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下载指南 最新发布 最多下载
共查询到59条结果
《急性循环衰竭中国急诊临床实践专家共识》解读 共识 CN

2016-08-30

暂无更新

急性循环衰竭( 休克) 是以微循环功能障碍为基础组织低灌注、多器官功能障碍为特征的一系列临床表现,病情危重。需要提高早期识别和诊断能力,早期采取针对性的个体化综合干预措施,以改善组织灌注和氧供为中心稳定生命体征,保护器官功能,去除病因和诱发因素,并通过血流动力学检测,进行危险度分层和预后评估。《急性循环衰竭中国急诊临床实践专家共识》的发布,有助于提高我国急诊科对急性循环衰竭( 休克) 的早期识别、

2016 ESPR/ESN共识声明:新生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建议 共识 其它

2016-07-06

暂无更新

2016年7月,欧洲儿科研究学会(ESPR)、欧洲新生儿科学会(ESN)共同发布了欧洲新生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建议,文章涉及内容包括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估正常心脏结构(也包含动脉导管未闭和卵圆孔未闭)婴儿血流动力学。

低心排血量综合征中国专家共识(征求意见稿) 共识 EN

本专家共识通过文献复习结合临床经验致力于统一低心排临床概念,针对低心排的病因、监测、治疗等方面做出相应推荐,优化诊疗过程,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提高生存率。本共识基于大部分心脏外科相关研究及经验,但其应用不仅限于心脏外科人群,心脏重症范畴内患者均可适用。

儿童脓毒性休克(感染性休克)诊治专家共识(2015版) 共识 其它

2005年首次公布的国际儿科脓毒症相关概念 和定义的专家共识¨o已得到全世界儿科界广泛认可;2006年我国儿科重症医学专家制定的“儿科感染性休克(脓毒性休克)诊疗推荐方案”,对国内儿科医师具有积极指导意义。2012年“拯救脓毒症 战役”之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国际指南加入了 血流动力学、组织灌注、器官功能不全等量化指标, 使脓毒症、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的诊断和治疗更 具客观性。基于国际

2016 ACG临床指南:急性下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管理 指南 其它

2016年3月,美国胃肠病学院(ACG)发布了急性下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管理指南,该指南针对急性下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管理共提出了27条推荐意见,主要涉及的内容包括:风险分层评估,血流动力学评估,抗凝药物管理,肠镜检查诊断,肠道准备,肠镜检查时机,内镜下止血治疗,非内镜治疗措施以及下消化道出血的预防。

急性循环衰竭中国急诊临床实践专家共识 共识 其它

急性循环衰竭(休克)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如严重脓毒症病死率30%,而合并急性循环衰竭(休克)患者病死率可达50%。但目前我国尚无关于急性循环衰竭的共识或指南,而且临床诊断标准不够清晰。近年国际上陆续发表了数篇急性循环衰竭(休克)相关的文献、共识和指南以便于规范其诊断和治疗,其中最具有影响力的是在2014年发表的欧洲休克血流动力学监测共识,该共识提出了急性循环衰竭(休克)诊断的新观点。为促进我国急诊急

2015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骨盆骨折急诊处理专家共识 共识 其它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骨盆骨折是急诊创伤领域的重大难题,具有很高的病死率和并发症率,早期快速有效地处理尤为重要。这需要每家医院制定和落实与医院级别相匹配的救治流程,并依赖于急诊、创伤、骨科、外科、放射介入、麻醉等多学科团队的高效协作。2015年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创伤外科医师分会4个学会共同合作,组织国内相关学科的200多名专家,在2011

重症血流动力学治疗—北京共识 共识 EN

血流动力学(hemodynamics)关注的是血液的运动。血液的运动遍布机体的各个角落,像网络一样将机体的组织细胞、器官联系在一起。血液在机体内的运动方式与一般的流体力学有所不同,受生理、病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使血液在机体各个部位的运动保持着有机的联系,相互依赖、相互调节、互为因果。血液由多种成分组成。这些组成成分的运动不仅表现在心血管系统内的快速运动,而且还表现在组织间、细胞周围的缓慢运

2015 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椎动脉起始部狭窄血管内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共识 EN

后循环缺血性卒中占卒中的25%~40%,70%的后循环缺血性卒中是动脉-动脉栓塞所致。椎动脉起始部(vertebral artery origin,VAO)由于血流动力学紊乱等原因是最容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的部位,因而成为了后循环缺血发生重要的原因之一。研究表明,9%~33%的后循环缺血性的患者有椎动脉起始部狭窄(vertebral artery originstenosis,VAOS)或者闭塞。用

2015 重症血流动力学治疗-北京共识 共识 EN

重症血流动力学治疗共识圆桌会议于2014年10月23日在北京召开,专家们进行了现场讨论。两位专业医学编辑出席了会议,记录了每位发言者对共识的意见和建议。会议中每个专题组的负责专家介绍文献证据并陈述共识条目,然后所有参会专家针对每个拟共识条目进行讨论。根据现场所有专家达成共识的条目及其内容描述要求,最终形成了100条共识意见。于2015年1月形成最终文稿。

应用超声心动图作为成人治疗干预中监护手段的指南:来自美国超声心动图协会的报告 指南 EN

美国超声心动图协会(ASE)近期颁布的关于有针对性的心脏超声,以及标准化的基础围手术期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的专家共识,导致了对制定有关何时以及如何使用超声心动图作为定量监护工具的指南的需求。根据定义,我们建议可将超声心动图作为一种监护手段,在继诊断评价之后,可以重复地对同一患者在数分钟、数小时、或数天内对血流动力学或解剖学的变化进行检测以指导治疗。本文覆盖了所有心脏超声可作为心脏或非心脏治疗干预中

基础围术期经食道心脏超声检查:美国心脏超声学会(ASE)和美国心血管麻醉医师学会(SAC)专家共识 共识 EN

ASE和SCA共同颁布的专家共识中,描述了基础围术期经食道心脏超声(PTE)检查在不稳定的手术病人的处理和治疗中的重要性。应用非完整的基础PTE检查来确定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原因最初是为了急诊室和新生儿特护病房而设置,原本是为了补充完整心脏超声检查。然而,基础PTE检查的主要目的是术中监测。虽然这可能是一个包括解剖成像的广泛领域,非创性监测应当集中在心脏引起的血流动力学或者通气不稳定,包括心室大小和

共59条页码: 4/4页15条/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