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方法能快速早期诊断乳腺癌

2013-11-05 佚名 新华网

乳腺癌是女性健康的主要杀手之一。早期诊断乳腺癌的病理切片检查要多次进行,令患者非常痛苦。近日,德国科研人员开发出一种核磁共振与超声波检查相结合的新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为患者做病理切片检查,大大减轻患者的痛苦。 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日前发表公报说,这一名为“超声波磁共振成像”系统是由德国弗劳恩霍夫生物医学技术研究所和医学影像处理研究所专家联合开发的。 这项新技术仅

乳腺癌是女性健康的主要杀手之一。早期诊断乳腺癌的病理切片检查要多次进行,令患者非常痛苦。近日,德国科研人员开发出一种核磁共振与超声波检查相结合的新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为患者做病理切片检查,大大减轻患者的痛苦。

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日前发表公报说,这一名为“超声波磁共振成像”系统是由德国弗劳恩霍夫生物医学技术研究所和医学影像处理研究所专家联合开发的。

这项新技术仅需在检查开始时用核磁共振仪对患者胸部进行一次扫描,接下来的病理切片过程将在超声波的引导下进行。新系统会把初始的核磁共振图像精确地传输到屏幕上。医生可以同时看到超声波扫描与核磁共振的图像,准确地把针头插入疑似肿瘤所在的位置。

研发这一新系统最大的挑战在于,患者在核磁共振扫描时要面朝下躺着,而在进行病理切片时要仰面朝天,体位的变化会改变患者胸部的形状,从而使疑似肿瘤所在位置发生极大改变。

为了克服这一难题,研究人员让病人在接受核磁共振扫描的同时,让超声波探头附着在患者的胸部皮肤上。这样,医生既可以看到连续的核磁共振扫描数据,也可以看到超声波图形。

当患者到另一房间接受病理切片时,超声波探头仍附着在其胸上,以连续记录超声波数据并跟踪胸部形状的变化。通过特殊的算法分析这些超声波数据,就可以相应更新核磁共振图像和疑似肿瘤部位的位置变化,从而更精确地引导取样的针头。

除进行乳腺癌的病理切片外,研究人员表示这一新系统的关键技术还可被应用于肺部、肾脏等器官的检查中。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2)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903045, encodeId=78091903045c5,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e1b0583884b'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新方法#</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26,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58388, encryptionId=e1b0583884b, topicName=新方法)],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c22f171, createdName=kord1982, createdTime=Tue Jan 28 10:43:00 CST 2014, time=2014-01-28, status=1, ipAttribution=),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382610, encodeId=9604138261012,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1f4e5946422'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早期诊断#</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0,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59464, encryptionId=1f4e5946422, topicName=早期诊断)],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30bd35, createdName=一叶知秋, createdTime=Thu Nov 07 02:43:00 CST 2013, time=2013-11-07, status=1, ipAttribution=)]
  2.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903045, encodeId=78091903045c5,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e1b0583884b'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新方法#</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26,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58388, encryptionId=e1b0583884b, topicName=新方法)],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c22f171, createdName=kord1982, createdTime=Tue Jan 28 10:43:00 CST 2014, time=2014-01-28, status=1, ipAttribution=),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382610, encodeId=9604138261012,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1f4e5946422'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早期诊断#</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0,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59464, encryptionId=1f4e5946422, topicName=早期诊断)],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30bd35, createdName=一叶知秋, createdTime=Thu Nov 07 02:43:00 CST 2013, time=2013-11-07, status=1, ipAttribution=)]

相关资讯

乳腺癌激素治疗可能影响认知功能

旧金山——美国临床肿瘤学学会主办的乳腺癌研讨会上公布的一项入组81例患者的前瞻性研究显示,在校正其他因素后,接受激素治疗的乳腺癌患者出现认知功能下降的风险是未接受治疗的患者的7倍以上。此外,神经心理测试的客观结果支持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主诉。研究者表示,激素治疗可能是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应设计干预研究对该组患者进行重点研究。Hope Rugo医生这项研究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乳腺肿瘤学临床试验项目主

Asia Pac J Clin Nutr:大豆异黄酮摄入量与乳腺癌发生风险关系的整合分析

关于大豆异黄酮的摄入能否预防乳腺癌发生风险的流行病学研究结论不一致,而争议主要集中在大豆异黄酮的摄入时间不同和暴露剂量差异对乳腺癌的发生风险是否有影响。研究目标是通过整合分析,探讨大豆异黄酮摄入量与目标人群乳腺癌发生风险的关系。通过检索PubMed和EMBASE数据库中的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评估大豆异黄酮摄入量与乳腺癌发生风险的关联。从每一项研究中,提取大豆异黄

乳腺癌个体化综合诊疗成为新趋势

由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和上海市乳腺癌临床医学中心共同举办的全国乳腺癌会议暨上海市国际乳腺癌论坛25日召开。基于规范化治疗、以患者个体和循证医学为根据的乳腺癌个体化综合诊疗正成为当前乳腺癌治疗的新趋势。 根据上海市疾控中心发布的数据,近年来乳腺癌发病逐年增高,以超过70/10万的发病率成为女性癌症中头号“红颜杀手”。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复

JCO:口服避孕药不降低BRCA1/2突变携带者的卵巢癌及乳腺癌风险

口服避孕药与卵巢癌关系 研究要点: 本研究针对因BRCA1/2突变或有较强家族史而存在卵巢癌或乳腺癌风险增加的女性,评价了口服避孕药对两种肿瘤的相关风险;针对BRCA1/2突变携带者总体的荟萃分析表明,口服避孕药与卵巢癌间存在负向关联,但与乳腺癌间并无统计学意义的显著关联;BRCA1及BRCA2突变也有类似结果。 在2013年10月21日在线出版的《临床肿瘤学杂志》(Jour

Breast :乳腺癌的免疫预防疫苗或将问世

一项来自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的最新研究显示,在小鼠实验模型上已成功研发了针对乳腺癌进行免疫预防的有效抑制疫苗。该临床前期结果为人类癌症免疫预防基因表达提供了有效参考,同时预示该疫苗可成功实现人类基因表达,属于肿瘤免疫治疗的阶梯形进步。 肿瘤免疫预防可在健康个体中加强免疫防御,并可有效控制肿瘤发病。在以往的研究中,病毒性肿瘤的预防已在人类肝癌

JAMA Internal Medicine:乳腺癌左侧放疗及仰卧体位增加患者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

研究要点: 1.既往研究证实,乳腺癌后放疗可增加心血管疾病长期死亡率; 2.本研究发现,乳腺癌基础风险高、接受左侧放疗、放疗体位为仰卧位的女性,发生心血管事件风险率最高; 3.通过控制基础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改善患者生活方式以及心血管病药物治疗,可减少乳腺癌放疗患者长期心血管疾病死亡率。 目前,许多研究证实,乳腺癌后放疗可增加心血管疾病长期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