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Eur Radiol杂志近期(7-8月)文献一览!

2017-10-03 shaosai MedSci原创

【盘点】Eur Radiol杂志近期(7-8月)文献一览!

①Eur Radiol:晚期视网膜母细胞瘤在常规MRI结合扩散加权成像和组织病理学结果的相关性

在婴幼儿眼病中,是性质最严重、危害性最大的一种恶性肿瘤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是婴幼儿最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对视力和生命有严重的威胁和危害。发生于视网膜核层,具有家族遗传倾向,多发生于5岁以下,可单眼、双眼先后或同时罹患,本病易发生颅内及远处转移,常危及患儿生命,因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是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本研究为了验证常规MRI发现晚期眼内视网膜母细胞瘤的诊断准确性和其结合ADC值与高危预后指标的相关性并将结果发表在Eur Radiol上。

本研究共纳入了63例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患者。分析MRI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和准确率。另外,评价ADC值与高危预后指标的相关性。

MRI显示视神经板后段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3.3% (95% CI:44.9-92.2%) 89.6% (95% CI:77.3-96.5%),而显示脉络膜受累的特异性仅为31.8% (95% CI 13.9-54.9%)。此外,由于敏感性和PPV低,MRI不能显示视神经早期受累。然而,MRI排除巩膜和睫状体受累的正确率较高,有较高的NPV。

ADC值在体积较大、未分化并有视神经和巩膜受累的肿瘤中明显减低(all p<0.05)。然而,在ADC值与脉络膜或睫状体浸润间并无显着相关性。另外,ADC值与Ki-67指数成负相关(r=-0.62, P=0.002)。

本研究表明,常规MRI在预测视神经母细胞瘤的轻度浸润是有缺陷的,在诊断方面尚有提升的空间。然而,ADC值与某些高危预后指标是有相关性的。


②Eur Radiol:术前想知道食管癌T分期,是用MRI还是超声内镜?

食管癌T分期为Tx:原发肿瘤不能确定;T0:无原发肿瘤证据;Tis:重度不典型增生;T1:肿瘤侵犯粘膜固有层、粘膜肌层、或粘膜下层;T1a:肿瘤侵犯粘膜固有层或粘膜肌层;T1b:肿瘤侵犯粘膜下层;T2:肿瘤侵犯食管肌层;T3:肿瘤侵犯食管纤维膜;T4:肿瘤侵犯食管周围结构;T4a:肿瘤侵犯胸膜、心包或膈肌(可手术切除);T4b:肿瘤侵犯其他邻近结构如主动脉、椎体、气管等(不能手术切除)。本研究为了比较可切除食管癌(OC)T分期在使用VIBE序列和内镜超声(EUS)与组织病理学确认的T分期的相关性,并将结果发表在Eur Radiol上。

本研究共纳入了43例经内镜证实但CT和EUS对肿瘤分期并不明确的OC的患者,行3T MRI扫描。由两名放射科医生和一名内镜医生分别独立地对肿瘤T分期进行分析,并与术后病理结果比较。利用一致性检验分析VIBE序列和EUS对T分期的一致性并与术后病理T比较。

结果为,EUS与病理T分期的符合率为69.8%(30/43),VIBE与病理T分期的符合率在两观察者分别为86.0% (37/43) and 90.7% (39/43)。对于T1/T2期肿瘤,在VIBE阅片者((90.5%、100%)和EUS医生(100%)都具有很高的准确率;与病理学分期结果相比,对于T3/T4期,VIBE阅片者的准确率分别为81.8% 、90.9%,而对于EUS观察者准确率为68.2%。

本研究表明,对比增强VIBE序列对T分期为T1/T2的可切除OC来说与EUS的作用是相当的,而在T3/T3分期的肿瘤中要优于EUS。


③Eur Radiol:新技术!多光谱光声层析成像中正常乳腺组织和恶性病变的影像特点

“多光谱光声层析成像(MSOT)是一种新的成像技术,可以无创定量血红蛋白相关的组织灌注和氧合作用,”德国纽伦堡大学Maximilian J. Waldner博士和同事们写道。“这种方法使用近红外波长短脉冲激光的激发在靶向组织中诱导光声效应,这会导致检测到热膨胀引起的声波。”利用光声效应具有高分辨率(~250 μm)、组织穿透力强(>1 cm)的特点。超声包含病变解剖学信息,MSOT能够基于组织内在的生色团的特点提供功能学信息。本研究旨在结合超声/MSOT成像评价乳腺癌患者与健康志愿者的差异性,并将结果发表在Eur Radiol上。

