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cer Cell:北京大学张宁/李航/薛瑞栋揭示了原位和侵袭性肢端黑色素瘤的进化动力学和肿瘤免疫相互作用

2024-05-18 iNature iNature 发表于上海

该研究利用综合分子和空间分析揭示了原位和侵袭性肢端黑色素瘤的进化动力学和肿瘤免疫相互作用。

在肢端黑色素瘤(AM)中,从原位(AMis)进展到侵袭性AM (iAM)导致生存率显著降低。然而,在这个过程中的进化动力学仍然是难以捉摸的。

2024年5月16日,北京大学张宁、李航及薛瑞栋共同通讯在Cancer Cell 在线发表题为“Integrative molecular and spatial analysis reveals evolutionary dynamics and tumor-immune interplay of in situ and invasive acral melanoma”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利用综合分子和空间分析揭示了原位和侵袭性肢端黑色素瘤的进化动力学和肿瘤免疫相互作用。

图片

肢端黑色素瘤(AM)起源于手掌、脚底和指甲的黑色素细胞,是亚洲人黑色素瘤的主要亚型。AM通常在晚期诊断,经常发生转移,预后不佳早期发现和预防AM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最近的努力共同描绘了AM独特的基因组景观。然而,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晚期侵袭性AM,人们对早期AM的理解仍然非常有限。

原位AM (AMis)是一种早期肿瘤,表现为局限于上皮层的非典型黑色素细胞,呈放射状生长模式。AMis可保持多年的侵袭前阶段,而只有一小部分AMis会垂直侵入真皮层,称为垂直侵入这一临床观察表明垂直入侵的进化瓶颈可能需要额外的基因改变在此阶段之后,肿瘤细胞转变为侵袭性AM (iAM),并继续其进展和扩张,称为区域扩张。因此,阐明垂直侵袭和区域扩张过程中的关键分子决定因素和进化动力学可能为AM的早期发现和治疗干预提供线索。然而,由于AMis的诊断率低且样品纯度低,AMis的基因组景观仍然未知,并且缺乏与iAM的详细比较。

图片

机理模式图(图源自Cancer Cell 

免疫治疗的最新进展强调了肿瘤微环境(TME)在肿瘤进展中的重要作用。多组学分析揭示了黑色素瘤的不同分子亚群,包括皮肤黑色素瘤(CM)和葡萄膜黑色素瘤(UM),它们对应于不同的TME亚型,并对免疫疗法表现出不同的反应。最近的一些研究在单细胞分辨率上描述了AM的免疫抑制TME。然而,TME成分如何促进AM侵袭仍是未知的。

该研究报告了147个AMs的综合分子和空间特征,包括基因组学、大体积和单细胞转录组学、空间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AMis向iAM的垂直侵染表现为早期单克隆播种模式。随后的区域扩张表现为克隆扩张和亚克隆多样化两种不同的模式。值得注意的是,分子分型揭示了一个侵袭性iAM亚群,其特征是亚克隆多样化、上皮-间质转化(EMT)增加以及APOE+ /CD163+巨噬细胞的空间富集。体外和离体实验进一步证明APOE+ CD163+巨噬细胞通过IGF1-IGF1R相互作用促进肿瘤EMT。附件累及可预测AMis具有较高的侵袭性,而APOE和CD163可作为AMis的预后生物标志物。总之,该研究为AM的早期发现和治疗提供了启示。

原文链接:

https://www.cell.com/cancer-cell/fulltext/S1535-6108(24)00136-3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05413, encodeId=d9c722054135f,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330410333110'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黑色素瘤#</a> <a href='/topic/show?id=8fe4828097b'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肿瘤免疫#</a> <a href='/topic/show?id=730ae5409a7'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空间分析#</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7,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75409, encryptionId=730ae5409a7, topicName=空间分析), TopicDto(id=82809, encryptionId=8fe4828097b, topicName=肿瘤免疫), TopicDto(id=103331, encryptionId=330410333110, topicName=黑色素瘤)],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Sat May 18 21:24:39 CST 2024, time=2024-05-18,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相关资讯

JAMA Oncol:Talimogene Laherparepvec术前治疗显著提高晚期黑色素瘤患者5年生存率

该研究报告了术前T-VEC联合手术治疗晚期黑色素瘤患者的5年随访结果,术前Talimogene Laherparepvec (T-VEC)联合手术治疗可显著提高晚期可切除黑色素瘤患者5年无复发生存率。

读书报告 | 黑色素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耐药的分子和功能景观

本研究揭示了抗原产生和呈递受损在黑色素瘤对免疫检查点抑制的耐药性中的主导作用,突出了旨在恢复 MHC 表达、刺激先天免疫和重新表达野生型分化抗原的治疗挽救策略的重要性。

大咖谈 | 免疫抑制剂治疗irAEs对黑色素瘤预后的影响

免疫制剂对抗肿瘤治疗疗效的影响与其使用时间、免疫制剂强度相关,这为irAEs的处理提出新挑战。临床实践中需依据irAE的严重程度,受累器官性质综合考虑。

大咖谈 | 晚期黑色素瘤免疫治疗现状与进展

黑色素瘤是一种侵袭性高、预后差的恶性肿瘤。免疫及其联合治疗是晚期黑色素瘤治疗的重要手段。

读书报告 | Keynote 942研究:个体化新抗原RNA疫苗联合帕博利珠辅助治疗黑色素瘤的IIb期研究

本研究评估基于mRNA的新型个体化新抗原疗法mRNA-4157与pembrolizumab联合治疗切除的高危黑色素瘤与pembrolizumab单药治疗相比,是否能提高无复发生存率和无远处转移生存率。

大咖谈 | 转移性黑色素瘤药物治疗的中美指南比较

黑色素瘤是国内相对罕见的瘤种。尽管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靶向药物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患者的预后,然而黑色素瘤特别是转移性黑色素瘤总体生存仍有待提高。

大咖谈 | 黑色素瘤外科治疗及围手术期处理

黑色素瘤的治疗是一种综合治疗,化疗、放疗、靶免联合等各种治疗方式相互配合,患者才能最终获益。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新药的层出不穷,黑色素瘤患者的春天即将到来。

大咖谈 | 晚期恶性黑色素瘤的靶向治疗进展

东西方黑色素瘤的临床亚型、基因特点和预后差异巨大,对治疗的敏感性也不尽相同,提示我们需要更多针对中国黑色素瘤人群的探索。

读书报告 | Checkmate401研究: 纳武利尤联合伊匹木单抗一线治疗不同组织亚型晚期黑色素瘤

该研究的结果表明:纳武利尤单抗联合伊匹木单抗联合纳武利尤单抗单药治疗在晚期黑色素瘤和预后不良的患者中是可耐受的。所有治疗人群和脑转移患者的疗效相似。

大咖谈 | 颅脑黑色素瘤影像诊断

黑色素瘤是一种罕少见病,起源于外胚叶的神经嵴,主要发生于皮肤,也可发生于颅内、眼色素膜等少见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