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500个

你是不是要搜索 期刊工程细菌 点击跳转

首次证实<font color="red">细菌</font>释放挥发物促进真菌生长!

首次证实细菌释放挥发物促进真菌生长!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法国研究人员发现一种细菌性病原体释放的挥发性化合物促进囊性纤维化(cystic fibrosis, CF)病人肺部感染中发现的真菌性病原体生长。

生物谷 - 转化医学 - 2016-03-17

J Biomed Mater Res A:石墨烯结构作为骨组织<font color="red">工程</font>骨诱导因子的体外效应

J Biomed Mater Res A:石墨烯结构作为骨组织工程骨诱导因子的体外效应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系统搜索了MEDLINE数据库中体外研究使用石墨烯及其衍生物进行骨组织工程的相关研究,时间设定为2000年1月至

MedSci原创 - 石墨烯,骨组织工程 - 2018-04-05

2019 USPSTF建议声明:成人无症状<font color="red">细菌</font>尿的筛查

2019 USPSTF建议声明:成人无症状细菌尿的筛查

2019年美国预防医学工作组(USPSTF)更新发布了成人无症状细菌尿的筛查建议声明,该建议声明时对2008年版建议的更新,主要面向成人无症状细菌尿患者。USPSTF专家组建议筛查妊娠女性无症状细菌尿,不建议对非妊娠人群进行筛查。

网络 - 成人无症状细菌尿 - 2019-09-30

Nat Micro:肠道<font color="red">细菌</font>助力A型血变身“万能血”

Nat Micro:肠道细菌助力A型血变身“万能血”

加拿大研究人员发现,人体肠道细菌产生的两种酶可将A型血转化为有“万能血”之称的O型血,这一发现有望缓解输血血液短缺问题。

新华网 - 肠道菌,血型 - 2019-06-18

Regen Med:利用组织<font color="red">工程</font>学细胞层移植来进行中耳黏膜再生

Regen Med:利用组织工程学细胞层移植来进行中耳黏膜再生

外科手术治疗后中耳炎的复发常常由中耳腔和乳突腔的黏膜再生差以及肉芽组织的形成而引起,而肉芽组织的形成会损害中耳腔的气体流动。传统的中耳整复术常常导致乳突腔切除区域的黏膜再生情况差。并且在糟糕的充气乳突腔中进行黏膜再生是极度困难的。研究人员指出,在中耳外科手术后,如果在暴露的骨组织表面,中耳黏膜可以被保留或者迅速的术后黏膜再生,那么中耳炎或者胆脂瘤的外科手术治疗的效果会更好,并且中耳的生理功能也能恢

MedSci原创 - 中耳黏膜,再生,细胞层移植 - 2017-03-28

恶魔的遗产:从731<font color="red">细菌</font>部队到德特里克堡

恶魔的遗产:从731细菌部队到德特里克堡

NHK 记者近藤昭二曾说过一句话:「不知道,也是一种罪。」 只有尊重历史,正视历史,人民才能形成对战争的正确认识,才能拥有真正意义上的反战和平的力量。

生物探索 - 2022-03-14

Cell Host Microbe:出乎意料的线粒体新作用:杀死<font color="red">细菌</font>?!

Cell Host Microbe:出乎意料的线粒体新作用:杀死细菌?!

密歇根大学医学院的免疫学家Mary O'Riordan在让小鼠巨噬细胞接触金黄色葡萄球菌时也发现了同样的问题,这说明这个过程似乎激活了细胞内质网中的特定应激途径,从而加速了ROS的产生。

生物通 - 线粒体,细菌,吞噬 - 2019-01-30

Lancet :关于<font color="red">细菌</font>性败血症儿童患者的研究

Lancet :关于细菌性败血症儿童患者的研究

近日,在医学权威杂志LANCET上面发表了一篇研究文章,研究人员评估了经血液培养证实的细菌性败血症的瑞士儿童患者的发病率和结局。

MedSci原创 - 细菌性败血症,儿童,血液培养 - 2017-07-21

SCI REP:利用 RNA-Seq 鉴别<font color="red">细菌</font>和病毒感染

SCI REP:利用 RNA-Seq 鉴别细菌和病毒感染

由于细菌诊断测试不准确,医生经常开除抗生素处方。通过外周血基因表达鉴定细菌感染是一个有希望的策略。近日,国际杂志 《SCI REP》在线发表一项关于利用 RNA-Seq 鉴别细菌和病毒感染的研究。

MedSci原创 - 感染,细菌 - 2017-08-06

中国<font color="red">工程</font>院院士王陇德:慢病危险因素控制问题亟待解决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陇德:慢病危险因素控制问题亟待解决

针对我国慢病防控技术体系基本尚未形成的现状,在4月27日举办的第四届中国慢性病与信息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陇德呼吁,尽快建立慢病危险因素防控体系, 把关注健康的理念切实融入到政策制定与执行过程中。

科学网 - 王陇德,慢病,危险因素 - 2018-04-28

Sci Transl Med:<font color="red">细菌</font>抗原引发自身免疫性疾病

Sci Transl Med:细菌抗原引发自身免疫性疾病

狼疮(Lupus)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在发病过程中会对很多自身抗原产生抗体。而最早出现的自身抗体中常见的靶点是名为Ro60的RNA结合蛋白。

学术经纬 - 狼疮,Ro60,共生菌 - 2018-04-02

Trends Microbiol:昌增益研究组发表有关肠道<font color="red">细菌</font>抗酸机制综述

Trends Microbiol:昌增益研究组发表有关肠道细菌抗酸机制综述

哺乳动物胃里的极端酸性环境能杀死绝大部分进入的细菌而成为一道天然屏障,但像大肠杆菌这样的肠道细菌却能够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中生存下来并最终抵达其长久生存的肠道(pH值为中性)。多年来,肠道细菌抵抗胃部极端酸性条件而生存下来的机制是一个有趣的研究领域。

北京大学 - 肿瘤,癌症 - 2012-04-10

中国<font color="red">工程</font>院2015年院士增选结果,生命科学医学部7人

中国工程院2015年院士增选结果,生命科学医学部7人

中国工程院2015年院士增选工作于1月正式启动,通过中国科协组织学术团体提名和院士提名两条途径,共提名了521名有效候选人。

中国工程院 - 院士增选,中国工程院,结果公布 - 2015-12-07

美医生用细菌治疗脑肿瘤而被禁止做研究

有若干项动物实验和少量人类病例报告作为依据,临床医生是否就能绕开研究评审委员会了呢?美国加州的2名神经外科医生这样做了,他们故意用产气肠杆菌感染了3例恶性胶质瘤患者的手术伤口,结果2例患者死于感染。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J. Paul Muizelaar博士和Rudolph J. Schrot博士声称,他们这样做是试图激发患者的免疫应答,并强调这并不是一项研究而是“一种已有的治疗方式”,因此

网络 - 临床医生,脑肿瘤,抗肿瘤免疫疗法 - 2012-08-02

Clin Infect Dis:细菌性阴道病复发的相关因素

细菌性阴道病(BV)是导致育龄女性阴道分泌物异常最常见的原因。

互联网 陈郁婷 - Clin,Infect,Dis,细菌性阴道病 - 2012-12-26

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50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