使用临床掌上型MSOT系统对健康志愿者(n=6)和典型浸润性乳腺癌(n=5)和原位管癌(DCIS,n=2)患者。在0.5、1.0和1.5CM深度,选择波长700~ 850在评价代表血红蛋白和氧饱和度的MSOT值。

在健康志愿者乳腺表浅组织在各种波长间可获得可重复性稳定的MSOT信号。相比,在浸润性乳腺癌中,血红蛋白信号增高,表明肿瘤具有高灌注的血供和肿瘤环境。对DCIS,与健康志愿者相比,MSOT值仅有轻度的差异。

本研究表明,MSOT成像初步研究表明其能够对组织成分和生理学特征提供稳定可重复的数据,从而具有鉴别实性恶性病变和正常组织的潜能。


④Eur Radiol:MRI诊断直肠癌术前化疗前后壁外静脉浸润的诊断和预后价值

直肠癌的病因目前仍不十分清楚,其发病与社会环境、饮食习惯、遗传因素等有关。直肠息肉也是直肠癌的高危因素。目前基本公认的是动物脂肪和蛋白质摄入过高,食物纤维摄入不足是直肠癌发生的高危因素。本研究旨在评价MRI鉴别直肠癌患者术前化疗壁外静脉浸润(EMVI)的诊断能力及其预后意义,并将结果发表在Eur Radiol上。

本研究共纳入了2008-2010的200例行术前CRT并行手术治疗的直肠癌患者。两名放射科医生独立分析CRT前后的MRI图像。以病理EMVI为参考标准,探究pre-CRT MR-EMVI (MR-EMVI) 和 post-CRT MR-EMVI (yMR-EMVI)的诊断能力。评价MRI表现和病人预后,如无病生存(DFS)和整体生存(OS)的相关性。另外,亚组分析MR- or yMR-EMVI阳性的患者来确定MRI表现有EMVI的严重程度在患者预后的重要性。

结果为,yMR-EMV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6.19%、79.75% (AUC: 0.830)。在单变量分析中,yMR-EMVI是DFS (P = 0.027)唯一显着相关的MRI因素。yMR-EMVI (+)的患者平均DFS要明显少于yMR-EMVI (-)的患者:57.56 月vs. 72.46月。

本研究表明,yMR-EMVI具有良好的诊断能力。yMR-EMVI是唯一一个与EMVI相关的MRI因素,在单变量分析中与DFS具有相关性;然而,在多变量分析中并无显着相关性。


⑤Eur Radiol:肺毛霉菌病:CT图像上影像学改变与临床和病理间的相关性

肺毛霉病(puhmonary mucormycosis)是由毛霉菌目致病菌引起的肺感染性疾病。虽然少见,但发展迅速,死亡率高。临床上以毛霉菌和根霉菌较为常见,前者主要侵犯肺,后者多累及到鼻窦、眼、脑及消化道,并可血行播散到全身。肺毛霉菌病可为原发感染,也可继发于鼻窦病变或毛霉菌败血症。本研究为了评价肺毛霉菌病CT的动态变化和外周血嗜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NC)的相关性,并将结果发表在Eur Radiol上。

自1997.2-2016.6共有20例免疫低下的病人经组织病理学证实为肺毛霉菌病的患者。在基线时CT检查(n=20)和随访的CT检查(n=15)中,评价肺部病变的特征和随访中的变化特点及其与ANC变化的相关性。

结果为,所有患者免疫低下。在首次CT检查时,结节(≤3cm)或肿块(>3cm)以及实性毛玻璃影(18/20, 90%)是最常见的影像学表现。在随访CT中,共有(13/15, 87%)处病灶发生形态学改变,包括反晕(RH)征、中心坏死和空气新月征。尽管所有病例并未按着相同的时间线发生相似的形态学改变,不同的改变形式在所有的患者中都能观察到。在13/15例患者中,形态学的连续变化与ANC的再生具有相关性。

