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法和湿法实验双重揭示:大叶茜草素可有望成为脓毒症的候选药物

2024-03-18 MedSci原创 MedSci原创 发表于威斯康星

大叶茜草素(Mollugin, MLG)是茜草(Rubia cordifolia L.)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已证明有抗炎、抗病毒和抗癌作用。

脓毒症是一种与巨噬细胞过度活化相关的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据估计,全球每年有31万例脓毒症和5万例严重脓毒症,可导致近19万人死亡。脓毒症的早期阶段,巨噬细胞作为早期免疫系统的一部分,被一系列促炎刺激激活,大量促炎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释放会加剧患者的炎症反应,并可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鉴于此,针对巨噬细胞的过度活化被认为是一种很有前景的治疗策略。

大叶茜草素(Mollugin, MLG)是茜草(Rubia cordifolia L.)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已证明有抗炎、抗病毒和抗癌作用。研究表明,MLG可以通过阻断JAK-STAT通路的激活来抑制LPS诱导的巨噬细胞的炎症反应。此外,MLG可通过抑制TNF-α阻断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作为一种抗炎剂,MLG已被证明可通过抑制促炎性细胞因子的产生来预防盲肠结扎穿孔(CLP)诱导的小鼠脓毒症。然而,MLG介导抗炎活性的确切分子机制仍然未知。

日前,一篇发表在《International Immunopharmacology》杂志,名为“Mollugin prevents CLP-induced sepsis in mice by inhibiting TAK1-NF-κB/MAPKs pathways and activating Keap1-Nrf2 pathway in macrophages”的论文探讨了MLG通过抑制巨噬细胞双重生物学机制预防CLP诱导的小鼠脓毒症。

图片

图1 论文首页

MLG在体外有效地抑制LPS诱导的NO产生

CCK-8分析证明MLG(图2A)对RAW 264.7细胞的细胞活力有最小的影响(图2B)。NO检测结果表明,MLG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LPS诱导的RAW 264.7细胞中的NO产生(图2C);MLG能显著抑制用LPS或TNF-α刺激的小鼠原代腹腔巨噬细胞(PM)中的NO产生(图2D,F);MLG能明显抑制TNF-α诱导的RAW264.7细胞NO生成的增加(图2E)。以上结果提示,MLG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巨噬细胞NO的产生有关。

图片

图2MLG抑制LPS或TNF-α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炎症反应

MLG减少小鼠巨噬细胞中促炎基因的表达

如图3所示,与LPS组相比,MLG不仅降低了NOS 2 mRNA(编码iNOS蛋白)的表达水平(图3A),而且降低了iNOS的表达水平(图3B-C)。RTqPCR进一步显示MLG抑制LPS处理的巨噬细胞中包括TNF-α(图3D)、IL-1β(图3E)和IL-6(图3F)的促炎基因的mRNA水平。这些结果为MLG在LPS处理的RAW 264.7巨噬细胞中抗炎活性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

图片

图3  MLG抑制LPS刺激的小鼠巨噬细胞中促炎基因的表达

MLG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减轻炎症反应

 通过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测定发现,MLG可以抑制TNF-α处理的293 T细胞中的NF-κB荧光素酶(图4A)。同时,在MLG预处理组中,LPS刺激的RAW 264.7细胞中p-TAK1和p-IKKα/β的水平(图4B-C)显著降低;LPS刺激诱导IKK介导的IκBα磷酸化后的泛素/蛋白酶体依赖性IκBα降解进而激活NF-κB信号通路的过程被显著抑制(图4D等)。

此外,LPS处理还增加了核部分中NF-κB p65亚基的水平,同时相应地减少了胞质部分中的NF-κB p65亚基的水平(图4E等),表明NF-κB信号转导的激活。MLG处理可有效抑制LPS诱导的RAW 264.7细胞NF-κB p65核转位。总之,MLG是NF-κB信号通路的有效抑制剂。

图片

图4  MLG在体外抑制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

MLG通过抑制MAPKs信号转导抑制LPS诱导的炎症反应

如图5所示,MLG可分别降低RAW264.7细胞中的p-ERK(图5A-B)/p-JNK(图5C-D)/ p-p38(图5 E-F)的水平,这与对所示激酶的特异性抑制剂的作用相当。这些结果表明MLG调节LPS刺激的RAW 264.7细胞中MAPKs信号通路,即LPS刺激后,MAPK信号通路被激活,包括增加ERK,JNK和p38在RAW 264.7细胞中的磷酸化。

