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车迟迟不来,背后是老龄化和“迷信”三甲

2017-03-29 陈斯斯 澎湃新闻

日前,一段发生在上海高架上的“私家车早高峰让道急救车”视频引来许多网友点赞。然而,近年来急救车迟迟不来的现实屡屡见诸报端,让市民对医疗急救行业存在着误解与偏见。作为有着2400余万常住人口的特大型城市,上海在经历深度老龄化的同时,对急救资源的要求逐年增加。随着去年上海市政府《关于深化本市院前急救体系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出台,在新的一年,上海在院前急救体系方面将有何突破,又将为市民带来哪些体

日前,一段发生在上海高架上的“私家车早高峰让道急救车”视频引来许多网友点赞。

然而,近年来急救车迟迟不来的现实屡屡见诸报端,让市民对医疗急救行业存在着误解与偏见。

作为有着2400余万常住人口的特大型城市,上海在经历深度老龄化的同时,对急救资源的要求逐年增加。

随着去年上海市政府《关于深化本市院前急救体系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出台,在新的一年,上海在院前急救体系方面将有何突破,又将为市民带来哪些体验和感受。

2017年伊始,记者深入急救一线,试图还原急救现状与背后原因,从急救分站与车辆、急救人员队伍的变化、急救业务与非急救业务的剥离以及急救技能的普及等方面的改变与完善,展现上海市在院前急救领域正经历的一次“突变”。

“打不通的120,等不来的急救车。”部分上海市民时不时会有类似说法。

急救车迟迟不来的背后是城市急救资源紧缺,涉及急救人员招录难、急救医生稀缺、城市道路拥挤等诸多因素。

这些因素之后还有观念的原因。在急救女医生赵炯看来,近年来“坚持要去三甲医院”的就医观念,导致急救车或耗在舍近求远的路上,或陪着病人等待爆满的急诊床位空出,无法抽出担架去接下一趟任务。

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相关工作人员呼吁,建立一套院前急救——急诊科院内急救——ICU救治体系,让急救车与院内急救互通信息、快速交接,已显得尤为重要。

“大家都想送到三甲医院”

谈及急救车资源紧缺,入行20年的急救女医生赵炯说,这是近3年才遇到的。

“以前,老百姓对急救车的需求并没那么大,也没有那么多人坚持要去三甲医院。”她认为,正是这种观念的变化,让三甲医院急诊爆满成为常态,从而导致急救资源无法被合理分配。

2017年1月3日8时许,赵炯与随车的1名担架员、1名司机共同前往光复西路上的一个小区——79岁的盛老伯早晨7点半晕倒在家中厕所,因有冠心病史,做过心脏手术,家属坚持要送他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考虑到当时正值早高峰道路拥挤,赵炯与同事反复劝说,家属才答应去离家最近的一家三甲医院。

“大家都想送到三甲医院去看,而不是离家最近的医院。”赵炯说,她接触的很多病人家属,情急之下只想选择自己眼中最好的医院、最好的医生,“个别家属执意要送较远的医院,急救人员也无法拒绝,但耽误的就是当车病人和下一车病人。”

这种观念也让三甲医院人满为患。

1月3日上午9时许,家住宜川路的85岁沈老伯因心脏不好,需要紧急送往附近的三甲医院救治。赵炯与随行同事出车至小区用了12分钟,从小区到医院仅用10分钟。然而到医院后,赵炯看到的是被病床占据的急诊大厅。急诊室门口的救护车从1辆增加到4辆,沈老伯在急救车担架上躺了半小时,才等到床位空出。另一名患者更是在担架床上整整躺了1个多小时。

赵炯说,近年来她最久等过近半天,她的同事则更久——一天深夜,她的同事在一家三甲医院等病床等到了白天,这个深夜仅仅出了一次车。

“有车在这里等着,就表示下一个等待120的病人也得等。”赵炯说,三甲医院想尽办法,利用有限的空间扩大急诊资源,增加急诊病床;120方面也在区域内每天派出3-4辆“送床车”,“送床车”可以把移动病床送到医院,及时将病人使用过程中的担架车送上急救车,去救下一个病人。“但‘送床车’毕竟有限,供不应求,尤其是高峰时间。”她说。

老龄化加剧急救资源紧张

在赵炯看来,除了“迷信”三甲医院,急救资源紧张的更深层原因是城市的深度老龄化趋势、疾病谱的改变。

据2016年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统计,近年来上海市每年院前急救业务量呈现5%-8%的递增,在急救服务人群中,60岁以上占68%,80岁以上占42%。其中,心脑血管疾病位列第一,此外还有肿瘤以及多发病、常见病等。老年病、非危重急症类疾病病人近几年成为上海院前急救系统的主要服务人群,且比例日渐增长。

一家三甲医院的急诊科负责人透露,在医院抢救室滞留的病人多为老年多系统疾病、肿瘤终末期和各种外伤后遗症病人。他们往往缺乏严格的专科收治指征,短期内又难以好转或治愈,滞留在抢救室及周边非医疗区域。

针对院前急救体系建设,上海市卫计委等多部门开展过一项调研。调研显示,当前市级医院的急诊服务均处于饱和或过饱和状态,床位使用率全部大于100%,病人在抢救室滞留时间在4.5至7天不等,并且有近35%的病人长期滞留。而在急诊留观病人中,超过72小时以上的病人,65岁以上占据92.62%。


如何让急救车少些“干等”?