本研究表明,肺毛霉菌病在CT图像上通常表现为实性或结节/肿块合并晕征。随着治疗和ANC的再生,形态学会出现RH征、中心坏死空洞或空气新月征。


⑥Eur Radiol:股动脉长节段闭塞的形态学表现与病变阶段的相关性

本研究旨在探究形态学特点来预测长节段(>10 cm)股动脉慢性完全闭塞(LSF-CTO)血管成形术的血管再通情况,并将结果发表在Eur Radiol上。

研究人员回顾性评价了行LSF-CTO血管再通的患者的CTA和DSA形态学表现。根据估计时间,慢性完全闭塞的阶段分为早期(3-12月)和晚期(>12)。形态学特征主要包括铸型、病变长度、钙化、近端分支、侧支循环、径流血管伴随动脉闭塞作为预测指标。利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上述指标与晚期CTO和逆行性动脉技术的相关性。

本研究共纳入了119例患者的137侧肢体137处CTO。总体,共有122 CTOs (89.1%)成功实施了血运再通。Flush闭塞[odds ratio (OR) 2.958;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1.172-7.465; p = 0.022]、大的侧枝(OR 2.778; 95% CI 1.201-6.427; p = 0.017)和TransAtlantic Inter-Society Consensus II D级病变(OR 1.743; 95% CI 1.019-2.981; p = 0.042)是晚期CTO的预测指标。Flush闭塞和大的侧枝与逆行性动脉技术成功的几率具有相关性。

本研究表明,Flush闭塞和大的侧枝与晚期CTO具有相关性,并需要逆行性动脉技术进行血运重建。


⑦Eur Radiol:急性心肌梗死后微血管损伤对原始T1和T2*弛豫值的影响:非对比增强对梗死评估的启示。

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基础上,由于某些诱因致使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血中的血小板在破裂的斑块表面聚集,形成血块(血栓),突然阻塞冠状动脉管腔,导致心肌缺血坏死,另外,心肌耗氧量剧烈增加或冠状动脉痉挛也可诱发急性心肌梗死(AMI)。原始T1 mapping和延迟钆剂增强(LGE)能够提供AMI后心肌的细微特点。本研究旨在评价在再灌注AMI患者微血管损伤(MVI)和心肌内出血对局部T1和T2*值的影响,并将结果发表在Eur Radiol上。

本研究共纳入了43例再灌注AMI的患者并在4(3-5)天后行心血管MRI(CMR)。扫描序列主要包括MOLLI T1、T2* mapping、STIR,电影成像、LGE。根据LGE定义的感兴趣区来测算T1和T2*值:刚MI核心与MVI区域不匹配是,MI核心周边区域(不包括MVI的任何区域)和远端心肌。

MI核心的平均T1值要高于MI周边和远端心肌。然而,合并MVI的20例(47%)患者的MI核心T1值要低于无MVI的患者(MVI 1048±78ms, 无MVI 1111±89ms, p=0.02)。合并MVI的患者MI核心T2*值要显着低于无MVI的患者(MVI 20 [18-23]ms, no MVI 31 [26-39]ms, p<0.001)。

本研究表明,MVI可能会对MOLLI测量的原始T1值有影响。T2* mapping表明这可能是因为心肌内出血的结果。上述结果对AMI后原始T1值的变化有重要启示。

(文章详见——Eur Radiol:急性心肌梗死后微血管损伤对原始T1和T2*弛豫值的影响:非对比增强对梗死评估的启示。)

⑧Eur Radiol:原发性失眠患者的脑子都在干什么?右侧脑半球脑网络的变化

失眠是指无法入睡或无法保持睡眠状态,导致睡眠不足。又称入睡和维持睡眠障碍(DlMS),为各种原因引起入睡困难、睡眠深度或频度过短、早醒及睡眠时间不足或质量差等,是一种常见病。本研究旨在探究在原发性失眠症患者静息态网络(RSNs)的变化和RSNs与临床表现的关系,并将结果发表在Eur Radiol上。

