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代明:科学非黑即白 医学却有无数结果

2017-12-18 张红亮 健康界

世界医学发展过去如何?明天怎么办?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剑桥大学的路易·普尔教授说过,人从来没有活得像今天这么长,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健康,但是医学受到的质疑也没有像今天这么激烈。甚至有时候病人把医生杀了。“我们要活得更加健康,活得更长,但是现代医学光治病,这种办法可能让它走到了瓶颈状态。”中国工程院院士樊代明在第二届中国家庭健康大会上说到。健康大数据第二批试点受各界热捧12月8日,中央政治局第二次

世界医学发展过去如何?明天怎么办?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剑桥大学的路易·普尔教授说过,人从来没有活得像今天这么长,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健康,但是医学受到的质疑也没有像今天这么激烈。甚至有时候病人把医生杀了。

“我们要活得更加健康,活得更长,但是现代医学光治病,这种办法可能让它走到了瓶颈状态。”中国工程院院士樊代明在第二届中国家庭健康大会上说到。

健康大数据第二批试点受各界热捧

12月8日,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以后,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建设数字中国的一次实际行动,提出要加快大数据中心建设,推进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会议特别提到了要将大数据、互联网+与实体经济相融合。

美国波斯顿公司对我国健康产业的预测认为,到2035年,我国的健康产业规模将会达到17万亿美元。届时,健康产业对数字经济的贡献率将会超过45%。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金小桃介绍,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国家第二批试点受到各界的热捧,第二批试点几乎所有的省区市都表达了发展健康医疗大数据的意愿。

樊代明:整合医学是将医学各领域的先进整合

医学不就是科学吗?樊代明院士的回答是“NO”。

医学不止是科学,医学里包含了许多科学,是科学促进了医学的发展,但还有很多不属于科学的范畴,却与医学一样的重要,甚至还有比科学还要重要的东西,比如哲学、人类学、心理学等。樊代明院士讲解,医学总体应分成三个层次,即真、善、美。第三层次是真,求真务实,什么样的药治什么样的病,什么样的指标可能诊断什么样的病;第二层次是善,是医生对病人的呵护,病人对医生的尊重;第三层是美,把医术当作艺术,医生上班是做艺术,病人到医院是享受艺术。“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只是求真务实,还只局限在科学的层面。”樊代明院士说。

2017年年初,美国曾发布消息称,在医院里死亡的第三死因是医源性死亡。数据显示,每死十个人可能就有一个是医源性死亡。樊代明院士说:“一台手术,医生换骨关节换得很漂亮,但是患者最后死于肺栓塞。我们每个医生都在自己的局部做正确的事情,可加起来对病人不一定是健康。”

正因如此,整合医学的概念被提出。樊代明院士表示,整合医学是指从人的整体出发,将医学各领域最先进的知识理论和临床各专科最有效的实践经验分别加以整合,并根据社会、环境、心理的实现进行修整、调节,使之成为更加符合、更加适合人体健康和疾病治疗的新的医学体系。

樊代明院士总结道,缺了整体观,医将不医;缺了发展观,医将不准;缺了医学观,医将不顺;缺了整合观,医将不灵。

健康大数据报告显示家庭慢病聚集

本次大会发布中国家庭健康大数据报告(2017),报告显示:“遗传”和“环境”导致家庭慢病聚集。以常见慢性病高血压为例,大量研究表明原发性高血压具有一定的家族遗传倾向,家庭成员间由于具有共同的生活和饮食习惯,血压正常的家庭成员也有较高罹患高血压的风险。从调查问卷结果来看,有53.2%的被访者家人患有慢性病,其中13.9%的被访者家庭成员中有多人患有慢性病。

另外,国民健康生活意识在增强,以家庭为单元进行健康管理已成为全民普遍共识

家对于中国人而言,其意义不仅在于血缘、亲情,还包含健康层面。本次调研发现,有约93%的被访者认为,每个人都是家庭的一部分,每个家庭成员的自我健康行为和意识会相互影响,所以应该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健康管理。而认为健康是个人行为,家庭在健康管理中的作用较弱的仅占到约7%。在被问及对于家庭成员的照护上,70.7%的被访者表达了希望参与照护计划的制定与评价,68.9%的被访者提出家庭成员应该参与整个治疗过程。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568801, encodeId=bbf515688015a,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967c62945b4'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樊代明#</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45,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62945, encryptionId=967c62945b4, topicName=樊代明)],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0c1015444723, createdName=珙桐, createdTime=Wed Dec 20 01:34:00 CST 2017, time=2017-12-20, status=1, ipAttribution=)]
    2017-12-20 珙桐

相关资讯

樊代明:了解患者比认识疾病更重要

古希腊哲学家希波克拉底说:“对于一个医生来说,了解一个患者,比了解一个患者患什么病重要”。医学与科学的关系剪不断,理还乱,但从本篇和下篇文章述及的17种关系中可以一探究竟。一.个体与群体医学在发源初期,是从一个又一个人体诊疗的实践中获得个别成功案例,然后将其逐渐应用到更多个体(即群体),由此逐渐积累汇成经验。进入现代医学阶段,无论对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还是做临床药品或疗法的试验,只要经过伦理委

樊代明院士:光吸引人眼球的媒体,不是好媒体

樊代明院士是我国著名的医学家、科学家、也是文学家、哲学家和教育学家。在第十二届全国癌症康复与姑息医学大会,带来了精彩的演讲——医学与科学。详见:樊代明院士论医学与科学,说出了所有医生的心里话 樊代明院士 梅斯医学作为媒体合作单位,有幸采访到了樊代明院士,请教了医学与哲学及中国目前中医现状问题。樊代明院士同时对记者和媒体提出了真切的要求。 医学与哲学

医学之问,樊代明院士的肺腑之言

“非常感谢本次论坛的邀请,我没穿西装,因为是自由论坛;我也没打领带,可以畅所欲言。” 2016年12月2日,在第九届健康中国论坛上,大专家.COM发起人、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西京消化病医院院长樊代明以一番酣畅淋漓的演讲,赢得了现场听众的喝彩声。樊代明院士演讲的主题是“现代医学的困境与出路”。他认为,健康事业是一个非常复杂、系统的工程。医学在较短时间内逐渐实现了科学化、现

樊代明院士:现在中国的指南96%是从外国人抄的,你拿这个看病能行吗?

我们用解剖刀把整体变成了器官,用显微镜把器官变成了细胞,又把器官变成了分子,然后在分子之间不能自拔,有医生告诉我“我是个搞分子的”但是你搞了个分子和人没关系。难怪最近50年,诺贝尔奖资助的成果都是分子,没有人。这样下去能行吗?我们不能永远在

Cancer Res:樊代明院士阐述炎症与癌症关联

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樊代明带领的研究小组在国际学术期刊Cancer Research上发表了一项最新研究进展,他们在这项研究中阐述了幽门螺旋杆菌诱导胃癌发生过程中,促炎症信号通路如何促进癌细胞的增殖和存活。该研究对于全面了解炎症与癌症之间的分子关联提供了一些新基础。炎症与癌症之间的分子关联目前还不甚明了,但是这种关联具有非常重要的病理学意义。IL-6及其他促炎症细胞因子激活的JAK2/STAT3

敢这样说话的院士真不多,这位院士的话句句戳心!

三分之一的病不治也好,三分之一的病治也治不好!日前,在由人民网、健康时报主办的第九届健康中国论坛上,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樊代明的诸多话,让现场数百名听众掌声不断……    现将樊院士的观点摘编如下,句句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