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相关工作人员表示,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建立一套“院前急救-急诊科院内急救-ICU救治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以美国为例,在转送伤员时,急救人员先电话联系接收医院的急诊科医生,当病人表现出需要到创伤治疗室的症状时,接诊队伍会立即启动,来到创伤治疗室,并自行安排担架等待病人到来。而日本的急救医疗情报中心掌握医疗机构的情况,包括医生、床位、手术条件等,起到了衔接急救医疗体系和急救运送体系的作用,还与消防机构保持密切联系,一旦接到呼叫,可迅速根据病情选择最恰当的医疗机构。

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相关人士表示,与发达国家相比,当前国内的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在院前院内衔接等方面还存在差距。

不过,上海已经在部分市级医院开始试点急诊-ICU一体化管理模式,旨在实现院内急救诊疗流程无缝衔接,诊疗服务全程控制。

上述相关人士表示:“要达到急救资源合理利用,首先需要加大宣传和信息公开,强调急救病人就近医疗的原则;二是要加强院前院内信息交互规范,建设急救车与院内急救的实时交互平台,实现快速交接、无缝衔接。”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2)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344677, encodeId=82a213446e7ba,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225d8029411'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老龄化#</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30,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80294, encryptionId=225d8029411, topicName=老龄化)],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e5742500212, createdName=12498f17m66暂无昵称, createdTime=Fri Mar 31 12:16:00 CST 2017, time=2017-03-31, status=1, ipAttribution=),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552317, encodeId=5e4f155231ee7,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a8d5196997c'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三甲#</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27,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19699, encryptionId=a8d5196997c, topicName=三甲)],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88e914287502, createdName=陈吴1239, createdTime=Fri Mar 31 12:16:00 CST 2017, time=2017-03-31, status=1, ipAttribution=)]
  2.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344677, encodeId=82a213446e7ba,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225d8029411'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老龄化#</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30,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80294, encryptionId=225d8029411, topicName=老龄化)],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e5742500212, createdName=12498f17m66暂无昵称, createdTime=Fri Mar 31 12:16:00 CST 2017, time=2017-03-31, status=1, ipAttribution=),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552317, encodeId=5e4f155231ee7,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a8d5196997c'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三甲#</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27,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19699, encryptionId=a8d5196997c, topicName=三甲)],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88e914287502, createdName=陈吴1239, createdTime=Fri Mar 31 12:16:00 CST 2017, time=2017-03-31, status=1, ipAttribution=)]
    2017-03-31 陈吴1239

相关资讯

默哀:内蒙古120深夜出诊,车上医护全部遇难!

1月23日,我国南方遭受“霸王寒流”来袭,当南方小伙伴们在零度的天气里晒“冷”晒“冻”晒“雪”时,北方的朋友圈却有这样一篇悼念文,悼念在零下26度的寒夜里接送病人而不幸牺牲的医护们: 1月23日晚,零下26度,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境内,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人民医院120医务工作者在深夜出诊时遭遇大型车祸,4死(3 位医护人员,1 位患者)1伤(1位患者家属),车上医护人员无一幸免,患者家属正住院治

遇上心梗,急救车到来前你能做什么?

如果碰到急性心梗或怀疑急性心梗的患者,在急救医生到来之前,应该这么救:第一,让患者安静休息,避免刺激如果患者在运动时发生胸痛,那就立刻让他停止运动。如果患者情绪激动,那一定要尽力让他恢复平静。电视剧里常常有这样的场景,老父亲被孩子气得不行,突然捂住胸部。这不是虚构的场景,因为心脏病发作很多时候跟情绪有关。这个时候,就算有天大的矛盾,也不要再气对方了,一句“都是我不对,您别生气”,就让老爷子的情

120急救被诉迟到致患者死亡 家属索赔8万

京华时报漫画谢瑶 年逾八旬的闫老爷子在早高峰乘坐公交车时突然晕倒,在场的好心人帮助拨打了120急救电话,但急救车辆迟迟未到达现场。其间,好心人又拨打了999急救电话,将闫老爷子送往医院,途中闫老爷子不幸过世。闫老爷子的家属认为,沙河医院120急救站点距离闫老爷子晕倒的地点仅有7公里的距离,车程在10余分钟,但急救车用了整整1个小时才到达现场,延误了闫老爷子的救治。闫老爷子的家属因此将

JAMA:急救车溶栓治疗的评估

卒中是致死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时,一旦经脑成像排除脑出血后,使用组织性纤溶酶原激活剂(tPA)进行溶栓是主要的治疗选择。溶栓时间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的预后至关重要。 在脑卒中时,神经元快速死亡,并且随机安慰剂对照试验显示tPA有时间依赖性效果:越早用于治疗(90min以内),预后越好。然而,只有少数卒中患者接受tPA溶栓治疗,并且根据欧洲卒中登记情况显示,这少数人中只有11%的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