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细菌效应物NleB的毒性机制

2013-09-16 Nature中文网 Nature中文网

以前的研究工作从肠道致病性大肠杆菌识别出一组效应物,它们能抑制宿主“核因子-B” (NF-B) 信号作用,而它们当中只有一个,即NleB,是活体中细菌毒性所需的。本期Nature上发表的两篇论文演示了NleB作用的独特机制。它直接以死亡受体信号复合物为作用目标,结合到包括TNF受体、FAS、RIPK1、TRADD 和FADD在内的多种含DD的蛋白的“死亡域”(DD) 上。DD被发现起一个N-a

以前的研究工作从肠道致病性大肠杆菌识别出一组效应物,它们能抑制宿主“核因子-B” (NF-B) 信号作用,而它们当中只有一个,即NleB,是活体中细菌毒性所需的。本期Nature上发表的两篇论文演示了NleB作用的独特机制。它直接以死亡受体信号复合物为作用目标,结合到包括TNF受体、FAS、RIPK1、TRADD 和FADD在内的多种含DD的蛋白的“死亡域”(DD) 上。DD被发现起一个N-acetylglucosamine (GlcNAc) 转移酶的作用,后者修饰一个保守的DD精氨酸,阻断“受体-适配体”相互作用。这些发现表明,GlcNAc修饰是细菌毒性所必需的,能够调控死亡受体信号作用。(生物谷 Bioon.com)

原文下载

Li S, Zhang L, Yao Q, Li L, Dong N, Rong J, Gao W, Ding X, Sun L, Chen X, Chen S, Shao F.Pathogen blocks host death receptor signalling by arginine GlcNAcylation of death domains.Nature. 2013 Sep 12;501(7466):242-6.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879673, encodeId=9f7f18e967322,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3b2112532d8'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Nat#</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29,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12532, encryptionId=3b2112532d8, topicName=Nat)],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2e6f107, createdName=liye789132251, createdTime=Tue Nov 26 02:49:00 CST 2013, time=2013-11-26, status=1, ipAttribution=)]
    2013-11-26 liye789132251

相关资讯

ACS Nano:利用纳米粒子对免疫细胞重编程来对抗癌症

日前,科学家研发出了一种新的抗癌技术——他们使用纳米粒子来对免疫细胞进行重新编程,使其能识别并攻击癌症。研究发表在美国化学学会最新一期的《纳米》(ACS Nano)杂志上。【原文下载】 免疫系统是人体最重要的保卫系统,其主要作用是“查获”并破坏威胁人体健康的细菌和病毒,但免疫系统并非完美无缺,很多癌细胞能避开免疫系统的“火眼金睛”,因为其同正常的细胞非常像,这就使癌细胞能在身体内自由地繁殖

Science:解析哮喘的病因机制

日前,来自贝勒医学院医学系免疫学、过敏和风湿病部主任 David Corry 博士将过敏反应比作为计算机。“计算机的核心是它的CPU或集成电路芯片。而我们正在寻找驱动过敏性疾病的芯片。” 在发表于 8 月 16 日《科学》(Science)杂志上的一份研究报告中, Corry 和同事们描述了这一芯片的一个重要组件——一个称作为 TLR4 (toll-like receptor 4)的分子在激

Nat Med:增进免疫系统功能有助抗癌

日前,来自美国费城儿童医院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发现,一种通过增强人体免疫系统而后有助克癌的新方法。研究显示,至少一种肺癌细胞在调节T细胞攻击下受到遏制。新治疗方法可以保持微妙平衡,使得人体免疫系统在攻击癌细胞同时却不去攻击人体自身健康器官和组织。 动物实验结果已经显示这种通过调整免疫系统的方法可能会最终导致癌症新疗法的推出。研究发现成果已经在《自然-医学》杂志刊登。【原文下载】

Immunity:激素和微生物驱动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性别偏差

众所周知女性可以装载比男性更强大的免疫反应,但这种防止感染的增强保护反应会导致女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有更大的风险。 8月22日在Immunity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揭示了自身免疫性疾病性别偏差的根本原因,阐述了某些多见于男性的肠道微生物是如何可以帮助保护他们抵抗1型糖尿病的。【原文下载】 这项新研究表明,微生物配合性激素造成这种了这种性别偏差。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性别偏差是众所周知的,但科学

Nat Rev Immunol:一种垂钓消炎的机制

富含鱼油的一顿饮食的好处——例如格陵兰岛爱斯基摩人的2型糖尿病的低发病率——被部分归结于欧米伽3(ω3)脂肪酸的抗炎作用。对造成这些作用的机制的有限了解如今表明与NLRP3(NOD-、LRR-和热蛋白结构域-包含3)炎性体的直接抑制有关。【原文下载】 当脂多糖引物源自骨髓的巨噬细胞被与ω3脂肪酸二十二碳六烯酸(DHA)预处理时,胱天蛋白酶1的活化、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IL-18的释放

PNAS:清华大学王新泉等人解析IL-33与受体作用的结构机制

IL-33是IL-1家族的一个重要成员,在宿主防御及疾病的先天和适应性免疫反应中发挥着多效活性。IL-33通过它的配体结合主要受体 ST2 和IL-1受体辅助蛋白(IL-1RAcP)来发送信号,这两种受体均为IL-1受体家族成员。 为了阐明IL-33与它的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来自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等机构的研究人员确定了分辨率为 3.27 的 IL-33 与 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