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斜肌减弱术

2016-03-06 MedSci MedSci原创

下斜肌减弱术

  (一)下斜肌部分切除术

  [手术步骤]

图1 图2

  1.在眼球的颞下象限,距角膜缘9mm,作与角膜缘平行的结膜切口,长为8mm,贯穿结膜、眼球筋膜和肌间膜,直达巩膜(图1),切口必须位于眶下脂肪垫之前。

  2.将蝇头剪伸入切口,紧贴巩膜,分离巩膜与下斜肌面之间的丝状联系(图2)。

  3.在直视下钩起下斜肌,先将两个大斜视钩分别伸到外直肌和下直肌附着点后,再同另一小钩钩起结膜眼球筋膜切口的后唇。在切口深处,位于巩膜与后Tenon膜的交界处,可见下斜肌的前缘(图3)。

图3 图4

  4.用小斜视钩钩起下斜肌的前缘。注意只钩起肌肉的前沿而避免将肌间膜(后Tenon膜)穿通。引起不必要的眶脂肪脱出,产生出血和术后牵引粘连(图4)。

  5.用剪子或手术刀分离出小斜视钩的尖端露出斜视钩(图5)。

图5 图6

  6.再用两个大斜视钩代替小斜视钩,将与下斜肌有联系的筋膜层组织从分离干净,露出5~8mm长的下斜肌,撤出外直肌和下直肌附着处的斜视钩(图6)。

  7.用两个止血钳分开6~8mm距离,钳往下斜肌肌膜(图7)。

图7 图8

  8.用剪刀或手术刀切除夹在两个止血钳之间的5mm长的斜肌,用电烙器烧灼肌肉断端以后撤走止血钳,使下斜肌退缩(图8)。

  9.间断或连续缝合结膜切口(图9)。

图9 图10

  [术中注意事项]

  1.在下斜肌切除术时很容易残留部分下斜肌肌肉未剪断,因而影响手术效果(图10、11、12)。

图11 图12

  2.因此在切除肌肉后应仔细检查下斜肌后部,如果发现有窄条肌肉遗留则切除之(图13、14)。

图13 图14

  3.为了避免这一手术合并症,可在切除肌肉前首先找到下斜肌后缘(图15),另用一个钩钩起遗留的肌肉(图16),与肌肉合并切除(图17)。

图15 图16

  (二)下斜肌后徙术

  [手术步骤]

  1.下斜肌后徙术的切口,定位和暴露方面与切除术同(图18、19、20)。

图17 图18
图19/td> 图20

  2.将两根针和线或一根双针褥线在近外直肌下缘的下斜肌两侧,安置套环缝线(套环缝线安置在距离下斜肌附着点2mm处),注意仔细观察,必须将全部肌肉纤维包括在缝线内,因此必须分离出下斜肌的整个宽度,将肌肉与其下的巩膜完全脱离(图21)。

图21 图22

  3.剪断下斜肌(图22)。

  并将其固定在拟后徙处的巩膜上。缝合结膜切口(图23)。

图23 图24

  [术中注意事项]

  下斜肌后徙术的优点是可以根据下斜肌功能亢进的程度决定后徙量。为“+”的亢进,则后徙下斜肌6mm;为“++”的亢进后徙下斜肌10mm;“+++”的亢进后徙下斜肌14mm,这是最大的后徙量,但仍不足以纠正“++++”的亢进。Parks的经验是,做6mm后徙时,将离断的下斜肌前角(鼻侧角)缝线固定在下直肌附着点颞侧4mm的结膜上,后角(颞侧角)缝在颞侧7mm处;做10mm后徙时,将前角缝在下直肌附着点颞侧2mm向后3mm处,后角缝线安置在再向后3mm处,做14mm后徙时则将两根缝线缝在颞下涡状静脉穿出巩膜处的两侧。本术的缺点是操作比下斜肌切除术或截腱术更困难。

  (三)下斜肌断腱术

  下斜肌断腱术仅将下斜肌与巩膜附着处离断,听其自然退缩,断端无需烧灼,也不用缝线,操作迅速简便,不足处是无法控制断端重新附着的位置。一般趋势是该肌肉附着在原附着点在附近或在外直肌下缘。效果不如下斜肌部分切除术(图24、25)。

图25

  在所有的垂直肌手术中,下斜肌加强术(折叠术和前徙术)的效果最差,适应证很少,一般很少施行,故不作介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