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临床实践指南·脑卒中患者立位平衡障碍

2024-05-16 康复学报 发表于上海

本指南可为脑卒中立位平衡障碍康复治疗提供规范化诊治流程,并为临床决策实践提供可靠的证据参考,具有良好的临床适用性及可操作性。 

中文标题:

康复临床实践指南·脑卒中患者立位平衡障碍

发布机构:

发布日期:

2024-05-16

简要介绍:

脑卒中立位平衡障碍是指患者在站立时出现的平衡问题,难以在静止或运动状态下维持稳定,包括站立不稳、摇摆、容易摔倒等,严重影响患者步行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物理治疗和传统中医治疗是提高脑卒中患者立位平衡功能的有效康复方法。为规范脑卒中立位平衡障碍康复的评定与治疗,提高其物理治疗和传统中医治疗的康复诊疗规范,专家组整理德尔菲法汇总后的趋同性意见形成脑卒中立位平衡障碍康复临床实践指南草案,采用共识会议法,编制本指南。本指南从技术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平衡、支撑面、质心、重心、稳定极限、本体感觉、前庭功能、视觉、前庭眼反射、立位平衡功能、立位平衡障碍、核心稳定、平衡策略、踝策略、髋策略、跨步策略)、康复评定(临床表现、临床评估、特殊平衡相关功能评估、视觉功能评估、协调功能评估)、康复治疗(前庭功能训练、感觉功能训练、视觉功能训练、运动功能训练、协调功能训练、共济失调训练、心理治疗、认知训练、运动治疗、双任务训练、虚拟现实技术、神经调控技术、康复机器人、水疗、视觉反馈平衡训练、传统康复治疗)和疗效评价进行规范制定。本指南可为脑卒中立位平衡障碍康复治疗提供规范化诊治流程,并为临床决策实践提供可靠的证据参考,具有良好的临床适用性及可操作性。 

相关资料下载:
康复临床实践指南·脑卒中患者立位平衡障碍.pdf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

拓展阅读

脑卒中二级预防新策略!炎症或为关键治疗靶点,有助于降低残余风险

炎症过程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脑小血管疾病(cSVD)和心房颤动(AF)的病理生理学有关,其可能是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后主要的残余风险,并参与了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和复发机制。

Annals of Neurology:2000-2020 年中风复发和复发后死亡率趋势的性别差异

中风复发率的下降表明中风二级预防取得了成功,尤其是女性。

STTT:中山大学附黄辉团队揭示血小板和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 C677T基因型对叶酸预防脑卒中疗效的影响

本研究旨在调查血小板活化参数和MTHFR基因型是否共同影响叶酸治疗在首次预防卒中的疗效。数据来源于中国脑卒中一级预防试验。

Stroke:非心肌栓塞性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出血转化——一项卒中磁共振成像分析研究

本研究结果提示非心肌栓塞性卒中患者中约有 28% 存在早期 HT,24% 存在可通过 MRI 检测到的晚期 HT。

【协和医学杂志】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的诊断及治疗进展

本文从CPSP的临床特征、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及治疗手段等方面展开综述,以期为CPSP的诊断及有效治疗提供参考。

卒中计划早期诊断评分表(ASPECTS评分)

卒中计划早期诊断评分表(ASPECTS评分)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2014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 · 2016-04-21

2014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 · 2016-04-27

2015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血管内介入诊疗指南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 · 2016-04-27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血脂管理指导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NHFPC,National Health and Family Planning Commission of China) · 2016-04-27