图片

图5 MLG对LPS刺激的RAW264.7巨噬细胞中MAPK通路的磷酸化信号转导的抑制作用

MLG激活Keap 1-Nrf 2信号通路介导抗氧化反应

 Keap 1-Nrf 2途径是对抗炎症的经典抗氧化途径,为此探讨了MLG是否可以激活Keap 1-Nrf 2通路。结果如图6A所示,MLG剂量依赖性地激活HEK 293 T细胞中的ARE-荧光素酶活性。

接下来,研究者还检测了Keap 1-Nrf 2通路中关键因子的表达。虽然Keap 1蛋白水平没有显著变化,但在MLG中观察到Nrf 2和HO-1蛋白水平以剂量依赖性方式增加(图6B等)。同时,研究者还使用免疫荧光染色来显示当RAW264.7细胞暴露于姜黄素或MLG时Nrf 2的核转位(图6C,补充图1F)。此外,MLG减少了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中ROS的产生(图6D-E)。

以上结果表明,MLG可以通过激活Keap 1-Nrf 2通路来保护免受氧化应激。

图片

图6  MLG在体外诱导激活 Nrf2 通路

MLG与TAK1和Keap1相互作用

TAK 1是负责NF-κB和MAPK通路活化的关键上游激酶,为此研究者进行了CETSA分析以研究MLG是否与TAK 1相互作用。如图7A所示,MLG可明显降低TAK 1在RAW264.7细胞裂解液中的热稳定性,这表明MLG可有效地与TAK 1蛋白结合。

而分子对接则显示,MLG可分别通过与Asp 175形成氢键,与Val 50、Ala 61和Leu 163形成疏水作用,进而与Lys 63形成盐桥,再与TAK 1完成结合(图7C)。进一步,通过CETSA发现,MLG显著降低了RAW264.7细胞裂解物中Keap 1的热稳定性(图7B),这意味着MLG和Keap 1之间存在直接相互作用。

此外,分子对接还显示,MLG可分别通过与Phe 139和Ala 143形成氢键,与Thr 60、Lys 61、Phe 64和Ala 143形成疏水相互作用,以及与Phe 64形成π-堆叠来靶向Keap 1(图7D)。

总之,MLG可能与TAK 1和Keap 1相互作用,从而分别抑制NF-κB和MAPKs的活化,并诱导Nrf 2的活化。

图片

图 7 预测 MLG 与 TAK1 和 Keap1 的相互作用

MLG改善CLP诱导的小鼠败血症

为了评估MLG在体内的抗炎作用,研究者建立了CLP诱导的脓毒症模型。结果显示,与CLP组相比,在MLG处理下CLP小鼠的死亡率呈浓度依赖性降低(如图8A),此外,与CLP组相比,MLG的给药显著减少了小鼠的体重损失(图8B)。H&E 染色显示,与CLP组相比,经MLG处理的小鼠肺部和肝脏的器官损伤得到了缓解(图8C)。IHC结果表明,与CLP组相比,MLG处理组在肝脏和肺组织中F4/80或CD 11b标记的巨噬细胞水平降低(图8 D-E,以及原文补充图2A-D)。

此外,Diff-Quik染色显示,在受到LPS挑战的小鼠中,BALF中肺泡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和上皮细胞的数量明显升高,而腹腔内给予MLG或DEX显示出对BALF中这三种细胞异常增加的显著抑制(具体见原文补充图3A-E)。这些数据表明,MLG通过抑制巨噬细胞介导的炎症,在CLP诱导的脓毒症小鼠中表现出了保护作用。

图片

图8 口服 MLG 可改善 CLP 诱导的小鼠败血症

MLG抑制CLP诱导的脓毒症小鼠中促炎细胞因子的表达

在脓毒症的发病机制中涉及了几种促炎细胞因子和介质。如图9A-C所示,在CLP后72 h,CLP组小鼠肝脏中NOS 2、IL-1β、TNF-α的mRNA水平显著上调。与此同时,经MLG处理的CLP小鼠表现出上述基因的显著下调表达。ELISA结果显示, IL-1β和TNF-α的水平在CLP后小鼠血清中显著增加,而MLG有效地抑制它们的释放(图9D-E)。因此,研究者得出结论,MLG可以缓解CLP诱导的小鼠脓毒症中的炎症反应。

