫生部推动建立全国人口死亡登记制度。   孟群表示,

EGFR可以作为NSCLC治疗靶标

     日本学者4月11日在线发表于《临床肺癌》(Clinical Lung Cancer)杂志的一项研究表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可作为EGFR活化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治疗靶标,即使在EGFR未发生突变的情况下也是如此。   相反,在EGFR未活化NSCLC患者中,EGFR不能作为治疗靶标,即使存在EGFR蛋白表达的情况下也是如此。   对EGFR酪氨

NeuroD蛋白在胰腺癌高表达

  最近,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病理科的研究人员的一项研究显示,神经源性分化蛋白(NeuroD)在胰腺癌中呈高表达,可能参与了胰腺癌的发生和进展,并且与胰腺癌的增殖、p53信号通路和肿瘤神经浸润之间密切相关。该研究发表于2012年第1期《中华病理学杂志》。   该研究旨在探讨NeuroD蛋白在胰腺外分泌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王洋等研究人员应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研究N

整合组学分析法可筛选骨肉瘤标志物

  最近,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骨科的研究人员的一项研究显示,整合组学分析法是一个稳定有效的筛选骨肉瘤早期诊断标志分子的方法,可以作为骨肉瘤早期诊断的监测平台。该研究发表于2012年第3期《中华医学杂志》。   该研究旨在建立整合组学分析方法以筛选骨肉瘤早期诊断的生物标志分子。   李国东等研究人员分别采用基因芯片和SELDI-TOF-MS技术筛选候选的骨肉瘤标志基因和骨肉瘤血清标志物。运用

hs-CRP示曲妥珠单抗心脏毒性

  美国和澳大利亚学者4月4日在线发表于《乳腺癌研究和治疗》(Breast Cancer Research and Treatment)杂志的一项研究表明,定期监测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有望用于预测曲妥珠单抗诱发的早期乳腺癌患者的无症状心脏毒性。   该研究前瞻性地纳入了54例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并评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