本研究共纳入了59例原发性失眠症的患者和53名健康志愿者,并行静息态fMRI(rs-MRI)。利用rs-MRI数据的独立成分分析来确定10个RSNs。利用双回归联合FSL随机非参数排列测试进行基于体素分析来分析两组数据的显着性差异。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价异常功能连接和临床指标的关系。

结果为,原发性失眠症患者在右侧额顶叶网络(FPN)区域出现了连接性下降,包括顶上小叶和顶上回。另外,在右侧颞中回和右枕外侧皮策FPN连接性减低与病程和自述焦虑症具有正性相关。

本研究表明原发性失眠症会出现右侧半球FPN的异常连接,FPN的功能异常于病程和焦虑症状相关。这有助于在静息态脑网络的角度理解原发性失眠症潜在症状的神经基础。


⑨Eur Radiol:3D ABUS与HHUS在乳腺癌病变和BI-RADS特征显示的价值

现在,很多医院的乳腺钼靶片、B超检查和磁共振检查报告诊断为乳腺改变BI-RADS多少级,引起一些女性的无谓紧张,认为2级、3级就是癌症可能的2期、3期。其实,BI-RADS(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即美国放射学会推荐的"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本研究旨在评价自动乳腺超声(ABUS)与手持传统超声(HHUS)在显示乳腺病变和BI-RADS特点的价值,并将结果发表在Eur Radiol上。

本研究自2016年1月-2017年1月共纳入了1886例乳腺密度分级为C或D的患者(年龄48.6±10.8岁),并行ABUS和HHUS检查;有1665例患者的亚组并行乳腺钼靶检查。

HHUS和ABUS的总体一致性为99.8%;kappa=0.994, p<0.0001。在HHUS中两例分级为BI-RADS 1,而在ABUS中分级为BI-RADS 4;病理结果为放射状瘢痕。3例乳腺癌在钼靶摄影分级为BI-RADS 2而在ABUS中分级为BI-RADS 4。另外2例在钼靶摄影中分级为BI-RADS 2 而在ABUS中分级为BI-RADS 5。2例乳腺癌在钼靶摄影中表现为边界清的肿块或形态欠规则,分级为BI-RADS 4,而在ABUS中分级为BI-RADS 5。

本研究表明,ABUS能够很好地显示乳腺病变及其BI-RADS特征。ABUS可能在冠状位显示形变要优于HHUS,能够对非钙化乳腺癌的检查中作为钼靶摄影的补充手段。


⑩Eur Radiol:双翻转回波MRI成像在评价髌股关节滑膜的价值

滑膜是关节囊的内层,淡红色,平滑闪光,薄而柔润,由疏松结缔组织组成。关节腔内的所有结构,除关节软骨、半月软骨板以外,即便是通过关节腔的肌腱、韧带等均全部为滑膜所包裹。滑膜分泌滑液,在关节活动中起重要作用。滑膜直接附着于关节软骨的边缘并向内贴附在关节囊内的非关节区域,覆盖在关节囊、关节内韧带、骨与肌腱表面。本研究旨在评价双翻转(DIR)序列在不使用对比剂增强的条件下评价髌股关节滑膜的价值,并将结果发表在Eur Radiol上。

由两名放射科医生独立地评价33侧膝关节的轴位DIR、强化T1脂肪抑制图像来获得观察者间的一致性。利用4分观察评分系统在髌股关节的5个水平和滑膜最厚处评价滑膜的显示和分布情况。测量每个序列中滑膜的最大厚度。

结果为,观察者间的4分评分系统一致性良好(κ = 0.736),滑膜最大厚度的位置在DIR和CET1FS的一致性很好(κ = 0.955 and 0.954)。滑膜最大厚度的区域在序列间的一致性同样很好(κ = 0.845 and κ = 0.828)。在各个序列滑膜的厚度表现出很好的相关性(r = 0.872)。

本研究表明,DIR序列对评价髌骨关节滑膜与CET1FS具有良好的相关性。DIR也许能作为在非强化的条件下评价滑膜的有用的MR技术。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