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久坐的危害,有必要再挑几个说一说

2018-11-30 MedSci MedSci原创

2

【1】久坐时间,更高强度的身体活动或心肺健康,哪个对于心脏代谢健康更重要

近期一项新的研究调查了久坐时间(ST),高强度体力活动(HPA)和心肺健康(CRF)与代谢综合征和糖尿病状态的独立和组合(横断面)关联。使用activPAL3测量1933个成人(年龄40-75岁)ST和HPA(中度至剧烈体力活动的替代指标)。结果显示,较高的ST,较低的HPA和较低的CRF与代谢综合征和2型糖尿病相互独立的可能性更大。与具有高CRF和高HPA的个体相比,无论HPA如何,具有较低CRF的组中代谢综合征和2型糖尿病的可能性较高。低CRF和低HPA的个体患代谢综合征和2型糖尿病的风险特别高。类似地,与具有高CRF和低ST的那些相比,具有中等或低CRF的患者代谢综合征,前驱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可能性较高,但与ST无关。在CRF较高的患者中,高ST值与代谢综合征和2型糖尿病相关。在低CRF和高ST的个体中观察到代谢综合征和2型糖尿病的几率最高。这些数据表明ST,HPA和CRF都应该成为监测目标,以便最佳地降低代谢综合征和2型糖尿病的风险。

【2】老年人身体活动以及久坐时间与心血管疾病生物标志物的关系

近日,研究人员评估了客观测量的体力活动(PA)和久坐时间与60至64岁个体心血管疾病生物标志物之间的关联。该研究包含了对性别差异的调查以及肥胖可能导致关联的程度。该研究的参与者是来自于医学研究委员会全国健康与发展调查的60至64岁的795名男性和827名女性。参与者连续5天佩戴组合心率和运动传感器用于记录总体PA能量消耗(每天kJ/kg)和久坐不动(<1.5代谢当量)、轻度PA(1.5-3代谢当量)和中到高强度PA(>3代谢当量)的时间。较长的轻度PA和中到高强度PA时间以及较短的久坐时间与更有利的生物标志物水平相关。对于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和瘦素,这些差异在女性中比男性更大。脂肪量在女性中比男性更多地介导了这些关联。由此可见,老年人较长的轻度PA和中到高强度PA时间以及较短的久坐时间与更有利的心血管生物标志物谱相关。脂肪质量部分地介导了这些关联,但女性比男性更强,这解释了性别差异。

【3】久坐可增加死于14种疾病的风险


久坐的生活方式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一项澳大利亚的研究估计,人们90%的非工作时间是久坐不动的,其中超过一半的时间是在看电视或坐在电脑前。近日一项研究显示,久坐可能会以14种方式杀死一个人,包括癌症、心脏病、中风、糖尿病、肾脏疾病、自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部疾病、肝脏疾病、消化性溃疡及其他消化疾病、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症、神经障碍以及肌肉骨骼疾病。具体来说,在这项研究中,科学家们收集了来自近128,000名男性和女性(他们参与了美国癌症协会的预防研究)的数据。在研究开始时,所有参与者都未患主要的慢性疾病。在21年的随访中,有近49000人死亡。此外,研究人员指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坐的时间会越长,而患慢性疾病的人情况更为严重。

【4】三十九万人大规模观察研究显示 体弱者久坐更易患重大疾病和死亡


近期来自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的研究者们通过 39 万余人的大规模观察研究发现,握力较差、身体素质较差以及运动较少的人,最容易因久坐于屏幕前而增加死亡率和心血管疾病及肿瘤的患病率。此次研究中分析的共 391089 人的数据,来自一个大规模前瞻性人群研究——英国生物样本库(UK Biobank),这个研究中使用的数据包括全因死亡率、心血管疾病和肿瘤的发病率,以及坐在屏幕前的时间、握力、身体素质和体力活动情况。研究人员还指出,握力可以作为一个有效的衡量指标,帮助找到最能从减少静坐时间中获益的人群。想在医保和社区体系下进行身体素质测验并不容易,而检测握力是一种快捷、简单又便宜的方法,比较容易在不同的场景下作为筛查工具进行推广。

【5】定期运动可改善久坐不动的中年人的心肌僵硬度,从而预防心衰

中年人的健康状况欠佳是导致心力衰竭的风险因素,尤其是对射血分数受损的心衰。射血分数受损性心衰的进展可能是通过增加左心室(LV)的僵硬度(久坐老化的结果)来调节的。近日,一项前瞻性的、平行随机对照试验,评估高强度锻炼2年对LV僵硬度的影响。共招募61位(48%男性)健康、久坐的中年受试者(53±5年),随机分至锻炼组(34位)或观察对照组(27位)。最终53位受试者完成研究。规定的锻炼时间完成率88±11%。Vo2max增加18%,LV僵硬度减低,而对照组没有变化。锻炼可增加LV舒张末期体积,而肺毛细血管楔压不变,提示缓冲体积增大。表明既往久坐不动的健康中年人运动锻炼2年可改善其最大摄氧量并降低其心脏僵硬度。定期运动可预防久坐导致的心肌僵硬,从而预防心衰的发生。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