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眩晕研究学组成立

2012-11-27 张辉整理 医学论坛网

     眩晕研究学组委员合影   2012年11月24日,中国康复医学会下属颈椎病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了三级学组“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眩晕研究学组”,该学组旨在整合我国眩晕症方面的临床和研究资源、进一步促进该病症的诊疗及发病机制的研究突破。中日友好医院党委书记李宁、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副院长刘晓光教授、301医院耳鼻喉科张素珍教授、北京

  眩晕委员合影

  眩晕研究学组委员合影

  2012年11月24日,中国康复医学会下属颈椎病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了三级学组“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眩晕研究学组”,该学组旨在整合我国眩晕症方面的临床和研究资源、进一步促进该病症的诊疗及发病机制的研究突破。中日友好医院党委书记李宁、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副院长刘晓光教授、301医院耳鼻喉科张素珍教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党耕町教授、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于立身教授等出席了大会,中日友好医院脊柱外科主任李中实主持了成立大会。

  同时,召开了首届眩晕多学科研讨会。

  眩晕学组成立背景

  眩晕症是最常见之临床症候群,随着人口老龄化,本症发病率逐渐增高,它涉及多学科,绝大多数人一生中均经历此症。眩晕发作时病人产生恐惧心理,对病人有较大威胁,医生常常凭主观症状诊断,客观体征较少,且若暗若明,很难捕捉,给诊断、鉴别诊断带来困难。眩晕日渐受到国内外医务界的广泛重视。Smith(1993)报道眩晕占门诊常见症状之第3位,Brown(1993)报道占第2位。据统计,眩晕症占内科门诊病人的5%,占耳鼻喉科门诊的15%。王新德统计,65岁以上老人眩晕发病率女性占57%,男性占39%。Anderson统计,生活在家中德老人50%-60%有眩晕症,该症占老年门诊的81%-91%。眩晕症在祖国医学史中有较多记载,祖国医学对眩晕症的辩证施治已积累千年的经验,中医药治疗尤其有独到之处。

    眩晕症几乎涉及十余个学科几十种疾病,可视为一种交叉学科疾病,要求医生具有广博的医学理论基础及丰富的临床经验并能适时吸取国外先进经验。而目前国内不同地区、不同医院、不同科室从不同角度来诊治研究眩晕症,难免造成片面诊治和重复诊治,各科独立研究较多,由于研究途径和思考方法差异造成结论各异。如是现状给眩晕患者的及时确诊、精准治疗以及进一步研究眩晕带来很大困难,导致了一些不必要的医疗资源浪费,从而增加了患者和国家的医疗负担。

    虽然近50年来各种前庭功能检查仪相继问世,基础研究成果颇多,大大提高了眩晕诊断的准确性,但仍存在病理资料不足、疾病命名紊乱、诊断治疗标准不统一及发病机制不清楚等问题。Ikeuau(1977)认为就诊于耳鼻喉科眩晕至少半数为颈性眩晕。颈部各种疾病引起的眩晕。

    鉴于以上所述,特申请成立《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眩晕学组》。大约五年以前,北京协和医院、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解放军301医院、北京同仁医院和北京天坛医院等几家三甲医院的骨科、耳鼻喉科、神经内科等专业的医生就已经开始了不定期的以眩晕为主题的多学科研讨会、病例讨论会及联合会诊。我们希望通过眩晕学组,搭建一个平台,使该专业的各个学科专家更好地集中在一起,整理及提炼有关眩晕的各类临床资料,完善相应检查,深化对眩晕的整体了解和深入研究,使我国在眩晕的诊疗及机制研究方面有较大进展及突破。在国家政策和学会精神指导下规范和提高我国眩晕症的诊治水平,合理使用眩晕诊疗医疗资源,逐步消除不必要的眩晕诊疗行为,造福患者,造福社会,造福人类。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