图片

图 9  MLG 可减少 CLP 诱导的败血症小鼠体内促炎细胞因子的产生

 

结论

总之,本研究表明MLG在体外可抑制LPS或TNF-α诱导的炎症,并减轻CLP诱导的脓毒症。从机制上讲,MLG通过抑制NF-κB/MAPK炎症信号传导和激活Keap 1-Nrf 2抗氧化途径发挥其保护作用。总体而言,MLG可能是治疗脓毒症的有价值的候选药物。

参考文献:Liu X, Shen X, Wang H, Wang J, Ren Y, Zhang M, Li S, Guo L, Li J, Wang Y. Mollugin prevents CLP-induced sepsis in mice by inhibiting TAK1-NF-κB/MAPKs pathways and activating Keap1-Nrf2 pathway in macrophages. Int Immunopharmacol. 2023 Dec;125(Pt A):111079. doi: 10.1016/j.intimp.2023.111079. Epub 2023 Oct 27. PMID: 38149576.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05222, encodeId=8034220522260,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7a2f851921d'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脓毒症#</a> <a href='/topic/show?id=6ed0112e5756'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大叶茜草素#</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0,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112757, encryptionId=6ed0112e5756, topicName=大叶茜草素), TopicDto(id=85192, encryptionId=7a2f851921d, topicName=脓毒症)],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Fri May 17 15:43:12 CST 2024, time=2024-05-17,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相关资讯

脓毒性休克的肠内营养:呼吁转变范式思维

确定当前用于评估脓毒性休克患者肠内营养的依据,概述建立肠内营养不耐受的危险因素,描述脓毒症休克患者建立肠内营养面临的难题,肠内营养不耐受的定义,并确定用于指导肠内营养治疗的床旁监测手段。

脓毒症器官功能衰竭的机制及治疗

目前对脓毒症的治疗旨在通过提供快速控制感染、血流动力学稳定和尽可能的器官支持来限制器官功能障碍的发展,以确保器官功能恢复。

European Radiology:跨学科视角的CT扫描在脓毒症中的理解及应用

临床上,结合胸部X线摄影 (CXR) 和超声造影 (USG) ,计算机断层扫描 (CT)被认为是感染病灶不清患者的首选成像方式之一。

Int Immunopharmacol:大叶茜草素可有望成为脓毒症的候选药物

大叶茜草素(Mollugin, MLG)是茜草(Rubia cordifolia L.)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已证明有抗炎、抗病毒和抗癌作用。

BMC Geriat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对老年严重脓毒症合并糖尿病患者预后的影响

脓毒症是一种由内环境紊乱引起的疾病,是对严重感染的反应。在严重的情况下,这种疾病甚至可以发展成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

脓毒症所致血小板减少症的十个提示

虽然脓毒症对血小板生理和功能的影响尚不清楚,但在本文中,我们已经着手解决许多这些常见问题。

连续乳酸测量指导复苏:更多证据表明不需要?

更好地将血清乳酸与临床表型相结合,并使用外周灌注评估可以提供更好的个体化策略。正在进行的临床试验将为指导脓毒症液体治疗的最佳方法提供见解,但乳酸清除率作为目标被进一步削弱。

CMI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陈玉国/庞佼佼教授团队揭示ALDH2 rs671基因突变是脓毒症ARDS个体化防治靶点并深入阐明机制

该研究揭示其关键机制为该突变编码的ALDH2缺陷蛋白对中性粒细胞NETs形成过程的抑制作用明显下降,NETs组分导致血管内皮渗漏,从而促进ARDS发生,这为脓毒症ARDS个性化防治提供了新思路。

PCCM:儿童脓毒症的器官功能障碍评分与死亡率预测的关系

IPSCC、PELOD-2、pSOFA和PODIUM预测30天死亡率的性能相似。仅限于神经、呼吸和心血管功能障碍的简化评分表现出类似的性能,可在资源较少和非重症监护环境中应用。

JAMA子刊:儿童脓毒症中的病毒DNA血症和DNA病毒血清阳性与死亡率

这项队列研究的结果表明,CMV、HAdV、BKPyV和HHV-6的DNA血症以及EBV血清阳性与脓毒症死亡率增加独立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