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动物所在抗中风靶标研究中取得系列进展

2017-03-06 佚名 昆明动物研究所

中风(stroke)也叫脑卒中,作为全球范围的高发病率、高致死率的疾病,中风的发病率一直以来均排在前十名。仅亚洲的中风死亡率就占居全球中风死亡率的 2 /3,在中国,每年都有近 2000 人死于中风;在西方国家中风死亡率也排在前三。此外,中风的发病年龄也横跨青年、中年、老年,甚至是儿童和青少年。缺血性中风占中风的绝大多数,约 85%,以往的研究报道缺血性中风的发生率、患病率和死亡率受到性别的影响,

中风(stroke)也叫脑卒中,作为全球范围的高发病率、高致死率的疾病,中风的发病率一直以来均排在前十名。仅亚洲的中风死亡率就占居全球中风死亡率的 2 /3,在中国,每年都有近 2000 人死于中风;在西方国家中风死亡率也排在前三。此外,中风的发病年龄也横跨青年、中年、老年,甚至是儿童和青少年。

缺血性中风占中风的绝大多数,约 85%,以往的研究报道缺血性中风的发生率、患病率和死亡率受到性别的影响,但关于抗中风靶标基因的性别异质性的研究较少。针对这一现状,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黄京飞课题组李文兴、代绍兴等人通过整合缺血性中风转录组学数据,结合汤森路透 Integrity 数据库中的抗中风靶标基因,系统地分析了抗中风靶标基因在男性和女性人群,以及老年和中青年人群的差异。分析发现,男性中风患者相比于正常男性的失调基因跟女性中风患者相比于正常女性的失调基因有着很大的差异。研究人员比较了男性和女性正常人群的差异基因并证实了以上失调基因的差异是由疾病状态引起的而非性别因素。通过 KEGG 富集分析发现男性和女性中风患者表现出严重的免疫相关通路损伤,进一步揭示了大量免疫相关的靶标基因在男性和女性中呈现相反的表达趋势(如 IL1A,IL6,IL8 等)。此外,这些靶标基因在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中也有较大的差异。目前已经有一些针对这些靶标基因的药物上市或处于研发阶段。因此,在今后的中风治疗中,需要考虑到中风的性别和年龄异质性。该研究对今后缺血性中风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试验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中风作为一个高发病率、发病前无明显症状的突发性综合疾病,不管是对于中风的急性干预治疗,还是后期的恢复性治疗都需要花费很多的财力和精力,对社会和患者家庭造成很大的负担。因此,不断地发掘有效的抗中风药物以及其抗中风机制对于中风的治疗与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的传统中药数据库记录了超过 2000 种药用植物。这些药用植物被用于治疗包括中风在内的多种疾病已经有近千年的历史。然而,依靠实验进行系统地发掘传统中草药植物中有效的小分子化合物及其作用机制是一个庞大复杂且昂贵耗时的过程。鉴于这一现状,该课题组刘家倩、代绍兴等人通过筛选中医临床抗中风治疗的中药药方,结合台湾中草药数据库记录的中药小分子化合物、汤森路透 Integrity 数据库中的抗中风靶标基因,以及 DrugBank 所有药物结构,利用分子对接的方法,从 21940 个小分子化合物中获得了 2355 个候选抗中风化合物。1564 个小分子单一靶向 15 个抗中风靶点,791 个小分子属于多靶点化合物(分别为 2 -11 个靶点)。并且候选化合物有 35 个通过可药性 ADMET 筛选,具有良好的溶解度、肠吸收等特性。该研究预测出来大量天然抗中风化合物,并解释了多种抗中风植物潜在的作用机制,为抗中风药物研发提供了一个有吸引力的起点和广阔的范围。

以上研究分别发表于 PeerJ 和《科学报告》(Scientific Reports)。该研究得到“973”研究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352758, encodeId=64611352e589e,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827d9996311'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靶标#</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31,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99963, encryptionId=827d9996311, topicName=靶标)],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4c37265, createdName=zhaojie88, createdTime=Wed Mar 08 12:53:00 CST 2017, time=2017-03-08, status=1, ipAttribution=)]
    2017-03-08 zhaojie88

相关资讯

研究证实我国近200种中药能有效治疗中风

我国科学家从近8000种中草药中发现了大量天然抗中风化合物,其中有接近200种中药植物被证实是中风治疗与恢复的常用药。该项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国际期刊《科学报告》上。

Circulation:非维生素K抗凝药在围手术期中的管理-美国心脏协会声明

非维生素K口服抗凝剂(NOAC)现在广泛用作华法林的替代治疗药物,主要用于预防心房颤动和静脉血栓栓塞中发生中风。迄今为止,在临床实践中,如何管理患有出血或有出血风险的NOAC患者仍然存在着广泛的不确定性。与出血和围手术期管理的NOAC逆转相关的临床试验数据很少,建议主要来自专家意见。由于在美国缺乏商业化测定,实验室测量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因此知道最后摄取NOAC和肾脏功能的时间对于管理这些患者是至关

抑郁/焦虑增3倍中风风险!

在近期召开的美国卒中协会年会上,美国哥伦比亚大学Jonah P. Zuflacht报告的一项研究提示,精神疾病可能增加卒中风险,包括抑郁症、焦虑症、创伤后应激障碍或其他精神疾病。

Stroke:静脉溶栓在未知发作中风患者中作用的评估

未知发作的中风患者(UKO)被排除在血栓溶解治疗之外。近期,一项发表在Stroke杂志上的研究评估了静脉予以阿替普酶在UKO缺血性卒中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与的症状。研究数据来自47237名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医院内接受静脉内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医院均参与2010年至2014年间卒中国际卒中血栓溶解登记中的安全实施治疗。两组研究人群定义为:(1)UKO患者(n = 502)和(2)在中风发作4

Lancet:中风后慢性失语患者进行强化言语治疗是否有效?

失语症的治疗指南建议对中风后的慢性失语症(≥6个月)患者进行强化言语和语言治疗,但是尚缺乏大规模的1期随机对照试验对治疗有效性的评估。近期,一项发表在权威杂志Lancet上的研究旨在评估3周的强化言语和语言治疗在常规临床条件下能否改善慢性失语症患者的语言沟通。在此项多中心、平行组、优势、开放标签、盲终点的随机对照试验中,研究者们从德国19个住院或门诊康复中心招募了70岁或更年轻的失语症患者,他们至

牙龈疾病可增2倍中风风险

美国加州大学学者对6700位受试者随访15年的数据进行分析显示,牙龈疾病越严重,中风风险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